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全國林草動態 > 政策性項目 > 正文 站內導航
[]

阿拉善:生態脆弱區筑牢綠色大格局

媒體:內蒙古新聞網  作者:相恒義  等
專業號:關注森林資訊 2017/9/1 20:29:20

27萬平方公里土地,1/3是沙漠,1/3是戈壁,1/3是荒漠化草原,生態脆弱區占到整個面積的94%,阿拉善3個旗均被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區名單。生態建設成為阿拉善的頭等大事!

保護好阿拉善27萬平方公里的生態環境,就是對國家對自治區的最大貢獻。

推動沙生植物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實現生態保護治理和促進富民興業雙贏的綠色發展;打造全域旅游和國際旅游目的,釋放觀光資源的綠色效益;打造千億元生態工業園示范點,推動形成資源利用節約高效、空間布局科學合理、發展方式綠色低碳的“大生態”格局……

如今,阿拉善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上穩步快行,經濟產業結構逐漸變“新”、發展模式逐漸變“綠”、經濟質量逐漸變“優”。

沙里淘金 進城打工的年輕人都回來了

夏日雨后,阿左旗巴彥諾日公蘇木蘇海圖嘎查梭梭林下,一株株蓯蓉花嬌艷盛開,黃白紫3色的花朵點綴在金色沙海中,格外醒目。

“經濟價值極高的肉蓯蓉帶動了沙產業快速發展,不僅讓沙地披上綠裝,更讓牧民在黃沙中淘到‘金子’。”蘇海圖嘎查牧民沈永財說,鄰沙而居的蘇海圖牧民把沙漠生態劣勢變為資源優勢,從沙漠中獲取財富。

曾經,靠養羊和駱駝為生的沈永財,經濟拮據。借著政府鼓勵沙產業發展的契機,沈永財積極響應政府禁牧政策,投入到發展梭梭蓯蓉產業上,種梭梭、挖蓯蓉,采蓯蓉籽……從2000年的300畝梭梭林發展到現在的5000多畝,沈永財成為嘎查種植梭梭的帶頭人,一年收入10多萬元。

曾經,嘎查自然植被稀疏,草場承載力低下,世代靠放牧為生的蘇海圖牧民,一年辛辛苦苦只能落個溫飽,年輕人紛紛進城打工謀生。如今,荒沙地變成了綠林海,進城打工的年輕人重新回到了蘇海圖,掘金沙海。

“現在這片梭梭基地基本上已經形成了3個林帶,最長的有40公里,寬度在3公里左右。”阿左旗巴彥諾爾公林工站站長郭志軍介紹說,目前,蘇海圖嘎查人工種植梭梭林已經達到近30萬畝,其中3萬多畝蓯蓉開始結實收益。梭梭林和肉蓯蓉的組合成為牧民們收入穩定、長期致富的好產業。

一棵棵梭梭樹,一株株肉蓯蓉,種下的是綠色發展的理念,更是農牧民致富的寶藏。

在阿拉善,沙產業染綠了牧民心中的希望。越來越多像沈永財一樣的依沙而生的農牧民,通過嫁接和種植肉蓯蓉、鎖陽、沙蔥治沙又致富。

數據顯示,阿拉善盟禁牧區70%左右的牧戶從事沙產業生產經營活動,沙產業收入占純收入的1/3。

當前,沙產業開發在阿拉善方興未艾。為延伸產品產業鏈,打開沙產業發展新格局,阿拉善盟鼓勵企業與中科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開展沙產業研發及相關產業化項目。

自2013年以來,僅阿左旗就研發出57款沙生植物產品,取得專利28項,涉及肉蓯蓉、鎖陽、白刺、苦豆子、沙蔥等5種特色沙生植物。通過產、學、研合作,宏魁蓯蓉集團等30余家龍頭公司成為沙產業發展的領軍企業。通過推行“企業+基地+農牧戶”種植業經營模式,阿左旗成立10多家農牧民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1萬多農牧民從事沙產業,呈現出“沙漠增綠、產業增值、企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的大好局面。全國首家沙產業創投基金已經成立,沙產業健康科技創業園正在建設之中。

全域旅游 釋放觀光資源的綠色效益

從5月下旬開始,阿左旗巴彥浩特鎮躍進嘎查牧民李凱家的旅游點迎來第一個小高峰期。

“我家草場在314國道旁邊,從這里路過的游客都會在這里駐足,騎馬、玩沙、開篝火晚會。每年‘五一’到‘十一’的這段時間都是最忙碌的時候。”李凱說。

2011年草原生態補獎政策實施以來,李凱家3000畝草場被劃為禁牧區,草場休養生息,植被日益增多。他自己則把精力專注于牧家游。去年,李凱4口之家拿到近3萬元的草原生態補獎資金,牧家游收入30多萬元。

從今年3月開始,李凱又投資30萬元著手牧家樂改造,新建了3層小樓,可以容納100人居住,還在自家草場建起了馬場。從明年春天開始,他的兩個旅游點同時營業,一家人會更加忙碌,錢袋子也更鼓。

藍天白云下,一座座潔白的蒙古包和一排排磚瓦房錯落在大漠中,巴彥浩特鎮特莫圖嘎查和希格家的牧家游這兩天也開始開門迎游客。

隨著全盟旅游業的發展,領略大漠風光、體驗沙漠探險的游客也越來越多,來和希格家吃飯的人也多了。從2011年起,和希格將牧家游作為家里的主要產業來經營,規模逐步擴大,知名度越來越高,除了國內游客,意大利、德國等國外游人也慕名前來。和希格說,“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會、阿拉善沙漠挑戰賽等節慶活動的舉辦讓牧家游受益匪淺,許多游客通過“越野e族”官網上的推薦,下載坐標定位直接找到他家的牧家游。

在旅游這個無煙工業中一直忙碌的不僅僅是牧民。

今年,額濟納胡楊林旅游景區資源與景觀質量順利通過全國旅游資源規劃開發質量評定委員評審,被列入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名單。這幾天,額濟納旗的胡楊林景區、大漠胡楊景區、弱水·金沙灣、居延海、黑城—怪樹林、古居延澤、沃布格德音淖爾等景區均已陸續開始實施基礎設施和綠化建設工程。工程車輛來往穿梭,正在進行挖坑、平整、換土等作業,客服中心大樓外工人們緊張有序地進行著腳手架搭建、玻璃安裝和搬運石材等作業。

阿拉善盟提出持續推進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打造阿拉善旅游升級版,構建“大沙漠”“大胡楊”“大航天”“大居延”“大民俗”5大國際旅游目的地,打響“蒼天圣地阿拉善”全域旅游文化品牌。目前正在實施總投資33.8億元的21個旅游重點項目,為形成“大旅游”格局助力。

做精做細做綠 打造千億元生態工業園區

走進阿拉善經濟開發區,只見內蒙古聚實能源有限公司年產20萬噸合成蠟配套清潔化學品項目正在加緊建設,200多臺大型機械轟鳴,卸載和焊接金屬的聲音此起彼伏,一派熱火朝天的場面。

“這個項目是焦化行業再次轉型升級項目,也是開發區延伸煤化工產業鏈、打造自治區重要現代化工生產示范基地的重頭戲。”項目負責人介紹說,合成蠟配套清潔化學品項目圍繞盤活烏海市的內蒙古美方煤焦化有限公司年產240萬噸煤焦化項目而建設,能將焦炭“身價”提升20倍,根本上解決了焦化行業的出路問題。

在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企業、自治區第一批循環經濟示范企業慶華集團,50萬噸煤焦油精深加工項目,把產業鏈上游產生的煤焦油和氫氣吃進去,產出能加入汽油和柴油的兩種輕質煤油,附產瀝青、硫酸和甲醇,將資源吃干榨凈,零排放。這個精細化工項目成為阿拉善打造橫向耦合、縱向閉合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條上的一個節點。

圍繞已形成的煤化工、鹽化工、精細化工3大傳統優勢產業,阿拉善經濟開發區對現有產業鏈進行提質升級,把產業鏈做長、做精、做細、做綠??偼顿Y34億元的內蒙古聚實能源有限公司合成蠟配套清潔化學品項目,化解傳統焦化行業過剩產能,破解焦化行業發展瓶頸。全國高端樹脂行業的領跑者——內蒙古晨宏力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投資67億元的特種樹脂項目成為產業轉移、化工板塊整合和企業轉型升級的代表。

作為阿拉善盟工業經濟的主戰場,阿拉善經濟開發區經過近20年的快速發展,工業發展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過程,成為自治區首批生態工業園示范點和循環經濟工業示范園區。通過重點扶持綠色、環保、低碳、循環等高新技術產業,阿拉善經濟開發區將開發區打造成為自治區生態工業示范園區、高新技術產業化示范基地,建成產值超千億元的工業園區,成為引領阿拉善盟工業經濟轉移、集中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記者手記】

初夏雨后,阿左旗蘇海圖嘎查梭梭林基地,近30萬畝人工種植的梭梭林抽芽吐綠,洋溢著勃勃生機。陣風吹過,梭梭隨風搖曳,在漫漫黃沙中展示著曼妙的身姿。如果不是牧民告知,我們怎么也不能將眼前天藍、地綠、水清、氣爽的景象與曾經的漫天黃沙聯系在一起。

阿拉善盟是我國沙漠、荒漠主要分布區,烏蘭布和、巴丹吉林、騰格里三大沙漠橫貫全盟境內,是自治區乃至我國西部生態安全的咽喉和要塞,在全盟27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中,適宜人類生產生活面積僅占6%。極度脆弱的生態,使得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在阿拉善更為緊迫、更為關鍵、更為基礎,更具重大意義。

保護好阿拉善27萬平方公里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阿拉善開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發展與保護并重,美麗與發展正在實現雙贏。

面對惡劣的生態環境,阿拉善盟把生態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相繼啟動實施了天然林保護、“三北”重點防護林、退耕還林、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還有造林補貼試點、沙化土地封禁保護補助試點等重大生態工程項目。浩大的生態工程使全盟草原退化、沙化現象得到遏制,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自然植被得以休養生息。

2016年,阿拉善盟在盟委擴大會議上提出生態發展定位,在功能定位上要把阿拉善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生態功能示范區,在產業定位上要把阿拉善打造成為國家重要的沙產業示范基地。阿拉善生態建設和沙產業發展再次掀起新的建設熱潮。在茫茫大漠戈壁上,道道綠色屏障再造,片片綠洲再現,阿拉善天藍地綠水凈景更美。(記者 相恒義 劉宏章 李文明 陳春艷)

閱讀 538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