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地方林草動態 > 云南 > 正文 站內導航
[]

內蒙古磴口:五域施治,構建“一地一網三區”防沙治沙體系

媒體:各地林草  作者:內詳
專業號:云龍縣林草局 2025/7/2 11:15:03

內蒙古磴口:五域施治,構建“一地一網三區”防沙治沙體系

國家林草局生態建設工程管理中心 2025年06月09日 10:17 北京

內蒙古橫跨“三北”,是全國治理荒漠化的主戰場、防御沙塵暴的主防線,沙化土地綜合治理60%的任務量在內蒙古。地處黃河“幾字彎”頂端的磴口縣,境內烏蘭布和沙漠廣袤無垠,426.9萬畝沙海占縣域總面積的77%,是華北、京津地區沙塵暴的重要塵源地之一。著名的“劉拐沙頭”是主要的入黃河輸沙口之一。

20世紀50年代,磴口縣森林覆蓋率僅為0.04%,流沙侵田、風沙掩村成為常態。經過幾代人的堅守與拼搏,在烏蘭布和沙漠邊緣筑就了一道綠色長城,探索出新時代防沙治沙“磴口模式”。

圖片

磴口縣烏蘭布和沙漠防沙治沙綜合治理區 郭利平攝

“磴口模式”充分發揮了“林”“地”“水”的多重功能,采取“以治促用、以用帶治,五域施治,多措并舉”方針,統籌生態治理與光伏產業、沙草產業、中藥產業等融合發展,五域系統施治,構建“一地一網三區”防沙治沙體系,為荒漠化綜合防治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治理樣板。

“一地一網三區”防沙治沙體系中的“一地”是指自然保護地。磴口建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國家濕地公園2個、國家沙漠公園1個,確?;哪鷳B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耙痪W”是指農田防護林網。在沙漠東緣圍繞農田、路網、渠網營造主副林帶垂直的新型防護林網,遏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對農田侵害?!叭齾^”是封沙育草區、防風阻沙區和光伏治沙區。封沙育草區,即在裸露沙丘實施圍欄封育,促進天然植被恢復;防風阻沙區,采取稻草方格先固沙、后造林的方法固定沙丘,阻止流沙活動和前移侵蝕黃河、鐵路;光伏治沙區,通過“光伏 生態治理”以光鎖沙、以草固沙。

磴口模式在技術要點上亦有其獨到之處。

草方格固沙方面,他們探索在植被蓋度低于10%的沙丘上,采用麥草、稻草等材料,設置1米×1米的網格,秸稈長度大于30厘米,壓入地下10—20厘米,地上留10—20厘米。草方格內種植梭梭、花棒、沙拐棗等沙生植物;防護林網方面,前期采用寬林帶造林模式,林帶由8行樹組成,株行距4米×4米,主帶間距130米,副帶間距430米,喬木(楊樹)下配置小喬木(沙棗)或灌木(紫穗槐等)。后期轉為“兩行一帶”式的“窄林帶、小網格”綠洲林網設計,主帶間距140米,副帶間距300米,沿灌溉渠、道路栽植楊樹;封沙育草方面,將距離農田500—800米內的半固定沙丘和風蝕平地劃定為封沙育草帶,保護恢復天然灌草植被,嚴禁砍柴割草、挖藥材和過度放牧;以草固沙方面,巨菌草留茬沙障行距約2米、高30厘米。

此外,在光伏發電方面,光伏板距地面1.8米,板間及板下種植多年生耐旱沙生植物,接種肉蓯蓉等。采用微滴灌等節水技術,在光伏陣列之間建設灌溉系統;牧草產業方面,依托烏蘭布和沙漠綠色無污染的資源優勢,積極培育并發展壯大有機奶業和飼草產業,建設全產業鏈有機奶源中心。

作為“三北”工程攻堅戰的重要戰場,磴口縣與鄂爾多斯、烏海等地協同推進庫布其—毛烏素—烏蘭布和沙區綜合治理工程。2024年啟動的黃河“幾字彎”攻堅戰,計劃在5年內實現縣境內烏蘭布和沙漠生態治理全覆蓋,構建起聯防聯治的生態安全體系。

如今,站在劉拐沙頭極目遠眺,黃河北緣的綠色緞帶隨風搖曳。未來,磴口縣繼續發揮科技賦能、產業驅動、全民參與的成功模式,為全球荒漠化治理貢獻“中國方案”。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唐秀萍 郭利平

圖片

閱讀 27

?

留言

寫留言https://mp.weixin.qq.com/s/IJ1rVt40Vu5QUM6PPz-Pbw

閱讀 79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