7月9日
《云南日報》刊發報道
《云貴桂三省區深入探索“兩山”轉化路徑——綠水青山含笑 金山銀山生輝》
其中提到
西疇縣探索出了一條
適合深度石漠化地區脫貧致富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路徑
來看詳細報道
↓↓↓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20年來,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變為現實,“兩山”理念在全國各地豐富多元的創新實踐中熠熠生輝。環境美了、生態好了、產業振興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更多了。各地通過提升“含綠量”不斷提高“含金量”,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定的步伐。
云南、貴州、廣西地處我國泛珠三角區域,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在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近日,云南日報、貴州日報、廣西日報攜手,共同采訪報道三省區在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轉化通道等方面的探索實踐、經驗成就。
綠美云南鋪展“點綠成金”畫卷
綠孔雀 楊崢 攝
7月的彩云之南,天藍、地綠、水清。滇池之濱,蜿蜒百里的綠道一路花開,一路風景。被譽為“水質風向標”的海菜花重新在洱海連片盛開,洱海畔129公里的生態廊道,串起蒼洱山湖的美景、大理的歷史文化、海西的田園風光。
肩負著守護祖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的重任,云南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云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為美麗中國建設扛牢云南擔當、作出云南貢獻。
截至目前,全省共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1.35萬平方公里,劃建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333處。全省森林覆蓋率達55.25%、森林蓄積量達21.44億立方米,均位居全國前列。90%的典型生態系統和85%的重點野生動植物得到有效保護,國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愈發牢固。
作為我國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云南建成全國唯一、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高等植物、脊椎動物和大型真菌種類均占全國50%以上,生物種類及特有類型居全國之首,“動物王國”“植物王國”“世界花園”生態品牌聞名于世。
云南配合生態環境部成功舉辦COP15,習近平總書記兩次以視頻方式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收獲了“昆明宣言”“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等重大成果。
立足獨特生態優勢和生物多樣性優勢,云南積極拓寬“兩山”轉化路徑,努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麗中國建設云南示范樣板。近年來,云南成功創建20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9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40個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月亮谷 陳飛 攝
放眼全省,“點綠成金”的故事不斷續寫——
華坪縣守好生態屏障,培育綠色產業,不斷探索礦業轉型、礦山轉綠、礦企轉行、礦工轉崗的“四轉”模式,形成以晚熟芒果為代表的生態產業,走上了從“黑色經濟”向“綠色經濟”發展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之路;
西疇縣大力弘揚新時代“西疇精神”,在實踐中探索出可復制可借鑒的“六子登科”石漠化綜合治理模式,統籌生態保護修復和“生態 ”產業開發,發展林木、林果、林花、林藥、林禽、林菌、林游、林草“八林經濟”,探索出了一條適合深度石漠化地區脫貧致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路徑,榮獲第五屆“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最佳減貧案例;
昭通市赤水河流域以機制創新驅動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控聯治,協調推進“生態 紅色文化 特色經作”產業融合發展;
……
輕風拂過山林,走在廣袤的云嶺大地上,一幅萬物生長的美麗畫卷在云嶺大地鋪展。抬頭看到“天空藍”,俯首可見“碧水清”,放眼滿是“生態綠”,處處彰顯生態文明之美,閃耀綠色發展之光,照見新時代彩云之南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實步伐。
多彩貴州厚積綠色發展之勢
梵凈山 供圖
仲夏時節,萬竹生風,丹青赤水,綠海藏金浪。
步入貴州格林杜爾環保新材料有限公司車間,一張張竹漿板經過調漿、稀漿等過程,通過竹漿塑模技術,猶如3D打印一般,再經過激光切割、整形、消毒、包裝等工序,變成電腦、平板、手機、電子手表緩沖內托以及蛋糕托盤、環保餐盤餐盒、化妝品包裝盒、白酒包裝酒托等日常生活用品。
“這種天然的竹漿纖維原材料,在使用12周以后即可完全降解于土壤,成為養料回歸大自然?!痹摴句N售負責人王杰說。
抓住“以竹代塑”政策機遇,“中國竹都”——貴州赤水市132萬畝竹?!包c綠成金”,一根根竹子被塑造成千姿百態,竹產業鏈不斷延伸,碧綠竹海加快向金山銀山轉化。2024年,赤水竹產業綜合產值超過90億元,帶動竹農人均增收7000余元。
赤水竹海增綠又增收,成為貴州拓寬“兩山”轉化路徑的生動注腳。近年來,貴州依托優良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稟賦,生態旅游產業蓬勃發展,林下經濟成為生態富民產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多元化路徑,生態優勢源源不斷轉化為發展優勢,逐步走出一條經濟興、百姓富、生態美的綠色高質量發展新路。
6月入夏以來,全國多地氣溫走高。貴州“涼都”六盤水吸引不少來自廣東、四川、重慶等全國各地的游客來避暑旅游。
來自廣東中山的徐先生夫婦,已經是第二次來六盤水市野玉海景區度假?!斑@里風景優美,氣候涼爽,民宿舒適,今年想多住一段時間?!彼f。
夏季平均氣溫23.6攝氏度,森林覆蓋率63.3%,抓住良好的高原氣候和自然生態環境優勢,“多彩貴州”生態旅游新業態崛起,以黃果樹瀑布、荔波小七孔、西江千戶苗寨、赤水丹霞、萬峰林、梵凈山為代表的“黃小西,吃晚飯”正成為文化旅游的一張金字招牌。
黔金絲猴 金秋時 攝
被譽為山地公園省的貴州,已建設78個森林康養(試點)基地,以及鳳岡、黃果樹、江口、道真、息烽5個全域森林康養試點單位,基地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同時,積極開展生態示范創建,累計創成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13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8個,生態“美麗顏值”源源不斷轉化為綠色發展“經濟價值”。
為青山綠水定價!深入踐行“兩山”理念,20年來,貴州探索生態資源產業化利用,生態產品市場化交易、價值化補償,不斷拓寬“兩山”轉化路徑。2021年,制定了《貴州省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技術規范》,進一步明確全省森林、濕地、水流等生態要素的價值量化標準。
交易機制創新同步推進,貴州省生態環境廳數據顯示,通過整合現有交易場所設立的貴州生態產品交易中心,目前涵蓋水權、碳匯、林權等6大類生態產品的交易目錄。
如今,在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農戶的每株樹木均被賦予唯一“身份證號”,通過相關平臺實現碳匯量可視化核算與在線交易,資金直達農戶賬戶。
截至2024年底,單株碳匯項目已惠及貴州全省668個村12028戶群眾,共開發479.8萬余株林木,年可售碳匯量4797萬千克,開發金額1439.3萬元,初步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局面。
貴州用一個個生動可及的“兩山”轉化實踐證明:當生態優勢源源不斷轉化為發展優勢,每一座青山都是“綠色銀行”,每一片林地都是“綠色提款機”,每一條清流都是“財富密碼”,綠水青山正化為貴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不竭源泉。
美麗廣西書寫生態富民新篇
遇龍河 供圖
初夏的南寧市邕寧區頂螄山,百畝稻田連成一片碧海。風過處,綠浪翻涌,稻香裹著泥土氣息撲面而來。阡陌縱橫間,三兩游人駐足,閉目輕嗅,耳畔是此起彼伏的蛙鳴蟬唱。
這片離南寧城區僅半小時車程的綠野,以最原始的自然韻律撫平都市疲憊。當湛藍天幕下掠過飛鳥的身影,當稻葉沙沙聲取代車馬喧囂,頂螄山用百畝青翠證明:田園牧歌,從未遠離。
作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邕寧區近年來主動融入環首府生態旅游圈,把旅游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來抓,同時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經過幾年努力,邕寧區的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雙豐收,獲得中國氣候宜居城市(縣)、廣西特色旅游名縣等榮譽稱號。
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在廣西這片熱土上還有著更多的生動實踐。
素有“九分石頭一分土”之稱的來賓市忻城縣,曾經石漠化嚴重到被聯合國列為“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作為滇桂黔石漠化核心區,這里66%土地曾被嶙峋的石山覆蓋,2000年森林覆蓋率僅30.6%。
如今,穿行忻城鄉野,一幕幕綠色奇跡正在上演。目前,忻城金銀花種植面積達10萬畝,形成了包含種植、脫水加工、銷售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產值達1.5億元,成為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金銀”之花?!敖疸y花之鄉”“桑蠶之鄉”“珍珠糯玉米之鄉”……近年來,忻城加冕了一個個美譽,并成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早已摘掉了“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的帽子。
桂林市陽朔縣擁有以漓江、遇龍河為核心的獨特旅游稟賦。近年來,陽朔縣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為契機,深入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桂林世界級旅游城市先導區建設,立足優質特色山水稟賦,促進漓江科學保護和有效利用,提升陽朔旅游的國際品位,塑造了“畫里山水、棲居陽朔”旅居目的地新形象。
三江侗族自治縣春茶豐收 龔普康 攝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地處桂湘黔三?。▍^)交界處,生態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9.73%。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近年來,三江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創新驅動為引擎,在產業綠色發展和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兩大領域持續發力。在“生態 ”產業的帶動下,“千年侗寨·夢縈三江侗族自治縣”已成為全國熱門旅游目的地。
近年來,廣西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開展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工作,已成功創建19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6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廣西扎實服務“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建設,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全面推進美麗廣西建設,不斷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強自然保護地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筑牢祖國南方重要生態屏障,持續擦亮“山清水秀生態美”金字招牌。2024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并保持全國前列,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連續兩年獲評國家優秀等次;全省生態質量指數保持一類,生物多樣性豐富度位居全國第三。
從如詩如畫的桂林山水,到鯨豚遨游棲息的北部灣海域;從碧水悠悠、螺螄飄香的工業名城柳州,到白頭葉猴嬉戲玩鬧的崇左密林;從一處處花團錦簇的城市生態公園,到一個個“生態 ”產業蓬勃發展的鄉村……時下,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不斷壯大的生態產業,讓美麗廣西越發成為世人向往的“詩與遠方”。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