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下午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梁素海
了解當地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
促進生態環境恢復等情況
察看烏梁素海自然風貌和周邊生態環境
烏梁素海,蒙古語意為“紅柳湖”
水域面積293平方公里
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濕地
承擔著黃河水量調節、水質凈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
是我國北方多個生態功能交匯區
6月4日拍攝的位于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的烏梁素海風光(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烏梁素海原為黃河故道
是1850年黃河主河道在河套地區南移后形成的河跡湖
也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區極為少見的大型草原湖泊
素有“塞外明珠”的美譽
曾經的烏梁素海
水草豐美、碧波蕩漾、候鳥翔集
然而,20世紀90年代以后
當地城鎮污水、工業廢水和農田退水排入烏梁素海
使烏梁素海水體受到污染
生態功能退化,生態環境問題突出
2008年,烏梁素海水質變為劣Ⅴ類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烏梁素海的保護工作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
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要抓好內蒙古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的生態綜合治理
對癥下藥,切實抓好落實
6月4日拍攝的位于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的烏梁素海風光(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近年來
內蒙古持續推進烏梁素海流域系統治理
為從源頭上遏制污染
當地建設大型污水處理廠凈化生活和生產污水
興建網格水道工程加快水體流動
嚴控化肥、農藥、地膜使用量
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以減輕外源污染
隨著生態補水力度加大以及相關治理工程的實施
烏梁素海水質穩定在Ⅴ類,局部區域優于Ⅴ類
水質總體好轉
隨著生態環境的整體改善
烏梁素海生態功能不斷恢復
曾經因水質惡化而離開的鴻雁
如今又飛回烏梁素海
據調查觀測
遷徙經過烏梁素海和在烏梁素海繁殖的鳥類
目前已經達260多種
6月5日,一排候鳥在烏梁素海上空飛翔。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初夏時節,漫步烏梁素海岸邊
遼闊的水面上
波光粼粼,蘆葦搖曳
處處生機勃勃
“塞外明珠”的光彩正在重新綻放
視覺 | 編輯:吳晶晶、包昱涵
新華社國內部、新華社內蒙古分社聯合出品
責任編輯:徐海知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