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造林,全球受益!”這是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對中國造林綠化成就的高度評價。
2019年,美國宇航局(NASA)發布衛星監測結果,過去20年間地球不斷“變綠”,其中,僅中國的植被增加量就占到全球植被總增加量的25%以上,而中國對全球綠化貢獻的42%源于植樹造林工程。
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連續清查(2014-2018)結果顯示,我國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已連續30年保持“雙增長”,成為同期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
多年來,大規模國土綠化一直在推進,并且逐漸走上符合自然規律和國情地情的科學綠化之路。
國土綠化事業成績喜人
我國大規模推進國土綠化的成績十分喜人。
“十三五”以來,我國完成造林綠化面積5.45億畝,完成森林撫育6.37億畝,建設國家儲備林4805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3.04%,森林蓄積量超過175億立方米。
國家重點林業生態工程持續扎實推進。
“十三五”期間,“三北”工程完成營造林任務4860.5萬畝。黃土高原綜合治理建設項目穩步推進,新啟動陜西子午嶺和內蒙古呼倫貝爾沙地兩個百萬畝防護林基地建設,工程區基地建設數量達13個。長江、珠江、沿海和太行山綠化等重點防護林工程完成營造林任務2340萬畝。河北省張家口市及承德市壩上地區植樹造林項目啟動實施,為籌辦“綠色冬奧”奠定生態基礎。
截至2020年11月底,天保工程區完成公益林建設244.6萬畝、中幼齡林撫育1119.8萬畝、后備資源培育125.4萬畝。
在全面建設的同時,天然林保護范圍擴大到全國,商業性采伐全面停止,19.44億畝天然喬木林得到休養生息。國有天然商品林全部納入停伐管護補助,實行天然林保護與公益林管理并軌;安排停伐補助的非國有天然商品林面積擴大到2.17億畝。
草原保護修復重大工程項目深入實施,人工種草生態修復試點正式啟動,落實草原禁牧12億畝、草畜平衡26億畝,天然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6.1%。
“森林城市”成為更多城市的奮斗目標,城鄉綠化美化深入推進。
目前,全國國家森林城市達194個。
2019年,《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國家標準發布。28個城市獲評“國家森林城市”,19個省份開展了省級森林城市創建活動,11個省份開展了森林城市群建設。雄安新區全國森林城市示范區建設穩步推進,《長株潭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總體規劃(2018-2030年)》啟動實施,浙江省金義都市區森林城市群被納入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試點。
鄉村綠化美化行動穩步推進。建設一批國家森林鄉村。各地積極行動,建設形式多樣的綠色村莊、美麗村莊、綠化美化示范村、森林鄉鎮等。
北京市創建首都森林城鎮6個、綠色村莊50個。天津市完成美麗村莊建設150個。河北省503個村被評為省級森林鄉村。山西省完成綠色生態村莊建設721個。
廣東省建成省級鄉村綠化美化示范村773個,綠美古樹鄉村100個。福建省建成省級森林村莊300個。江蘇省建設綠美村莊501個。安徽省創建省級森林城鎮77個、森林村莊669個。
森林質量得到了精準提升,資源保護得到了全面加強。
啟動退化林本底調查與動態評估,開展退化林修復試點建設,全國共完成退化林修復2617.5萬畝。森林資源結構不斷優化、質量不斷提高、功能不斷增強,混交林面積比率達41.92%;喬木林每公頃蓄積達94.83立方米,森林植被總碳儲量達89.8億噸。
多種形式高位推動綠化進程
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需要政策引領實施、全民支持參與。
全國各?。▍^、市)堅持高位推動,省委、省政府都以不同形式組織召開會議,下發通知和實施意見,出臺相關政策,部署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
一些省份針對重點區域出臺了相應的造林綠化或生態保護治理的具體方案。
北京扎實推進實施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注重構建近自然地帶性植物群落、恢復生物多樣性。
河北省出臺了《關于加強張家口承德地區草原生態建設和保護的決定》。
江蘇省全面部署了長江兩岸造林綠化工作,出臺了《長江(江蘇段)兩岸造林綠化工程總體規劃》和《長江(江蘇段)兩岸造林綠化工作方案》。
浙江省實施新增百萬畝國土綠化行動方案(2020-2024年),推進全省大花園建設。
河南省發布《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2018-2027年)》,建設天藍地綠水凈、宜居宜業宜游的森林河南。
湖南省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生態廊道建設的意見》,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體系。
廣東省深入推進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廣東。
重慶市發布《長江重慶段“兩岸青山·千里林帶”規劃建設實施方案》《關于切實做好“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工作的通知》,加大長江生態保護修復力度。
陜西省發布了《秦嶺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其中包括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加強秦嶺珍稀野生動植物和古樹名木群落保護、建立天然林保護修復制度等內容。
對于義務植樹,全國人民一直都滿懷熱情。隨著時代的發展,義務植樹的形式更加多樣化,也有了更多的盡責形式。
“十三五”期間,《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管理辦法(試行)》出臺,將盡責形式豐富拓展到八大類幾十種。在全國15個省份開展了“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試點,初步實現義務植樹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近年來,北京市組織了“春植、夏認、秋撫、冬防”四季盡責活動,開展了“喜慶祖國70年 同心共植祝福樹”系列義務植樹活動。山西省太原市開發了所轄10個縣(市、區)的全民義務植樹網可視化平臺。黑龍江省組織了“我為家鄉種棵樹”大型植樹節活動。浙江省開展了“綠色傳遞 為愛播種”珍貴樹示范推廣行動。湖北省武漢市建立了“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綠色大系統,建設綠色三維地圖、綠色驛站、綠色科普平臺。海南省開展了以“廣植鄉土珍稀樹種 共創寶島綠色輝煌”為主題的義務植樹月活動。貴州省開展了“植樹e時代 天天3.12e綠黔行”網絡植樹活動。陜西省啟動了“關愛大美秦嶺 共建綠色家園”義務植樹護綠聯動行動。
中國綠化基金會開展網絡公益募捐活動,倡導綠色低碳理念,吸引超1億人次關注參與“百萬森林計劃”等綠化行動,植樹1300多萬株。
遵循“全國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原則,大規模國土綠化持續推進。
用科學綠化理念指引方向
從國土綠化這個大概念來講,更需要從科學的角度進行謀劃、用科學的理念進行指導、用科學的技術進行管理,走科學、生態、節儉的綠化之路。
湖南省把科學綠化理念總結為:全過程管理、系統化治理、大生態提質、多重點推進。為確保綠化成效,強調在種苗、栽植、管護、支撐等環節全過程管理;將國土綠化融入全省“一湖三山四水”生態格局及長江經濟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中;為把單一的造林綠化向森林調優、提質增效、城鄉添綠轉變,開展了長株潭城市群綠心地區生態提質工程,完成生態保護修復8萬余畝,綠心裸露山地綠化全覆蓋。圍繞重要生態功能區、人口聚集地和生態脆弱區等重點區域,湖南全方位開展生態修復,實施復綠和增綠。冷水江市林業局生態修復科研團隊試種成功10多個抗污染樹種,建成多個義務植樹基地,使百年老礦錫礦山換新顏。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治理,是運用系統觀念推進國土綠化行動的重要舉措。
湖北實施綠滿荊楚行動、長江兩岸造林綠化和精準滅荒工程,大力推進山區綠化、平原綠化、城市綠化、鄉村綠化、通道綠化,實現了高水平全域綠化。與此同時,持續推進濕地保護修復,初步建立起以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為主體的濕地保護體系。全省濕地面積逐漸增加,保護面積達74.4萬公頃,保護率達51%。
江蘇推進實施長江大保護以來,沿江地區全域造林29.8萬畝,長江兩岸500米范圍內完成造林2.6萬畝。沿江各地大規模增綠和濕地生態修復,讓長江再現岸綠景美。
遼寧省北票市屬干旱半干旱地區,可造林綠化用地多為高山、遠山、石質山等困難立地。近年來,北票市摸索出一套科學、經濟、實用、易操作的困難立地造林技術,包括節水造林、飛播造林、混交造林等多方面技術。
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帶動國土綠化。
“十三五”期間,新疆實施“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防沙治沙、天然林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使全區森林覆蓋率由4.24%提高到4.87%。
山西以實施太行山呂梁山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為引領,以呂梁山生態脆弱區、環京津冀生態屏障區、重要水源地植被恢復區和交通沿線荒山綠化區“四大區域”為重點,高質量開展了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據2019年全省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全省森林覆蓋率已提高到23.18%。
重慶通過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國土綠化提升行動、石漠化綜合治理、國家儲備林建設等一系列工程,使森林覆蓋率從2015年的45.4%提高到2020年的52%以上。
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需要構建科學合理的國土綠化事業發展格局,多途徑、多方式增加綠色資源總量,提升綠化質量,才能讓生態狀況根本好轉,實現美麗中國目標。(記者白兆會)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