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全國林草動態 > 林草熱點聚焦 > 正文 站內導航
[]

深化集體林改 加快產業發展 服務鄉村振興

媒體: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劉拓
專業號:于彥奇 2018/2/14 10:37:26

深化集體林改 加快產業發展 服務鄉村振興

國家林業局農村林業改革發展司司長 劉拓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確定的一項重大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一項重大舉措。這一關系億萬農民群眾福祉的重大戰略決策,為深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林業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堅定不移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林業產業發展,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出新貢獻。
    一、深化集體林改、加快產業發展,對于促進鄉村振興意義重大
    農村是我國林業建設的主戰場,農民是農村林業發展的主力軍。作為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農村林業肩負著改善農村生態狀況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雙重使命。不論是從改善我國農村人居環境講,還是從提高廣大農民生活水平看,農村林業改革發展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都具有重大意義。
    深化集體林改、加快產業發展,有利于促進產業興旺。林業產業是極具發展潛力的綠色富民產業,具有進入門檻低、市場空間大、產業鏈條長、就業容量大等優勢,適宜農民就地創業和有效就業。林產品具有綠色安全、天然健康的特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需求將顯著增加。我國人均木材消耗量僅占世界均值的58%,市場提升空間巨大。森林康養、生態旅游已經成為人們休閑度假的重要方式和美好生活的消費熱點??梢灶A見,隨著電子商務發展和物流體系的完善,新產品新服務新市場將大量涌現,市場空間也將不斷拓展。目前集體林地產出每畝每年僅約300元,遠低于耕地每畝每年1000元的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深化集體林改、加快產業發展,有利于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社會資本進山入林,進一步解放27億多畝集體林地的生產力,推動林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開辟農村產業發展新天地,實現鄉村產業興旺。
    深化集體林改、加快產業發展,有利于實現生態宜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村是重中之重,生態是突出短板。很長一個時期,我國農村生態退化的現象較為嚴重,尤其是在地處偏僻、經濟落后的地區,生態破壞和生活貧困已經形成惡性循環。亂砍濫伐、亂捕濫獵、毀林開墾現象屢禁不止,農村生態面臨嚴重威脅。究其原因,主要還在于森林作為一種公共資源,產權還沒有完全明晰。“哈丁草地悲劇”的一個重要啟示是,對于集體資產,如果產權不明晰,所屬成員就不會珍惜,最后就只能導致資源耗盡,產業的發展也難以為繼。建設生態宜居鄉村,必須進一步健全完善相關產權保護制度,建立完善的生態效益補償制度,轉變產業發展方式,推動可持續發展。深化集體林改、加快產業發展,有利于加快構建農民和全社會共同保護生態、建設生態、合理開發利用生態資源的內生機制,實現產業持續發展和鄉村美麗宜居的良性循環。
    深化集體林改、加快產業發展,有利于推動鄉風文明。鄉村美不美、農村富不富,不僅要看村容村貌、經濟發展、基礎設施等硬指標,更要看精神風貌、道德水平等“軟環境”。只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發展,才能真正提升廣大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實現全面小康。早在2000多年前,《管子》一書就深刻闡明了“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的道理。從人類文明發展的曲折歷程看,經濟的發展推動文明的進步,文明的進步引領經濟的發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互作用,并呈螺旋式上升。林業兼具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既是一項公益事業,又是一項基礎產業。深化集體林改,加快產業發展,有利于促進鄉風文明。一方面可以有效增強農村特別是山區、林區、沙區的總體經濟實力,進一步改善農村生態狀況,為提升農民文明層次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強農民群眾植綠護綠、建設家園、保護生態的意識,傳承優秀生態文化,推動農村早日走上人與自然和諧的文明發展道路。
    深化集體林改、加快產業發展,有利于推進鄉村有效治理。實現農村治理的現代化,既要政府履行好法定職責,維護好農民的財產權、土地收益權、社會保障權、平等參與權等基本權益,又要充分激發社會組織的活力,引導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進集體林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是維護農民財產權和土地收益權的重要內容。穩步推進集體林地等集體經營性資產改革,實施好集體統一經營的林地林木均股均利,是保障農民財產權和平等參與權的重要舉措。加強集體林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處,有效化解農村涉林矛盾問題,是林業行業推進農村“平安建設”的重要抓手。大力發展以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為代表的新型林業經營主體,有利于完善鄉村治理結構、提高村民自治覺悟、增強農村互助合作精神。加快林業產業發展,也有利于增加村民收入、增強集體經濟組織實力,為鄉村有效治理提供物質基礎。
    深化集體林改、加快產業發展,有利于助推農民生活富裕。我國農村有9億多戶籍人口,除去近3億進城務工人口,仍有約6億人生活在農村。林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是農民最容易、最直接、最可靠的一條就業門路。同時,我國幅員遼闊,氣候多樣,森林類型繁多,物種資源豐富,很多具有藥用、觀賞、食用、化工等開發利用價值。發展林業是農民脫貧致富的最大希望,也是農民就業增收的重要領域。加快集體林改和產業發展,既可以引導農民自己經營林業,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木本油料、優勢特色經濟林等特色富民產業,實現發家致富、脫貧奔小康的夢想,也可以通過林地轉包、出租、互換、合作等方式,增加財產性收入,實現長期穩定增收,打贏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推動山區林區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二、集體林改和產業發展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良好基礎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林業產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為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是集體林地明晰產權,為激發農民發展林業積極性創造了可能。全國已確權集體林地27.05億畝,占納入集體林改集體林地總面積的99%,發放林權證1.01億本,約5億農民直接受惠。農民作為集體林地承包經營權人的主體地位基本確立。全國已建立縣級以上林權管理服務機構1962個,建立家庭林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23.1萬個,經營林地面積達5.29億畝。全國27億多畝集體林及45億立方米的森林蓄積量,折合價值數十萬億元。通過明晰產權、承包到戶,戶均獲得森林資源資產約10萬元,極大地增加了農民的財產性收入,為農民增收致富開辟了綠色通道。
    二是林業產業快速發展,為促進農村產業興旺起到了探路作用。隨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農民的林地林木承包經營權逐步轉變為創業資本,林下經濟、竹藤花卉、林木種苗等富民產業產值和產品產量穩步增長。2017年,全國林業產業產值突破7萬億元,林產品進出口貿易額達1500億美元。我國連續多年成為世界林業產業發展最快的國家和世界林產品生產、貿易、消費大國。全國直接從事竹資源培育和竹制品加工經營的農民755萬人,花卉產業從業人員506萬人,南方集體林區158個林業重點縣的農民收入40%以上來自林業。一批特色鮮明、集中度高、專業化特征明顯的林業產業集群和產業帶初步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
    三是強林惠農政策不斷完善,為促進生態治理和生活富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國家林業局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10個部門聯合印發了《林業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了林業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中央財政建立了造林、森林撫育、林業貼息貸款、天然林保護管理和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補助制度,提高了林業重點工程造林和森林生態效益等補助標準,停征了育林基金,扶持集體林業發展的公共財政政策體系正在形成。林業投融資渠道不斷拓寬,建立了林業產業發展基金,構建了林權抵押貸款“活樹變活錢、資源變資本”的融資機制,破解了長期困擾集體林業發展的融資難問題。中央財政森林保險保費補貼政策覆蓋全國,投保森林面積達到20.44億畝,為各類林業經營主體提供風險保障近11780萬元,有效化解了林業生產經營風險。
    四是農村林業治理體系加速變革,為實現治理有效奠定了良好基礎。隨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服務對象的不斷增加,林業部門的職能從過去的監管為主轉變為監管與服務并重。各地大力加強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達416家,同時探索出了林業共營制、林保姆、托管代理等多種組織形式,進一步健全了集體林業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全國集體林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處率在95%以上,有效維護集體林區穩定,保障了農民合法權益,鞏固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促進了農村社會和諧。
    三、深入推進集體林改,加快林業產業發展,更好服務鄉村振興
    農村林業工作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建設美麗中國為總目標,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總任務,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村林業改革,大力發展特色富民產業,提升鄉村林業治理能力,為鄉村生態宜居、農村經濟繁榮、農民生活富裕做出更大貢獻。
    一要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著力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在基本完成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的基礎上,大力推進集體林地“三權”分置,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民承包權,重點放活經營權。引導集體林權規范有序流轉,支持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同時,扶持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鼓勵發展各類專業大戶、家庭林場、股份制林場和林業合作社。加強集體林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處,把涉林矛盾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為全國深化改革探索新路。
    二要大力發展特色富民產業。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著力推進綠色惠民和精準扶貧。引導林業要素集聚、技術滲透和制度創新,延伸林業產業鏈,拓展林業多種功能,培育新型業態,推進林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鼓勵林區、山區、沙區和貧困地區充分利用林地、林木、勞動力和自然風光等資源,大力發展木本糧油、林下經濟,開展森林景觀利用,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林農變股東。創新產業扶貧機制,充分發揮龍頭企業、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作用,密切與林農的利益聯結,增強貧困地區林農群眾自身“造血”功能。
    三要著力完善林業支持保護政策。加快農村林業改革發展,需要把完善扶持政策作為重要任務,解決好林業資源要素的錯配扭曲問題。充分發揮公共財政投入的導向功能,健全扶持政策體系,完善各項補助政策,通過投資的乘數效應和示范作用吸引和聚集社會資本。加快完善涉林金融保險政策,進一步推動金融資源向農村林業傾斜,破解林農和中小企業貸款難、貸款貴等問題。統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優化國際產能合作,推進林業資源在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
    四要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落實分類經營政策,科學經營利用公益林,完善商品林處置權,賦予林業生產經營者更多經營自主權,大力推進森林可持續經營。進一步營造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投資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潛力,吸引更多社會資本進山入林。充分發揮林權管理服務機構的重要作用,轉變傳統管理和服務方式,優化和再造業務流程,加快構建“一站式”服務體系,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加強林農知識技能培訓,提高科學經營水平。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健全激勵約束,推動形成“失信違法、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機制和“誠信守法、處處方便”的聯合激勵機制。
    五要加強林業基層治理能力建設。加強林業公共服務機構和人員隊伍建設,大力培育林業經營性服務組織,加快構建公益性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業服務和綜合服務相補充的新型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全面提升林區裝備現代化水平,加強林區水、電、通信、林道等生產性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數字化、機械化、自動化等現代化裝備在林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應用,提升林業現代化水平。

閱讀 857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