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地處祖國東北邊陲,嫩江沙地位于科爾沁沙地邊緣地帶,與松嫩平原渾然一體,是防沙治沙的前沿陣地。
回溯歷史,自1978年國家啟動“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以來,黑龍江省便將構建完備的農田防護林體系視為造林綠化的重中之重。經過不懈努力,已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等國家重要糧食生產基地筑牢了生態安全防線,有力保障了農業生產的穩定與繁榮。
步入新時代,黑龍江省更是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通過深入推進科學綠化,全力推動“三北”工程和防沙治沙工程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為生態文明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
對于黑龍江,生態修復與保護不僅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更是保障糧食可持續豐收、端好“中國飯碗”的關鍵所在。因此,黑龍江省將生態修復與保護確立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任務,致力于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撫遠市國有苗圃紅松容器苗(牟景君 攝)
科學推進,“三北”工程高質量發展
黑龍江省是全國重點林區之一。其嫩江沙地位于祖國北疆萬里風沙線上的最東端。全省第六次沙化監測顯示,全省沙化土地面積有623.25萬畝,主要分布在齊齊哈爾、大慶市的16個縣(市、區),地處嫩江流域下游的沖積平原,屬于科爾沁沙地的邊緣地帶。過去,每到春秋大風季節,這里沙塵漫天,風沙危害嚴重,周邊群眾苦不堪言。
早在1952年東北西部防護林建設中,黑龍江省就將嫩江沙地納入建設范圍,開啟了大規模的勘測設計和營造林工作。1978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三北地區建設大型防護林體系,黑龍江省嫩江沙地治理工作由此駛入“快車道”。
嫩江沙地殲滅戰在大慶市打響(牟景君 攝)
自“十三五”以來,黑龍江省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務246.9萬畝,沙區社會人均GDP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雙提升,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糧食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十四五”期間,黑龍江省切實履行科學綠化主體責任,堅持近自然林業經營理念,充分利用鄉土樹種營造多層次、多林齡的針闊混交林,有序實施退化林修復,推進森林撫育和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科學推進重點區域植被恢復,因地制宜、因害設防,不斷擴大綠化面積、提升森林質量、拓展生態容量,不斷提高農田防護林質量,推動“三北”工程高質量發展,切實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確保黑土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斷提升,當好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壓實責任,打好科爾沁沙地殲滅戰
為深入貫徹落實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精神,黑龍江省以建好建強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為根本目標,以打好科爾沁沙地殲滅戰為重點,持續推進防沙治沙工作。
省委書記、省長深入沙區、農區基層一線調研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建設情況,主持召開省級總林長暨全省“三北”工程建設和防沙治沙工作現場推進會議,建立了由分管副省長牽頭的協調機制,全面推進全省“三北”工程建設工作。省政府還與齊齊哈爾市政府、大慶市政府簽訂“十四五”防沙治沙目標責任書,連續發布省總林長令,全面推進防沙治沙工作和“三北”工程建設。
同時,要求全省各級林長抓好林草生態修復建設,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全面實施“三北”防護林工程六期建設,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大力開展退化林、退化草原、退化濕地等一體化生態修復建設,建立健全防沙治沙責任考核機制,將防沙治沙工作納入林長制考核范圍。
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防沙治沙工作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的實施意見》,編制完成《黑龍江省防沙治沙規劃(2021-2030年)》,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水利廳、省林草局聯合印發了《黑龍江省三北工程六期規劃》,規劃在“三北”工程核心攻堅區龍江縣、泰來縣、杜蒙縣等10個縣(市、區),重點實施黑龍江西部生態綜合治理項目和嫩江中游退化草原濕地綜合治理項目,堅決打好科爾沁沙地殲滅戰。力爭到2025年底,全省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達到94.57%;到2030年底,全省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達到94.63%。
2024年4月20日,黑龍江省“三北”工程六期建設和科爾沁沙地殲滅戰全面打響。全省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六期工程建設啟動儀式在大慶市大同區紅旗林場舉行,來自大慶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熱心公益事業的群眾3000余人在“西北風口”中心區域共同植下云杉、樟子松等苗木2萬余棵。
截至2024年底,全省完成國土綠化任務109.32萬畝,其中,“三北”工程區營造林10.26萬畝、草原治理5.1萬畝。
泰來縣地處科爾沁沙地邊緣,這里林海茫茫,林帶林網交錯,昔日“大沙包”變良田沃土(牟景君 攝 )
生態修復,重點區域煥發新生機
按照“三北”工程規劃要求,黑龍江省聚焦東北森林帶和北方防沙帶兩大重點生態功能區,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持續加大生態保護修復建設力度,啟動并實施小興安嶺森林濕地保護修復綜合治理、張廣才嶺老爺嶺生態綜合治理、嫩江中游退化草原濕地綜合治理和黑龍江西部生態綜合治理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項目。
在東北森林帶所涵蓋的大小興安嶺、長白山以及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生態保護修復區,著重加強天然林保護修復,大力培育后備森林資源,同時對次生闊葉林進行修復提質。積極推進農田防護、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等防護林建設,對老化柞樹林等低質低效林實施更新改造。在北方防沙帶布局的科爾沁沙區,科學規劃營造防風固沙林、農田防護林、水土保持林等重點防護林帶,精準施策開展治沙工作,構建起規?;?、喬灌草相結合的防風固沙林生態體系。
整體加強森林經營管理,針對退化防護林以及疏林和退化林植被,通過封育、補植補造等有效措施,全面提升森林質量。隨著黑龍江省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專項項目的深入實施,重點生態區域逐步構建起穩定且健康的森林生態系統,森林資源得到了有效恢復和增長。森林的涵養水源、保土保肥、固碳釋氧、凈化空氣等生態功能得到顯著提升,為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生態保障。
龍江縣落葉松母樹林(牟景君 攝)
成效顯著,防護林體系守護黑土地
目前,黑龍江省“三北”工程區防護林體系已初具規模,生態狀況顯著改善,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叭薄惫こ虨楦纳迫钡貐^生態環境、提高土地承載力、促進區域綠色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黑龍江省防護林充分發揮防風固沙、增加空氣濕度、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小氣候和土壤狀況等多重防護效能,有效促進農作物增產。由于得到三北防護林特別是農田防護林的庇護,黑龍江省耕地質量平均等級3.46等,高出東北黑土區0.13個等級;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83倍。全省主栽作物平均增產效應達到15%以上,為推動全省糧食連續穩產增產貢獻了林草力量。
據全省第四次至第六次連續3次沙化監測結果顯示,2009年至2019年10年間,全省沙化土地面積減少120.30萬畝,沙化土地綜合植被蓋度達50.02%,沙化擴展趨勢得到遏制,沙化程度逐年減輕,林草植被持續增加,風沙危害明顯減弱。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牟景君 高振寰
編輯:李圣薇
初審:李燕
審核:苑鐵軍
投稿郵箱:
zglssbrm@163.com
直播合作:
010 8423 8472
010 8423 9283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