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國加入《濕地公約》30周年,11月5日-13日,《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COP14)將在中國武漢舉辦。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強化濕地保護,將具有國際保護意義的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目前已指定64處國際重要濕地,其中內地63處、香港1處,內地63處國際重要濕地面積372.75萬公頃,濕地生態狀況總體穩定良好。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微信公眾號為您介紹部分國際重要濕地。
湖南東洞庭湖國際重要濕地
Hunan Dongdongting Lake Wetlands
濕地概況
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東部、被譽為“中國觀鳥之都”的岳陽市境內。保護區成立于1982年,1992年成為我國首批加入《國際濕地公約》的六個國際重要濕地之一,1994年經國務院批準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8年經國務院批準,調整了保護區范圍及功能區劃。調整后的保護區總面積15.7萬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3.3萬公頃,緩沖區面積3.2萬公頃,實驗區面積9.1萬公頃。
濕地資源
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湖南省最早成立的濕地類型保護區。其獨特的生態環境孕育了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物種具有古老、獨特、珍稀度高等特征。東洞庭湖是我國濕地水禽的重要棲息地和停歇地,棲息著雁、鴨等水鳥達數十萬羽,在東北鶴類遷徙網絡、東亞雁鴨類遷徙網絡和東亞——澳大利亞涉禽遷徙網絡等區域物種保護網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保護區有鳥類361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8種,二級保護的64種;有維管束植物486種;魚類117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有2種;兩棲類12種,爬行類11種,哺乳類31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3種。
濕地保護
近年來,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認真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堅持保護優先、綜合施治,構筑候鳥自由飛翔、麋鹿歡快奔跑、江豚盡情嬉戲,人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親的生態家園。2020年,東洞庭湖監測記錄到越冬水鳥共7目12科51種約2.5萬只,所記錄鳥類數量及種類為近十年之最。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鶴、白頭鶴、東方白鸛、黑鸛等4種82只,國家二級鳥類小天鵝、白琵鷺、灰鶴、白額雁等5種約1.2萬只。重歸故里的自然野化麋鹿已成為國內最大的自然野化種群,種群數量由以前的不到10頭發展到200頭,成為穩定的東洞庭湖亞群;長江江豚種群數量持續增加,達120余頭。
來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