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讓"沉睡資產"變"金山銀山"
近年來,廣東統籌保護與發展推動各地各單位扎實落實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任務,鞏固和拓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
加快推進“三權分置”
江門鶴山市是我省唯一入選全國21個開展林權登記提質增效試點工作的縣。試點一年以來,鶴山市著力從加強合同監管、創新地籍調查、簡化辦證流程、引入社會資本等四個方面發力,大膽改革,積極探索點“綠”成金、興林富民的新路子,共受理9宗260公頃集體林地的林權登記,成功引進林業產業項目16個、總投資額9.4億元,為持續深化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和加力提速實施“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增添綠美生態底色。
廣州市梳理清點全市林權登記成果,建立了現勢有效林地、林木所有權及使用權 22465宗、覆蓋面積328萬畝以及林地經營權8447宗、覆蓋面積169萬畝的林權登記數據底板,實現100%林權落圖落宗。
提高農民資產經營性收入
河源連平縣將油茶產業建設與積極穩妥開展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探索緊密結合,成功探索縣屬國有企業收儲集體林地為抓手,推動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油茶產業項目與國家儲備林項目三合一模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該縣依托國家儲備林建設平臺連平縣城鄉投資有限公司,打造林地收儲平臺,以村集體為單位開展林地收儲,引導集體林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實現油茶產業規?;?、集約化經營??茖W制定已收儲林地的利益分配方案,縣、鎮、農戶和平臺企業按一定比例分配凈利潤,打通農戶“拿現金、取分成、得租金、掙薪金、獲股金”的綜合增收渠道,建立健全以油茶產業為中心的聯農帶農機制。
茂名高州市采取“政府引導 市場運作”模式,推進古荔枝樹統一流轉經營,涵蓋貢園及周邊3800棵果樹,流轉期限25年,總費用控制在3500萬元。其中村集體180棵荔枝樹通過“三資”平臺競投,村民個人果樹通過協商簽約,有效解決古樹失管問題,提升荔枝產業價值,帶動周邊農戶增收,形成“文化 產業 旅游”的鄉村振興新模式,實現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的協同推進。
推動林業產業發展
廣州市緊緊圍繞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建設,系統謀劃國家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地開發利用,梳理打包2個綠色基礎設施、配套服務設施項目,探索打造“森林運動 森林藥膳 森林溫泉 森林療愈”一體化的森林康養產業集聚區。增城區積極探索破解平衡森林資源保護和產業發展需求的難題,創新推出“產業林長”機制,構建以林業生產經營主體為基礎、產業林長與行政林長相互協調的合力治林長效機制,推動實現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ǘ紖^賦能低空經濟,運用無人機搭載高清攝像頭、激光雷達等設備,精準采集測繪數據,科學規劃運輸網絡,確保苗木、化肥、農藥等林業物資安全高效運輸,減少運輸風險和損耗,大幅提升作業效率,加快培育和發展林業新質生產力。
梅州蕉嶺縣積極探索集體山林股份權能改革,構建“公司 村黨支部 合作社 農戶”利益聯結模式,以市場為主導,采取明晰林權股權、規范集體林權流轉、折價入股等舉措,立足森林生態資源稟賦,依法合理利用林下有效空間,全力推動林下食用菌等種植、加工,通過項目收益分配、“訂單導向”合作、“保險護航”合作等模式,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壯大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加快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探索完善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肇慶封開縣充分發揮村集體、土地使用權人、企業各方資源優勢,整合利用農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后的邊角地、廢棄地、荒山地、拆違地、庭院地、路邊地等“六塊地”,種植適合本地生長、產出收益較高的經濟觀賞樹,打造“一村千樹”產業項目,探索實施“樹票制”改革。通過信息系統詳細記錄綠化苗木基本信息,由合作社統一印發“樹票”,“樹票”憑證由受益人保管,憑票確權、獲益。目前,已制作樹票1.2萬多個并在試點掛牌,著力打破村民思想禁錮,長效破解“舊房難拆、地難流轉、產業難建”等問題,打通“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變資金”的綠色通道。
江門恩平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探索縣為契機,積極探索鎮海灣紅樹林保護碳匯變現模式,創新藍碳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新路徑。成功將域內鎮海灣紅樹林保護碳匯成功拍賣,實現“資源—資產—資本—資金”的轉化。
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韶關市于2022年8月完成了為時一年的自然資源部和國家林草局清理規范林權確權登記歷史遺留問題試點,成功探索出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經驗。該市利用深化林改契機,大力推動歷史遺留問題化解,由韶關市林業局與韶關市自然資源局聯合開展林權矛盾糾紛調處化解3年行動,實施林權登記數據整合與一地多證問題化解試點建設,破解林權確權登記難題,推動林地林木高效、規范流轉。在全省范圍率先開展生態公益林數據與林權類不動產登記數據對接融合,實現有關數據共享及“一站式”查詢。
梅州平遠縣正在組織對全縣1522個以村委會或村民小組為單位的集體林地所有權檔案完善工作,開展地籍調查,形成清晰的林地邊界矢量數據,進行變更登記,制發新的集體林權證。然后在全縣12個鎮各選取一個村為試點,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根據承包林地面積確定股權,發放林權股權證。集體林地經營收益按股權比例進行分配,鞏固和拓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保護農民和林業經營者的集體林權益。
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
韶關翁源縣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契機,由林業、金融、鄉鎮等人員組成的服務專班,建立了“政策宣講—技術指導—材料預審”全鏈條服務機制,明確各工作環節辦理程序,精準對接經營主體需求,完成全省首批林業經營收益權確權登記,構建“確權—融資—發展”閉環,創新收益權質押機制,幫助企業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資產,形成“一證賦能萬畝綠”的生態價值轉化與產業發展的雙向賦能。
廣州從化區試點開展生態公益林補償權質押融資業務,指導市農商銀行開發首個“金米鄉村振興林易貸”產品,惠及28家農戶。聯動保險機構完成全國首單公園城市景觀林保險——白云山景觀林保險,成功開發紅樹林碳匯價值綜合保險、林業碳匯指數保險、商業性古樹名木保險、林木種苗保險、商業性林下經濟作物種植保險等5種特色險種。
國有林場服務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茂名市國有荷塘林場主動服務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積極發揮人才、技術、資金、管理優勢,與周邊村集體實施集體林地托管服務,村集體將林地委托給林場經營管理,林場和村集體按比例分配林木收益,實現林場林農共同增收,成功探索出“林場 村集體”場外造林模式。同時,依法依規利用林地林木作價出資入股的形式開展“林場 企業”合作經營,大大提升荷塘林場龍眼品質和種植技術水平,促進林地增值15倍。
佛山市云勇林場通過“國有林 集體林”擴面提質,創新生態發展之路,探索實踐“國有林 集體林”場外造林新模式,有效提升云勇林場及周邊區域森林質量和生態功能。同時,發展“國有林 森林旅游”景觀利用,提供優質生態服務,成為了佛山乃至珠三角周邊城市居民休閑娛樂、享受森林體驗的理想去處,解決村民就業問題,輻射帶動周邊村集體綠色可持續產業發展。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