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懷綠色夢想,30年來,他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撒在景泰川的生態建設上。景泰縣林業局局長、林業工程師張萬斌,這位景泰林業戰線上的老兵,用自己的赤誠和執著,使昔日的不毛之地變成林茂糧豐、瓜果飄香的“戈壁綠洲”。他摘取“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糧援項目先進工作者”、“全國綠化獎章”和“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突出貢獻者”等榮譽稱號。
地窩子里的林業站長
“滴水貴如油,黃風不斷頭,遍地是沙丘,十種九不收”。這是昔日景泰縣的真實寫照。
1981年,20歲出頭的張萬斌從甘肅張掖農校畢業分配到景泰縣林業站工作。站在家鄉熟悉的土地上,這個年輕人的心里生出一個愿望:要為腳下這片荒蕪的土地披上綠色外衣,讓她變成秀美山川。走上工作崗位后,他立即投入全縣林業調查與規劃設計中,為了掌握第一手資料,張萬斌與同事一道深入鄉村,足跡遍及全縣11個鄉鎮、130多個行政村的溝溝岔岔。
由于工作出色,樂于吃苦奉獻,1984年組織上任命張萬斌為景泰縣林業站站長,兼顧治沙站工作。當時的治沙站,地無一壟,房無一間,既不通電,又不通車,荒無人煙,生活十分艱苦,但在張萬斌身先士卒的感召下,沒有一個人退縮。風沙線上,張萬斌帶領大家挖地坑,搭帳篷,建立治沙基地,開展治沙工作。白天,他和職工們頂著風沙外出勘察,組織施工;晚上,又和大家擠到地窩子里討論方案,制定計劃。天亮起床,被子上、枕頭上全是沙子,每次吃飯,碗底還是一層沙子。當地群眾情有所觸地說:“治沙人員一天半斤土,白天不夠晚上補?!?/p>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張萬斌奔波于風沙前沿查地形、看風向、找規律,在沙丘上行走,風口上勘察,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最終確立了3大流沙區、7個風沙口和15個重點治理區域,完成了《景泰縣1991—2000年治沙規劃》,并首次在景泰治沙中運用草方格沙障固定流沙。在植樹造林和治沙施工現場,不管是暴曬的日頭下,還是浮塵揚沙天,總能看到張萬斌忙碌的身影。臉變黑了、嘴裂口了、手脫皮了,但他從未叫過一聲苦。
經過幾年的實干苦戰,張萬斌帶領林業技術人員和沙區群眾在風沙口營造大型防風阻沙林1000畝,埋壓麥草沙障1.5萬畝,營造以梭梭、花棒、毛條為主的防風阻沙林帶2萬畝,封育沙生植被13.5萬畝,使灌區300公里渠道、20萬畝耕地得到有效保護,在風沙線上筑起一道堅固的綠色屏障。
戈壁灘上的園林場長
1989年,景泰縣二期灌區被國家林業局三北局列為生態經濟型防護林體系建設示范區。為了達到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益的目的和多林種、多樹種、多功能的示范區建設要求,景泰縣委、縣政府決定在二期灌區中心地段的漫水灘建立漫水灘園林場,建設以蘋果、優質梨為主的名、優、特果品生產基地5000畝,為灌區發展庭院經濟樹起示范樣板,并任命張萬斌為景泰縣漫水灘園林場第一任場長兼黨支部書記。
園林場開發建設之初,面對一片荒灘、風沙肆虐的惡劣環境和“白水面條加饃頭”的生活條件,張萬斌帶領5名職工起早貪黑,齊心協力,當年平整土地2800畝,營造防護林帶5條,植樹3萬株,定植經濟林20畝,育苗40畝,種植各類農作物700余畝,實現了年底創收15萬元的佳績。
為了不斷增強林場的經濟實力,逐步走上以林養場、自我發展的路子,張萬斌先后在4個鄉辦起飲食零售為主的商業服務點和農藥、化肥銷售點,擴大對二期灌區農戶服務的窗口。利用農閑時間組織職工在場內建起養豬場、養兔場、空心磚場各一處,空心磚場不但解決了5000畝林場的圍墻用磚,還滿足了周邊學校、農戶的建材需求。經過幾年努力,共開發土地5000畝,定植經濟林1200畝,營造農防林235畝,出圃苗木220萬株,修建房屋1454平方米,生產各類糧食100萬公斤。至1996年底,園林場的職工由建場初期的5人增加到50多人,果品產量達20萬公斤,年創經濟收入近百萬元。
造林一線的林業局長
2004年,張萬斌被任命為縣林業局局長后,時值景泰縣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張萬斌深知退耕還林的重要性和深遠意義,為了保證工程建設質量,他從造林選點、品種選擇、林地平整、調苗栽植、灌水撫育全程把關,并針對全縣干旱少雨的氣候特點,創造性地提出“集雨截流坑灌草型營造模式”。從每年秋后整地到次年春季造林,他與林業工程技術人員和廣大群眾同吃、同住、同整地、同植樹,嚴把工程質量,確保了工程建設的順利實施。目前,全縣已累計完成退耕還林工程建設任務37.7萬畝,累計兌現補助資金1.6億多元,惠及7293戶農民。
在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的同時,結合縣委、縣政府“打造綠色景泰”的發展思路,張萬斌大膽提出了建設“三個五萬畝”林果基地的奮斗目標,即建設5萬畝紅棗基地,發展5萬畝枸杞基地,建立5萬畝優質梨基地。
“三個五萬畝”林果基地建設目標提出后,為了解決苗木費不足的問題,張萬斌提出整合扶貧、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投入林果基地建設。同時,他還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向林業合理流轉,鼓勵大戶在風沙區、鹽堿區、撂荒地承包造林,興辦個體林場,大力發展非公有林業,先后發展世茂、天馬、正泰、進友等百畝以上個體私營林場83家,投入資金5840多萬元,爭取林業貼息貸款2000多萬元,建成面積近20萬畝的生態經濟型綠色屏障工程。目前,景泰縣經濟林果面積達13.03萬畝,年產各類果品7000多萬公斤,創產值近2億元,人均林業純收入近500元,林果特色產業成為興林富民的一項支柱產業。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