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全國林草動態 > 地方林草要聞 > 正文 站內導航
[]

科爾沁:茫茫沙海泛起片片綠洲

媒體: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于杰
專業號:關注森林資訊 2017/9/1 23:18:09

如今的科爾沁,一派草原風光。從科爾沁沙地到科爾沁草原,其間經歷半個多世紀。

奮起治沙

歷史上的科爾沁草原河川眾多、水草豐茂。直到上世紀中后期,受歷史、人為、自然、氣候等因素影響,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西遼河、新開河、叫來河相繼斷流,70多座中小型水庫干涸,地下水位持續下降,草原退化、沙化,蒼莽草原退化為茫茫沙海。

科爾沁人開始向風沙宣戰。

奈曼旗的興隆沼,近79萬畝的土地上,除了4棵樹,其余全是流動沙丘。20世紀70年代初,奈曼旗原旗委書記舍布扎布立下誓言:“治不好荒沙,我死不瞑目。”從此,一任任書記接力治沙。如今的興隆沼已經成為大型機械化林場,控制風沙危害面積76.8萬畝,森林覆蓋率由治理前的1.5%提高到48.8%。

庫倫旗是全國重點水土保持治理區之一。全旗707萬畝土地,水土流失面積曾高達646萬畝,土壤侵蝕模數高達每年每平方公里6622噸,相當于全旗707萬畝土地每年下降1厘米厚度。從1983年開始,全旗18萬干部群眾義務出工出勞,逐村逐片治理,30多年從未間斷。

庫倫旗治理水土流失,實施“山蓋帽,坡穿帶,溝鑲邊,底筑壩”。從事水保事業30多年的李洪源解釋說:“山頭把油松、沙棘種上,這就是山蓋帽;坡緩的地方修成梯田,這就是坡穿帶;溝邊造林種草固定住泥沙,這就是溝鑲邊;溝底筑壩修水庫,這就是底筑壩。”

人進沙退

一個個草方格壓下去,一株株草木長起來,一群群牛羊進棚圈,一座座流動沙丘被遏止。

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數據顯示,通遼市通過治沙造林、圍封禁牧、生態搬遷、建設封禁保護區、防治水土流失等措施,累計完成沙化土地治理2000多萬畝,全市范圍內的科爾沁沙地在全國四大沙地中率先實現了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度。

遠走他鄉的農牧民又回來了,沙區的生活節奏變了,生產方式科學了,受到大自然警告的人們更知道珍惜愛護生態,植樹造林的熱情和保護森林、保護草場的自覺重新被喚醒。

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通遼市依托“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公益林保護等林業重點工程項目,持續組織實施了“收縮轉移戰略”、“5820”工程、“雙百萬畝”工程。2014年啟動實施了科爾沁沙地“雙千萬畝”綜合治理工程,即從2014年-2020年,綜合治沙2000萬畝。3年來,全市已完成工程建設任務1200萬畝,建設了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區,完成重點區域綠化近100萬畝,3000多個村屯、5000多公里重點公路綠化實現全覆蓋,境內科爾沁沙地半數得到有效治理。

截至“十二五”末,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8%。人進沙退后,當地景象變成了村在林中、道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

沙里淘金

在科爾沁區敖力布皋鎮好老營子村美鄉葡萄專業合作社,工人們穿梭忙碌于一排排葡萄架之間。該合作社栽植沙地釀造葡萄1100畝,還收購社員栽植的葡萄,進行葡萄榨汁、紅酒釀造。當地已初步形成“基地+農戶+合作社”的集約化、產業化葡萄產業發展格局。

周邊地區沙地葡萄產業也被帶動起來。好老營子、高林屯、乃木格勒、東乜、敖寶營子、達爾罕等15個村已發展釀造葡萄2630畝,帶動200多戶本村及周邊村屯農民種植沙地葡萄。

位于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遼河鎮米家營子村的設施經濟林基地占地1000畝。目前,基地已建溫室大棚35座,栽植了金皇后、碩豐、香風等10余個沙地葡萄品種,以及油桃、水蜜桃、草莓、火龍果等20余個水果品種。在基地務工的全是當地村民。

沙漠治理與致富聯系起來。以沙地資源為依托的木材加工、果品、生物質能源、森林旅游、沙產業不斷發展。通遼商品林基地已達500萬畝,木材初加工和人造板生產企業穩定在100家左右,農牧民每年通過銷售木材及加工增值收入達3.5億元??茽柷邊^的沙地葡萄、開魯縣麥新鎮的林果產業已形成規模,栽植面積達33萬畝,年銷售果品1.08億公斤,收入達3.2億元。森林生態旅游產業快速發展,年收入達1.2億元。

閱讀 329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