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ZY8Pu9eaIY4bZN0mCnCfCQ
在鄱陽湖畔的江西永修縣,一套以“林長制”為核心的濕地保護體系正煥發強大活力,實現生態與發展的雙贏。該縣已連續14年獲評“鄱陽湖區越冬候鳥和濕地保護工作先進縣”。
巡護隊伍在濕地巡邏。汪順英攝
機制創新 科技賦能 責任到人看得見
作為鄱陽湖濕地保護的“前沿陣地”,永修縣構建“林長 候鳥和濕地保護”三級網格化管理體系,335名縣鄉村林長年均巡護超200次,實現保護責任全覆蓋。
“以前巡湖靠腿,現在天上無人機、地上攝像頭,情況一目了然?!眳浅擎傄晃淮寮壛珠L指著“智慧濕地”平臺介紹。該縣投入366.2萬元打造的這套系統,結合5G、無人機、視頻監控等技術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2014年以來累計修復濕地34.04公頃,破獲濕地非法活動案件4起,讓濕地生態“看得見、管得住”。
值得一提的是,當地推動2717戶漁民轉產就業,組建12人專職護鳥隊,昔日“捕魚人”變身“護鳥衛士”,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保護合力。
多舉措開展生態修復 繪就濕地新圖景
該縣已累計完成濕地生態補償試點生態修復和環境整治項目109個,總金額3357.73萬元。特別在吳城鎮修河河岸,5.3萬平方米濕地修復工程已見成效:60余萬株水生植物、近千株喬木構建起“景觀觀賞—生物保育”四大功能區,累計新增濕地近200公頃,修復重點濕地40平方公里;針對鄱陽湖枯水期,當地通過碟形湖水位智能調控、營建候鳥“備選食堂”等措施,為鄱陽湖永修區域3.7萬羽候鳥提供精準越冬保障。
如今,修河干流永修段水質穩定在Ⅱ類以上,鄱陽湖吳城斷面水質達Ⅲ類,濕地功能逐步復蘇。
鄱陽湖區永修縣域內越冬候鳥。程應明攝
候鳥種群“量質齊升” 生物多樣性“清單”持續擴容
生態改善最直觀的“投票者”是候鳥。2024年11月監測數據顯示,永修吳城鎮迎來60種候鳥超16萬只,較2018年增長近3倍。全球98%的白鶴東部種群在此越冬,數量從2010年的1800只躍升至2025年的5000余只,成為名副其實的“白鶴天堂”。
“看!那是今年剛出生的彩鹮寶寶!”該縣專職護鳥隊長范兵興奮地指向望遠鏡視野——今年4月,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彩鹮首次現身永修,6月成功自然繁殖2窩9只幼崽?!安墅q對環境變化極其敏感,能在咱這兒安家生娃,說明水質、食物和安全感都達標了!”范兵說道。
今年春天,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鴛鴦也首次現身修河國家濕地公園白蓮湖區域,并于6月自然繁育一窩共5只幼崽,該縣生物多樣性“驚喜清單”正在持續擴容。
生態紅利反哺民生 解鎖綠色經濟密碼
保護成效正轉化為民生福祉。2014年以來,中央財政投入5355萬元實施濕地生態修復及補償,其中1390.48萬元用于農作物補償,補償面積達209985畝,惠及2.67萬人次,人鳥爭地矛盾顯著緩解。吳城候鳥小鎮年接待游客近百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6億元,40家農家樂、116名“鳥導”依托“候鳥經濟”實現增收,走出“保護-開發-惠民”的良性循環。
據悉,永修實踐已成為國際生態保護標桿。連續三屆承辦鄱陽湖國際觀鳥季,吳城候鳥小鎮獲評“江西省旅游風情小鎮”,《永修縣探索“候鳥經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案例入選2024年生態環境部生物多樣性保護優秀實踐。全國首家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基地、鄱陽湖環境資源法庭的設立,更為濕地保護筑牢法治基石。
從“生態守護者”到“發展受益者”,永修縣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筆,在鄱陽湖畔繪就了一幅濕地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的時代畫卷。
來源:人民網
記者:毛思遠 楊怡瓊
編輯:王爽宇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