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地龜(學名:Geoemyda spengleri;英文:Black-breatsed Leaf Turtle),亦名黑胸葉龜、長尾山龜、十二棱龜、金龜,地龜科地龜屬,半水棲龜,主要分布于越南和中國之廣西、廣東、湖南、海南等地。
居住環境
攝氏溫度介于18℃~28℃之山區叢林、小溪及山澗(山磵)小河邊。多屬陰暗潮濕之地,其亦不能太過靠境水深處(水位不能超過龜殼高度的2倍)。
食物
地龜喜歡吃鮮活的小蟲子。例如:蚯蚓、蟋蟀、麥皮蟲(步行蟲之幼蟲)等。另外亦吃西紅柿、瘦豬肉、黃瓜、小魚、水龜糧等。
特征
地龜體型較小,成體背甲長僅約120毫米,寬約78毫米。其頭部呈淺棕色,頭較小,背部平滑,上喙鉤曲,眼大且外突,自吻突側沿眼至頸側有淺黃色縱紋。
背甲為金黃色或桔黃色,中央具三條嵴棱,前后緣均具齒狀,共十二枚。腹甲呈棕黑色,兩側有淺黃色斑紋,甲橋明顯,背腹甲間借骨縫相連。后肢淺棕色,散布有紅色或黑色斑紋,指、趾間蹼,尾細短。
雌龜的腹甲平坦,尾短,泄殖腔孔距腹甲后緣較近;雄龜的腹甲中央凹陷,尾長且粗,泄殖腔孔距腹甲后緣較遠。
習性
雜食性半水棲龜,幼年期肉食性偏強,卵生,每次產下4~6枚卵,每年6月-8月為其產卵期。
亞種
一度認為分布于日本沖繩島北部、久米島、渡嘉敷島的琉球長尾山龜,是地龜的亞種,但該種已于1992年成為獨立一物種。
保護
其被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的物種,被限制出口及貿易。
在1988年11月8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定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并于1989年3月1日施行。并于九萬山水源林、大瑤山水源林(廣西)、東洞庭湖、南洞庭湖濕地等地嚴加保護著。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