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yndaily.yunnan.cn/content/202507/03/content_268957.html
張建平在查看秧苗長勢。
6月中旬,大理洱海西岸,連片的糧田剛剛結束插秧季,滿目新綠。大理蒼洱留香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建平來到田間查看秧苗長勢,他說:“今年公司在大理市灣橋鎮和喜洲鎮種植了3488畝‘云粳37號’水稻,秧苗移栽后,進入分蘗期,再過半個月就長得很旺盛了?!?/p>
2021年至2024年,張建平所在的生產技術團隊帶動當地農戶,在洱海流域累計實施水稻種植2萬余畝、收獲干稻谷9189噸,發揮蒼山洱海純凈水土優勢,打造了“洱海留香”高原軟香米品牌,為鄉村振興、糧食安全、洱海保護作出了貢獻。
2021年,云南農墾集團在灣橋鎮古生村成立大理蒼洱留香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開展洱海流域水稻綠色生態種植基地建設。張建平響應號召來到大理,負責水稻生產從育秧、移栽、中耕管理到收割、烘干、入庫的全過程。
當時,公司流轉的土地普遍休耕,田間溝渠倒塌,要在休耕的土地上復墾,首先需要修復水閘、清理溝渠,協調用水審批,恢復農田灌溉?!按送?,生產種植還要以洱海保護為先,不能讓農田尾水流入洱海,每個環節都必須經過周密的計算?!睆埥ㄆ秸f。生產人員每天在田間地頭奔波,經受風吹日曬的磨礪,最終圓滿完成了第一年的生產種植任務??吹叫鹿群娓?、顆粒歸倉的豐收場景,這群年輕人更加鼓足了干勁。
4年來,張建平帶領團隊不斷探索優化“公司 合作社 農戶”的合作模式。通過規范化種植、建立激勵制度、提升合作社農資保管效率、減少種苗損耗等多項措施,幾年下來,降本增效成果顯著。
過去,洱海流域的農戶普遍依靠人力插秧。蒼洱留香公司進場后,在基地推廣機械插秧,不僅大量減少了秧苗用量、節約人力成本,而且能夠保證產量。張建平介紹,目前基地采用無人機植保、機械種植收割,機械化程度達到90%以上。
要向良田要糧、靠科技增糧,更要保護好洱海,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2022年開始,蒼洱留香公司與洱海流域農業綠色發展研究院合作,開展“洱海流域水稻綠色生態種植模式構建”項目研發,共同推出綠色生態優化模式。2022年試驗數據顯示,與傳統種植方式相比,徑流磷排放降低49.7%,徑流COD排放降低51.9%,溫室氣體排放降低83%,實現生產全過程氮、磷、鉀投入分別減少10%、55%、52%,肥料整體成本降低76%。
張建平的工作清單上,列滿了一項項生產計劃。每一個搶農時、保生產的關鍵節點,他總是沖鋒在前,憑借豐富的工作經驗和扎實的業務能力攻克難關。獲得2025年度新時代青年先鋒獎后,張建平表示:“我將再接再厲,扎根一線貢獻青春力量,把生產隊伍帶好,把糧食種好?!?/p>
本報記者 段蘇航 李麗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