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國加入《濕地公約》30周年,11月5日-13日,《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COP14)將在中國武漢舉辦。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強化濕地保護,將具有國際保護意義的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目前已指定64處國際重要濕地,其中內地63處、香港1處,內地63處國際重要濕地面積372.75萬公頃,濕地生態狀況總體穩定良好。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微信公眾號為您介紹部分國際重要濕地。
內蒙古畢拉河國際重要濕地
Inner Mongolia Bila River Wetlands
濕地概況
內蒙古畢拉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畢拉河保護區”)位于大興安嶺北段東麓的森林、灌叢向草原與農牧過渡的嫩江流域,該地區地勢平緩,永久性凍土層普遍存在,河流曲折蜿蜒,沿岸分布有多個牛軛湖和大面積的沼澤濕地。畢拉河保護區總面積56604公頃,濕地面積19828公頃,是內蒙古森工集團唯一的濕地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鄂倫春自治旗首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20年2月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2020年9月加入“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2021年7月被批準為首批生態文明教育基地;2022年3月被批準為第二批“自然學校”。
濕地資源
畢拉河保護區擁有豐富的濕地資源、典型的沼澤和水域濕地生態系統,其濕地類型多樣、水鳥資源豐富、生態過程完整、自然景觀多樣,具有巨大的生態效益。
保護區擁有森林、灌叢、草原、濕地草甸、沼澤、水域等多種生境類型,是保存最為完整的北方森林沼澤濕地生態系統之一,為1118種野生植物、691種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
濕地保護
畢拉河保護區自建立以來堅持以生態保護為中心,以提高保護管理、科研監測、社區共管、生態宣教等綜合管理能力為基礎,積極推動本地區經濟社會與自然和諧發展。
保護區積極編制儲備國家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濕地保護與恢復、森林防滅火、林業改革發展資金等項目,重點加大動態感知應用、網絡傳輸、遠程監測等系統建設儲備,逐步構建天地空和點線面一體化遙感分析、地面調查、定位觀測與生態物聯網綜合監測體系,通過大數據對保護區內的各類生態資源進行實時監管,實現保護區生態系統智慧化管理。
通過嚴格的管理和不懈努力,畢拉河保護區近幾年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濕地、森林、野生動物生境及種群數量得到恢復和發展。
來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