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7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區,也就是西北、華北和東北。這里是我國自然條件最惡劣、生態最脆弱的地區,治理的工作量巨大。2023年6月6日,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努力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的動員令正式發出。從荒山禿梁到層巒疊嶂,從一片沙到一棵樹、一片林,人與沙的較量從未停止。憑著“寸土不讓”的精神頭,一代代治沙人在平凡堅守中,讓原本的不可能成為可能。
腳踏實地
千名工人為沙漠穿上“格子衫”
這里是內蒙古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的東南緣,在這片沙漠里的500多支隊伍共5000多名工人,要在今年完成42.7萬畝草方格的鋪設。由于這里沙丘陡峭,現有的機械無法在這里有效使用,草方格的鋪設任務還是以人力為主。
總臺記者 孫強:沙漠里烈日下,這樣的艱苦付出值不值得呢?工人們的回答讓我有些意外,他們的答案是風。他們說當一陣風吹過的時候,能夠明顯感受到風里的沙子在減少,他們就覺得這一切的付出是值得的。
天道酬勤
用腳步與汗水守護美麗家園
巴丹吉林沙漠的風沙翻越雅布賴山,試圖向下風口的甘肅民勤逼近。在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讓破解風沙難題更為艱難。但這里有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科技工作者,也有放棄城市生活回到家鄉的年輕人,他們都在努力固沙防沙。
科技治沙工作者 徐先英:對沙子我覺得既愛又恨,莊稼被埋掉,把蓋的村莊可以埋掉。這個治沙學主要是與大自然去打交道,能把你的研究成果寫到大地上,我覺得是最實在的。
治沙志愿者 馬俊河:我們作為當地的年輕人,能夠在這中間做些事情,家鄉不能被沙子埋掉。作為我個人來講,從二十幾歲開始回到民勤來種梭梭 。
不論是徐先英還是馬俊河,都曾忍受過孤獨,接受過質疑。從過去的人拉肩扛到如今的先進治沙設備,不變的是一代代治沙人與沙的博弈,要贏,先要有人定勝天的魄力。
科技治沙工作者 徐先英:現在有一千多名外國人,特別是中東、北非的這些國家,還有中亞的國家,專門到民勤這個地方學習治沙。盡管人的皮膚顏色不一樣,對于治沙,構建治沙這種人類命運共同體,我覺得是一樣的。
因地制宜
生態與富民實現雙贏
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三北地區的另一個重要沙源地,3046公里是環繞塔克拉瑪干沙漠一圈的長度。過去40年,依托“三北”工程,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已經形成了長達2761公里的綠色阻沙防護帶。隨著治沙固沙的變化和品種的選育,在沙漠里種植小麥如今也成了現實。
總臺記者 張敏:你能想象到嗎,我身旁的這些小麥就生長在巴州且末縣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中,而它生長的環境都是這樣的鹽堿沙地,所以它的個頭不是很高。而它的秸稈還會給這些沙子提供肥力,從而也起到固沙的效果。
植樹,既要防風固沙,又要考慮經濟效益。當地在實踐中總結經驗,種起了“懶人樹”,也就是核桃。它不需要人花太多精力管護,農閑時還能為農戶增加一份收入。
人與沙的博弈從未停止,西北人民在防風固沙、植綠增綠上所展現出的“中國智慧”,鍥而不舍的治沙毅力,再加上科技現代化的治沙手段,讓“綠色長城”越筑越牢,也讓生態與經濟攜手共進。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