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世界環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1972年,由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時通過并設立。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規定,每年的6月5日為環境日,并確定為中國法定節日。
南極,
一個聽起來就令人心曠神怡的遙遠大陸。
無論我們在哪個圖片搜索引擎輸入這個詞語,看到的一定是一頁頁雪地、冰川與寶藍色海水交相輝映的壯觀景象?;蛟S你也聽說過,實際上南極大陸并不寂靜:漂泊信天翁、韋德爾氏海豹、帝企鵝、阿德利企鵝、藍鯨、座頭鯨……它們共同依賴的食物鏈核心——南極磷蝦,維系著這片冰封世界的熱鬧。
如果我們將鏡頭拉近,貼近這些生命的日常,還會看到怎樣的自然奇觀?
南極大陸的土著居民:帝企鵝(上)和阿德利企鵝(下)
? naturepl.com / Bryan and Cherry Alexander / WWF;? Natalie Bowes / WWF-Canada
企鵝,這些搖搖晃晃、直立行走的大鳥實在太可愛了,說起南極的動物,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它們。實際上,在現存的18種企鵝中,大多數生活在亞南極及其周邊島嶼,真正棲息在南極大陸的只有兩種——帝企鵝(Emperor penguin)與阿德利企鵝(Adélie penguin)。
這些企鵝看起來油亮順滑:它們的羽毛結構中每一根羽軸都帶有細小的倒鉤,使羽片緊密交錯,形成連續的防水層;此外,它們還會用尾脂腺分泌的油脂反復梳理羽毛,以增強防水性和柔韌度。與企鵝本身干凈整潔的外表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它們的棲息地——通常又臭又臟。
在繁殖季節,企鵝會聚集成成千上萬只的大型群體。它們以南極磷蝦為主食,排出的糞便富含氮和磷,呈粉紅色或棕色。這些糞便不僅覆蓋巖石和冰面,還混合著濃烈的腥味,形成令人難以忘懷的氣味。久而久之,企鵝糞便堆積成厚厚的“糞泥”,地面變得濕滑泥濘,就像一塊塊“臟臟包”。
盡管這些對人類來說難以忍受,但這片“臟亂”的排泄物反哺了南極土壤,為苔蘚等植物提供養分,支持了微生物和無脊椎動物的多樣性??此苹靵y不堪的棲息地,實際上是維持南極生態系統運轉的一個重要環節。
充滿糞便的企鵝棲息地 ? Fritz P?lking / WWF
座頭鯨 ? Tony Wu / naturepl.com / WWF
鯨類,這優雅而龐大的海洋哺乳動物,不僅是自然界中的奇觀,也為人類在經濟、文化和生態上提供了巨大價值。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算,一頭大型鯨類的價值超過200萬美元,即當前全球大型鯨類的種群總價值超過1萬億美元。同時,全球鯨類觀賞產業的價值超過20億美元每年。而從生態角度來看,鯨魚更是名副其實的“海洋守護者”。它們的體內能儲存大量碳,其排泄物則為浮游植物提供豐富的養分,推動其光合作用,制造氧氣,維持海洋食物鏈的基石。
以藍鯨和座頭鯨為代表的須鯨類,主要以南極磷蝦為食。它們的糞便富含鐵、氮、磷等營養物質,在海面附近形成巨大的“糞便羽流”(fecal plume)。在陽光照耀下,這些羽流呈現橙、紅、棕等色彩,漂浮在玻璃般清澈的海面上,猶如片片“粉紅云”。
這些糞便在海水中呈現出云狀擴散,將營養物質從深海帶回表層海域,這一過程被稱為“鯨泵”效應(whale pump)。這種機制彌補南極海域鐵元素的匱乏,促進浮游植物生長,增強海洋生態系統生產力的機制,從而支持整個海洋食物鏈。這一過程不僅維系整個南極生態系統的生產力,更推動了全球氧氣循環。
如果說企鵝的棲息地令人咋舌,鯨魚的羽流美麗震撼,那磷蝦的“貢獻”則藏在更深的地方——南極深海的“糞便雨”。
南極磷蝦以浮游植物為食,排出密度高、沉降速度快的糞便顆粒(faecal pellets),每天可下沉數百米。這些顆粒如雨滴般帶著碳和養分從表層墜入深海,實現了有效的碳封存。
2024年10月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研究顯示,僅南極磷蝦一個物種,通過其糞便顆??煞獯媾c全球沿海藍碳生態系統(如紅樹林、鹽沼、海草)相當數量的碳。一個高生產季節內,南極磷蝦可封存約2000萬噸碳,約合40億至460億美元。這些碳能在深海中儲存至少100年,部分甚至輸送至遙遠的北太平洋[1]。
而根據另一份WWF的發布的報告,在南大洋春夏季(10月至次年3月),南極半島和斯科舍海區域的磷蝦種群可吸收23兆噸碳,每年提供價值152億美元的生態服務[2]。
隨著漁業技術的發展,自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南極磷蝦遭到了大量捕撈。因為擔憂南大洋就此沉寂,多國于1980年成立了南極海洋生物資源委員會(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CCAMLR),旨在南緯60度以南及構成南極海洋生態系統的南極幅合帶之間的海域養護海洋生物資源。
然而,除了捕撈作業之外,愈演愈烈的氣候變暖也會導致磷蝦種群數量的下降——磷蝦的生長需要依靠海冰下表面的冰藻,而隨著南極海冰的減少,磷蝦會失去重要的棲息地。在氣候變暖和捕撈工業的疊加影響下,科學家已經在西南大西洋北部海域觀測到磷蝦種群密度下降[3]。
在今天,磷蝦的減少不僅意味著南極生態系統的崩潰,更可能喪失一個關鍵的全球碳匯。這種損失所帶來的氣候影響將輻射全球。毫無疑問,將南極磷蝦保留在大洋中,其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遠高于其作為漁業資源的短期收益。
參考資料:
[1]: Cavan, E.L., Mackay, N., Hill, S.L. et al. Antarctic krill sequester similar amounts of carbon to key coastal blue carbon habitats. Nat Commun 15, 7842 (2024).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2135-6.
[2]:Cavan, E., Grilly, E., Reid, K. and N. Mackay. 2022. Antarctic krill: Powerhouse of the Southern Ocean.
[3]:Cavan, E. L., et al. "The importance of Antarctic krill in biogeochemical cycl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10.1 (2019): 4742.
WWF正在通過一系列措施保護南極:支持設立海洋保護區網絡,推動可持續漁業,并參與南極條約體系和CCAMLR的科學研究與政策制定。未來的成敗,取決于多國合作管理航運、旅游與漁業,實現人類與海洋的共存。
在更廣泛的背景下,氣候危機正威脅著我們所依賴的生態系統與經濟安全。我們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可持續的選擇,盡最大努力保護這些看似遙遠、實則息息相關的自然過程,因為它們終將影響我們的未來,和地球的命運。
文:Bob
審核:Yimo
排版:June、小七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