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地方林草動態 > 海南 > 正文 站內導航
[]

【南海網】海南又雙叒發現新物種,最小體型僅有23毫米!背后還有這些故事→

媒體:南海網  作者:內詳
專業號:海南省林業局 2021/10/9 9:50:05

海南又雙叒發現新物種,最小體型僅有23毫米!背后還有這些故事→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21/03/18/032526449.shtml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3月18日消息(記者 譚琦)近日,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高級自然保育主任楊劍煥在最新一期的《Zoological Research》(動物學研究)雜志上刊發文章,稱其在海南發現了一個兩棲類新種:海南小姬蛙(Micryletta immaculata),隸屬于兩棲綱無尾目姬蛙科小姬蛙屬。據了解,海南小姬蛙歷時近9年的科研積累才被確認為新物種,此次發現也為海南增添了一個新的特有物種。

海南小姬蛙。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楊劍煥 攝

體型僅有2至3厘米

落葉的保護色擬態

據了解,海南小姬蛙體型很小,雄蛙約23-25毫米,雌蛙約28-30毫米,它與同屬其它物種最大的區別在于其身體背面和體側并沒有深色斑紋或條紋,這也是其學名“immaculata”(意指“無斑紋”)的來源。

除了僅兩三厘米的“小身材”,生活在枯枝草堆里的海南小姬蛙擁有像落葉一樣枯黃的擬態,讓尋找工作變得更加困難。“我們只能通過它的鳴叫聲進行定位。”楊劍煥的秘訣是聽聲尋“蛙”。不同的蛙都有自己獨特的鳴叫聲,這是楊劍煥區別不同蛙類物種的重要方式之一。楊劍煥記得,第一次聽到海南小姬蛙的鳴叫聲是在俄賢嶺進行野外考察時,“那是一種我從來沒在海南島聽過的聲音,很特別。”楊劍煥的大腦迅速調取了多年積累的“聲音庫”,判斷這是小姬蛙的叫聲。

海南小姬蛙。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楊劍煥 攝

“別看海南小姬蛙體型很小,但它的跳躍能力是很強的,這也增加了尋找海南小姬蛙的難度。”楊劍煥通過聲音找到海南小姬蛙后,需要小心翼翼地靠近,進行生物信息的獲取。“有時候我們手電筒照過去,動作大一點就會嚇到它們,再找到就很難了。”楊劍煥介紹道,雖然在野外并未拍攝到海南小姬蛙捕食的過程,但根據生境和兩棲動物的偏好進行推斷,海南小姬蛙或以螞蟻和個體較小的昆蟲為食。

缺失模式種信息

歷時9年證實比對

“其實最早在2012年,我們在海南鸚哥嶺首次發現了海南小姬蛙的身影,當時我們認為它是小姬蛙屬中記錄最廣泛的德力小姬蛙。”但楊劍煥覺得海南的小姬蛙的形態較為特別,便拍下了照片,但由于缺少真正德力小姬蛙的信息,無法進行物種信息的比對。

雖然小姬蛙屬的分布十分廣泛,目前已記載于印度東北部、東南亞大陸、印尼蘇門答臘島和中國的臺灣、海南、廣西和云南等地,但小姬蛙屬長期以來并未得到確切的分類。“自1890年被發現以來,德力小姬蛙在其模式產地蘇門答臘島一直未被再發現,缺乏至關重要的地模標本DNA信息,甚至連一張彩色照片都沒有。”幸運的是,2013年,楊劍煥在蘇門答臘島無意間拍攝到了德力小姬蛙地模個體。“這和海南發現的小姬蛙差距非常大。”當時,楊劍煥幾乎可以確定,海南發現的小姬蛙是一個新物種。但由于條件所限,楊劍煥無法獲取德力小姬蛙的標本信息進行比對證實。

海南小姬蛙。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楊劍煥 攝

從2012年發現海南小姬蛙后,楊劍煥一直關注著小姬蛙屬的科研動態,也不斷在海南進行其它調查的同時,持續開展海南小姬蛙的科研工作。2019年,印尼當地的科研人員重新發現并采集到德力小姬蛙的信息,并發布了文章,詳細記載了生物信息和形態特征,這為小姬蛙屬的物種分類問題創造了機會,也為楊劍煥證明海南小姬蛙特有種提供了幫助。楊劍煥通過與德力小姬蛙的對比,結合形態學及分子生物學證據,將海南島發現的這種小姬蛙發表為海南特有新種,并于2021年公開發布。

對生境變化敏感

或屬于易危物種

根據楊劍煥多年的調查發現,海南小姬蛙的分布點不少,分布海拔跨度大。目前已知海南小姬蛙的分布地為俄賢嶺、尖峰嶺、鸚哥嶺和佳西自然保護區等地,從海拔160米的山區村邊荒廢水田,到海拔1470米的森林間積水坑均有發現。“海南小姬蛙喜歡下雨天,且只有在每年的5月份到9月份的雨季期間,大量聚集在林間積水坑或者村邊荒水田中繁殖時,才能通過長而高音的鳴唱發現它們。”此外,楊劍煥認為,海南小姬蛙體型較小,且生活環境較為隱蔽,可能也是長期以來沒有被發現的原因之一。

海南小姬蛙在海南島內的已知分布點:1:俄賢嶺;2:尖峰嶺;3:佳西;4:鸚哥嶺芽星;5:鸚哥嶺主峰。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楊劍煥 供圖

兩棲動物是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連接水陸兩個生態系統的重要環節,也是水面和陸地能量流動的重要一環。“海南小姬蛙對生境的變化十分敏感,對生態環境的要求很高。”楊劍煥說,在保護區外低海拔適宜生境中也能找到海南小姬蛙的身影,也從側面反映海南的生態環境較好,海南島兩棲動物的多樣性和特點性都非常強。

海南小姬蛙的繁殖生境:A,俄賢嶺石灰巖石頭上的小積水坑(綠色圈為正在鳴叫的雄蛙);B,鸚哥嶺主峰林下的一個積水坑(綠色框框內為一對正在抱對的海南小姬蛙)。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楊劍煥 攝

“隨著新物種的發現,也說明我們對自然的認識很有限的。”楊劍煥也指出,海南小姬蛙在保護區之外的種群正面臨著橡膠地和果園發展所帶來的棲息地喪失和污染等問題,因此根據IUCN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等級和標準,認為海南小姬蛙應屬易危物種。

近年來,海南不斷發現動植物的新種,以及珍稀瀕危動植物的數量持續提升,都充分地體現了海南生物多樣性的豐富和海南長期開展保護工作的有效,對生態保護的重視,也是海南積極推進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的體現。

閱讀 364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