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綠色中國兩會特派融媒體記者耿國彪報道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在生態建設中,科技的力量同樣重要。無論是國家公園建設、國土綠化,還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經濟林果產業發展,都離不開科技的貢獻。作為三秦大地林草科技工作者,全國政協委員昝林森一直用心、用情、用智慧令綠色在黃土高原不斷蔓延。全國兩會召開前夕,綠色中國融媒體記者采訪了昝林森。
持續關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昝林森生活在三秦大地,對黃河流域的生態建設非常關注。在接受采訪時,昝林森指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區域。近年來,昝林森一直關注黃河流域的生態安全問題,努力探尋黃河流域生態建設和民生福祉雙贏的方案。去年他提交了“關于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的建議”。
昝林森認為,黃河流域的發展問題是“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系統的綜合性問題。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擘畫藍圖?!包S河流域重在保護,要在治理”?!吨腥A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的頒布為黃河流域依法治理提供了法律保障,對于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的全面實施,具有重要時代價值和戰略意義。
昝林森指出,目前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主要面臨五個問題:一是“三生”空間發展不協調。在黃河流域的“三生”空間結構中,生產和生活空間不斷擠壓著生態空間。生態環境質量在空間分布上有明顯差異:高質量區主要位于青海南部三江源生態屏障區、內蒙古草原區;中質量和低質量區主要分布于甘肅和寧夏大部分區域,山西、陜西北部等經濟和工業較發達區。農業、工礦生產用地和城鎮生活用地擠壓了綠色生態用地,密集的人口和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導致土地利用強度超過生態利用承載力。
二是農村水環境風險突出。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增長,水環境也隨之惡化。鄉鎮企業的污水排放、化肥的大量應用、農藥的不合理使用,導致農村面源污染加劇。除此之外,迅速發展起來的集約化養殖場污染以及居民生活污水和廢棄物的亂排亂堆等也對水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
三是流域生態環境脆弱。黃河流域是我國生態脆弱性較典型的國土空間。由于近20年來劇烈的人類活動,黃河上游面臨自然濕地面積萎縮、工業農業面源污染、鹽堿化嚴重、灌區水資源不足的問題。黃河中游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目前,黃土高原局部高密度植被已出現退化現象,科學管理植物建設、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仍是今后的重要任務。黃河下游河道坡度降小,上中游水沙關系不協調極大影響了下游黃河安瀾。
四是發生區域返貧風險大。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特別是上中游地區和下游灘區,是我國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區域。自2020年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以來,黃河流域脫貧人口和區域返貧風險較大,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的任務依然艱巨。
五是產業發展內生動力不足。黃河流域涉及的九省區中,山東地處東部地區、河南位于中部地區,內蒙古位于北部地區,其他6個省區均位于西部地區,受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等因素影響,內部經濟自西向東極不均衡。西部6省區,工業產業多集中于資源密集型產業,缺少高附加值終端產品,技術密集型產業占比較低;此外,地區間或同一區域內關聯產業間尚未形成有機聯系,產業亟須進行補鏈、強鏈和延鏈建設。
昝林森委員建議:一要建立黃河流域“三生”空間綜合調控體系。面對黃河流域發展困局,要加快推動流域發展總體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編制,探索具有地域特色、因地制宜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路徑。二要推動水系統治理與美麗鄉村建設融合發展。黃河流域水系治理應與美麗鄉村建設深度融合,實現農村水環境系統整治。三要建立生態脆弱區動態評估體系與響應機制。未來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必須遵循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農則農、宜牧則牧的原則,尊重科學規律,循序漸進改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設計生態環境監測站網體系,評估不同類型生態系統質量、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和生態問題。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探索以自然恢復為主的生態脆弱區動態評估體系與響應機制。四要創新黃河流域鄉村振興體制機制。建立涵蓋“生態—資源—環境”全要素的流域監測體系、流域綜合協調機制和立體化多元化的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從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五個方面構建評價體系,逐步開展鄉村振興的系統評價和科學考核試點。探明生態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卡點”,確定“卡點”問題關鍵障礙,建立生態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體制與機制和政策體系。五要促進能源技術和綠色富民產業協同創新。黃河流域各區域優勢資源與支柱產業具有較大差異,應嚴格遵循主體功能區差異性發展思路,從地區實際出發,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支柱產業培育壯大兩方面著手,探索具有區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路徑,降低產業同質化傾向,促進合理產業布局及分工體系形成。
促進光伏產業與生態保護修復協同發展
去年,隨著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科爾沁和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三大標志性戰役先后啟動,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努力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的攻堅行動拉開帷幕。陜西省在三大標志性戰役中屬于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區域,昝林森經過廣泛調研、認真思考,拿出了《關于促進光伏發電產業與生態保護協同發展的提案》。
昝林森認為,發展光伏產業是調整能源結構、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近年來,在國家一系列政策、資金加持下,我國光伏產業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其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逐年提高,經濟效益穩中向好,為推進地方經濟綠色轉型、助力脫貧攻堅作出了積極貢獻。
△磴口光伏治沙 符超 攝
2023年,國家相繼出臺了《關于支持光伏發電產業發展規范用地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自然資辦〔2023〕12號)《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關于支持光伏發電產業發展規范使用草原有關工作的通知》(辦草字〔2023〕126號)等相關文件,明確“鼓勵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區域選址建設大型光伏基地。光伏方陣使用林草地不得改變地表形態、不破壞原生植被?!辈⒏鶕杲邓繉夥椖坎季趾椭Ъ芨叨?、樁基間距作出一系列規定。
“大型光伏電站在建設和運行過程中給當地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不容小覷,出現光伏項目‘落地難’和當地政府‘監管難’的現象,促進光伏發電產業與生態保護協同發展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标昧稚f。
通過調研分析,昝林森認為光伏項目建設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規劃布局不科學。項目前期部門之間未進行充分溝通協調,沒有科學評估論證區域自然資源承載能力,就將建設任務指標盲目分配到縣(區),造成政策和用地條件受限的區域項目難以落地。二是協調機制不健全。光伏項目建設涉及發改、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農業農村、林草等多個部門,由于部門之間目標任務差異較大,監管職責各有側重,重發展輕保護的現象普遍存在,導致頂層政策不接“地氣”,協調機制不健全,出現項目落地、監管的“兩難境地”。三是建設風險大隱患多。由于光伏項目占地面積大,大型機械施工對地表進行場平,不僅改變了原有地表形態,還對原生植被造成破壞,引起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對區域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
為此,昝林森建議:一是堅持實事求是,科學規劃布局。注重新能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相結合,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根據資源狀況和立地條件分配建設任務,堅持先規劃后布局的原則,科學安排光伏項目新增用地規模、布局和開發時序,統籌兼顧好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是堅持統籌兼顧,建立協調機制。由發展改革委牽頭,協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林草等主管部門,規范項目規劃、審批、建設、監管等環節管理,指導企業依法依規開展光伏建設,確保項目既符合政策又能落地見效。
三是堅持生態優先,突出綜合治理。充分考慮項目建設區域生態承載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林地、草原及生態功能區域的占用,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探索應用“林光互補”“草光互補”等符合生態保護要求綠色節能、生態環保、破壞性小的光伏建設新工藝新技術新模式,推進光伏發展與生態保護修復有機融合,助力新能源建設和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