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林場種苗動態 > 綜合動態 > 正文 站內導航
[]

生態云南 海菜花開處 綠為洱海脈——?大理州洱海保護治理引領生態治理新典范

媒體:云嶺先鋒網  作者:內詳
專業號:昆明市??诹謭?/a> 2025/7/1 14:38:22

https://ylxf.1237125.cn/Html/News/2025/6/28/483483.html?spm=zm5183-001.0.0.1.KujwNm

來源:中國環境報

蒼山雪影落玉鏡,洱海清波鑒初心。當消失多年的“水質風向標”海菜花重新搖曳于碧波,當129公里生態廊道成為世界級“會客廳”,2024年1.1億游客用奔赴為大理投下生態信任票——這場歷時數載的生態涅槃,正將“母親湖”的陣痛化為綠色新生的脈動。

數據顯示,洱海湖體總磷濃度較2003年下降44%,27條主要入湖河流連續三年水質優良率保持100%,流域內生物多樣性指數提升22%,洱海保護治理實踐入選水利部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典型案例,其蝶變之路為高原湖泊治理提供了鮮活樣本。

海菜花開引蜂來。

系統施策,構建生態治理新格局

大理白族自治州(以下簡稱大理州)始終秉持生態文明理念,深入貫徹云南省委、省政府“三治一改善”(治污水、治農業面源污染、治垃圾和改善湖泊水生態)的戰略部署,通過實施“七大行動”“八大攻堅戰”“六個兩年行動”及“九個三年精準提升行動”,構建起科學、系統、依法、全民參與的洱海保護治理新體系。

為提升洱海保護治理的科學性與精準性,大理州建立了中國·大理洱海高原湖泊保護治理科研基地,并組建了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及國際湖泊治理專家等構成的科研團隊,專注于洱海水質、水環境、水生態的動態變化規律研究,以及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流域截污治污等重點難點科技攻關,為洱海保護治理提供了堅實的科技支撐。

同時,大理州還創新性地構建了覆蓋洱海流域的“天空地水”一體化感知數字洱海監管服務平臺。平臺集成26家單位、約36億條數據資源,實現了監測數據、專家意見與行政決策、工作措施的深度融合與互聯互通,為洱海保護精準治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撐和決策依據。平臺的建設成果成功入選數字中國建設典型案例(第一批)。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大理州在洱海流域建成20座污水處理廠,鋪設5743公里污水收集管網,建設14.9萬個化糞池,初步構建了覆蓋全流域的生活污水收集處理體系。此外,實施入湖河流生態化治理工程,27條主要入湖河流水質優良率達到100%,洱海流域9個重要河流(湖庫)被評定為云南省美麗河湖。

針對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大理州推行“三禁四推”政策,即禁止銷售使用含氮磷化肥和高毒高殘留農藥,禁止種植大水大肥農作物;推行有機肥替代化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綠色生態種植和畜禽標準化養殖。通過這些措施,削減大蒜等高耗水高耗肥作物種植面積12.36萬畝,建成高標準農田48.96萬畝。同時,創新推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順豐洱海模式”,每年收集處理畜禽糞污約14萬噸,有效降低了農業面源污染負荷。大理州“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種養旅結合’分區防控模式”入選全國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五大模式之一,為全國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在生態修復領域,大理州統籌實施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項目,為洱海構筑了堅實的綠色生態屏障。通過實施海東面山綠化和流域濕地、庫塘提質增效工程,完成了海東面山綠化5.8萬畝,建成濕地4萬畝、各類庫塘307座,洱海流域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修復和提升。一度消失的“水質風向標”海菜花重現洱海,成為洱海保護治理成效的生動見證。

標本兼治,健全長效治理機制

面對洱海水質一度波動變化的挑戰,大理州采取果斷措施進行搶救式保護,先后5次修訂洱海保護管理條例,細化餐飲客棧經營、農村個人建房、漁業管理等配套辦法,構建了科學嚴密、系統完善的洱海保護法規體系。

蒼山洱海。

同時,大理州科學劃定洱海湖濱生態紅線和湖泊生態黃線,嚴格實施洱海流域“三區”管控。對沿湖15米范圍內的1806戶、7270人實施了生態搬遷,并建成了129公里環湖生態廊道,實現了“人退湖進”的歷史性轉變。此外,整合執法力量,嚴厲打擊偷排污水、無序取水、違法捕撈等行為,洱海水環境綜合整治成效顯著,兩次入選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見成效典型案例。

綠色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大理州深刻認識到發展經濟與保護生態環境相輔相成的重要性,因此,以洱海高水平保護和產業高質量轉型為目標,統籌推進空間布局重構、產業體系重建、工業結構重組、經濟生態重塑。

通過創新實施“雙核驅動、協同發展”、大祥巍一體化等發展戰略,大理州跳出洱海謀發展、走出流域找拓展,關停搬遷洱海流域46個規模養殖場,全面關停3家水泥廠,并將其產能轉移到流域外的祥云縣和賓川縣。同時,大抓資源經濟、園區經濟、口岸經濟,從無到有搭建新興制造業體系。工業“新三樣”——綠色鋁、硅光伏、新能源電池產業聚企成鏈,乳業、核桃、水果、蔬菜等“蒼洱名品”提質創優。此外,“一帶三道十八廊”—“漫步蒼洱”文旅品牌也大放異彩,大理年游客接待量接近一億人(次),文旅產業強勁復蘇,旅游業持續火爆。

生態為民,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大理州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發展理念,將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將最美的生態獻給人民。開放的洱海生態廊道實現從私家后院向公眾空間的歷史性轉變,蒼山洱海真正成了大理人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心靈寄托。

大理州統籌推進綠美城市、美麗鄉村建設,精心打造以“水”定城、以“綠”塑城、以“文”潤城的城市風貌。將森林、濕地、公園等優美景致巧妙融入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中,構塑了宜居、韌性、智慧的城市低碳生活界面。同時,圍繞“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主題,持續打造“在大理愛上生活”“大理美好生活季”“中國最佳愛情表白地”“四季戶外運動之城,全域旅游康養之地”等新IP,讓棲居在大理的人們能夠盡情享受山水之樂、文化之魅、生活之美。

共謀共建,分享洱海保護經驗

大理州深入踐行“地球是全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類未來”的全球倡議,從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出發,推動洱海保護成為云南省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中國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的生動實踐。

洱海保護治理經驗作為中共中央宣傳部2024年中歐文化交流的重要議題,向法國、瑞士等國家進行了廣泛宣介和推廣,“洱海經驗”成為全球城市近郊湖泊治理的新標桿。同時,連續四屆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洱海)論壇在大理成功舉辦,成為向世界宣介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窗口和平臺,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專家考察后贊嘆:“這是湖泊治理的東方智慧?!?/p>

洱海清波所映照的,不僅是高原明珠的重生,更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方案。

作者:馬冉奚

閱讀 90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