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全國林草動態 > 林草熱點聚焦 > 正文 站內導航
[]

鄂爾多斯:人進沙退的綠色交響

媒體:內蒙古日報  作者:內詳
專業號:于彥奇 2017/9/7 11:57:13



烏審旗無定河村水稻產區



鄂前旗蘇壩海子生態長廊



大漠糧倉



綠色草原



濕地綠化



砒砂巖治理



沙漠綠洲——恩格貝


    從山野之中到城鄉之間,無論春來還是秋至,鄂爾多斯綠意如畫、風光不衰。曾經風沙侵襲時“對面聞聲不見人,白天屋里點明燈”的景象已經是那么的遙遠。
    “一到春天秋天全是沙,刮風刮的眼睛都睜不開,迎面刮過來的沙子打得臉像針扎一樣疼。”在庫布其沙漠植綠治沙半輩子的張喜旺回憶起當年仍舊感慨萬千。中國八大沙漠之一的庫布其沙漠和四大沙地之一的毛烏素沙地“盤踞”鄂爾多斯北部、西南,侵占了土地面積的48%;東部、西部被稱為“地球癌癥”的砒砂巖裸露區和干旱硬梁區又占去鄂爾多斯總土地面積的48%。在兩個“48%”的包圍之下,鄂爾多斯宜開發土地僅4%。春秋兩季狂沙肆虐,沙害嚴重的地方風沙能將整個村莊淹沒。老一代人就這樣在沙窩里一腳一腳踩過了他們的青春。
    綠色“藥方”
    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實行“禁止開荒、保護牧場”的護綠措施至今,鄂爾多斯植綠治沙已走過70多個春秋。“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先易后難、由近及遠、分區治理、整體推進”,鄂爾多斯分幾大區域,分別針對沙區、丘陵山區、干旱硬梁區、沿河區的荒漠化特點,選用了不同的治理辦法,對癥下藥,重拳揮出,各個擊破。
    “南圍、北堵、中切割”,在庫布其沙漠,曾經黃沙如何圍追堵截我們,今天我們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用喬、灌、草結合的生物阻隔帶對沙漠施行“鎖邊”,阻止其北侵黃河和向南擴展;沙漠中部造護堤林、護岸林、阻沙林帶,利用天然十大孔兌和穿沙公路把沙漠“切隔”成塊分區治理;在水土條件較好的沙漠腹地、丘間低地和湖庫周邊,“點綴”以人工林地、草地,用日漸旺盛的沙漠綠洲、綠島一點點趕走黃沙。
    在毛烏素沙地,堅持“保護與建設并重,以保護為主”,飛播造林、封沙育林、人工造林、灌木平茬復壯、低質低效林改造,從沙進人退變成了人進沙退。建設“草庫倫”,在毛烏素沙地發展綠洲經濟,家庭林場、牧場應運而生,“莊園式沙地生態經濟圈”成為治沙的陣地,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也提高了種養殖綜合效益。“庫倫”治理模式是勤勞智慧的廣大鄂爾多斯農牧民總結經驗、立足實際自創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草場建設模式。庫倫建設就是把大面積的沙漠化土地圍封分割成塊狀進行綜合治理,積極開發綠洲經濟?,F在主要的“庫倫”類型有:封灘封沙育草庫倫,喬灌草結合的治沙庫倫,種養加一體化經營庫倫,水、草、林、料、機五配套庫倫等。
    東部丘陵溝壑區自然環境不允許大面積栽植喬木,且是工業廠礦集中分布區,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輔相成,以流域為單元,適地適樹、優化配置,提高了林草覆蓋度,減少水土流失。同時用“穿靴戴帽”的辦法,為山丘頂部戴上油松、山杏等樹種做的“帽”,給溝底穿上耐鹽堿的沙棘等樹種制的“靴”,起到了涵養水源、攔截泥沙、保持水土的作用。在東部丘陵溝壑區安營扎寨的各企業也嚴格按照“誰開發、誰治理”原則,積極行動,投入采坑回填、溝坡整治、道路防護、環境綠化。
    西部干旱硬梁區天然原生植被較為蔥郁,封山育林輔以人工造林,建設保護型生態經濟區。精準計算造林密度,以兩行樹為一帶,大小壟距參差而行,帶狀造林合理利用空間、光照、水分等因素保護植被。而在無定河流域、黃河沖擊平原區圍繞沿河開發戰略,則大力建設農田防護林、護岸林、護堤林、商品用材林和經濟林。
    綠色延展
    被黃沙迷的睜不開眼,于年輕一代來說已經是兒時模糊的影子,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全國防沙治沙先進集體、全國綠化先進集體以及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等等,榮譽屬于每一代每一個鄂爾多斯植綠人。近70年來,鄂爾多斯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態建設模式,開辟了一條中國干旱與半干旱地區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嶄新途徑,成為中國西部生態治理模式的典范。鄂爾多斯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雙減少”,沙害基本消失,丘陵水蝕明顯減弱,生態狀況實現歷史性改變。
    截至2016年底,鄂爾多斯市森林資源面積達到了3480萬畝,森林覆蓋率和植被覆蓋度分別達到26.7%和75%以上,較2000年提高14.54個和40個百分點。全國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結果顯示,全市荒漠化土地面積較2009年減少了318萬畝,年均減少63.67萬畝,減少面積占全區同期減少面積的24.97%;沙化土地面積減少25.78萬畝,具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面積減少19.41萬畝,流沙面積減少553.49萬畝。目前,境內毛烏素沙地和庫布其沙漠治理率達到70%和25%,毛烏素沙害基本消失,庫布其沙漠也趨于穩定,全市生態總體惡化趨勢趨緩,重點治理區生態得到明顯改善。
    綠色家園
    今天,鄂爾多斯真正實現了全民參與義務植樹,每年植樹節對所有鄂爾多斯人來說都是一個重大節日。綠色基因已經植入鄂爾多斯人的每一個細胞,“個體、集體、國家一齊上”,政府把荒漠化土地治理作為生態建設的重中之重,逐級簽訂目標責任狀,層層分解落實治理任務,編制了林業、農牧業、水土保持、水資源利用、環境保護規劃,從源頭上構筑起荒漠化防治的規劃體系;“掏錢買活樹”“以補代造”“以獎代投”等約束、獎勵機制有效引導著企業、個人參與到植綠活動中。長期實踐中,不少先進適用治沙技術在鄂爾多斯得到廣泛應用,如大坑整地、坐水栽植、容器苗、覆膜造林、施保水劑、蘸生根粉、低壓水沖造林等,使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大大提高。
    沙漠節節敗退,如茵綠色重歸城鄉;節能減排、防治污染、保護環境,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城市綠化與美麗鄉村建設并駕前行,“美麗鄂爾多斯”成為了宜居宜業宜游的代名詞。“十二五”期間,全市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平均達到296天以上,優良率達到82%以上。嚴格落實國家“大氣十條”,削減二氧化硫11.2萬噸、氮氧化物7.8萬噸、化學需氧量1.2萬噸、氨氮0.15萬噸,超額完成“十二五”減排任務;嚴格落實國家“水十條”,完成42個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綜合整治,建立了“三條紅線”控制體系;康巴什成為國家首個AAAA級城市景區,全市城鎮建成區面積達到256平方公里;建成大型公園150個、休閑廣場37個;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2%;綠地率達到3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33平方米。
    種下一批批新樹苗,今天的鄂爾多斯孩子,長大后或許將不會再有黃沙漫天的記憶,但是他們的父輩走在植綠路上的身影將永留心中,而他們亦會尋著前人的足跡繼續接力下去。勇氣、智慧兼永不言棄、百分百的執著,一代代的堅守,就是鄂爾多斯劈荒斬沙無往不勝的“綠色秘籍”。(《鄂爾多斯日報》記者 王亦然 內蒙古日報記者 王玉琢)

閱讀 846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