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地方林草動態 > 四川 > 正文 站內導航
[]

矢志治沙盡顯大漠風流——記遼寧省沙地治理與利用研究所

媒體: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中國綠色時報
專業號:開江縣林業發展和保護中心 2023/10/26 15:45:46

寒露過后,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涼意漸濃。雖已入秋,但地處彰武縣北部的章古臺鎮依舊滿眼綠意,秋風吹過,松濤陣陣。

“看車窗外,老百姓家院子里栽種的一畦畦綠色植物,那就是樟子松苗。章古臺是全國最大的樟子松苗木繁育基地,章古臺的老百姓也因為培育樟子松苗而增加了收入?!鼻巴鹿排_樟子松固沙林生態系統綜合觀測試驗基地的路上,講解員熱情地介紹著沿途的景色,“曾經,這里的流動沙丘一次又一次趕跑了當地老百姓,現在沙丘固定住了,生態好了,老百姓又回來了?!?/p>

好日子與好生態密不可分。如今,彰武縣林地面積由新中國成立初期18萬畝增加到212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9%提升至31.47%,有效阻擋科爾沁沙地南侵,在遼蒙邊界帶上筑起一道生態安全屏障,在中國防沙治沙史上書寫了一段綠色大漠傳奇。

傳奇背后,是遼寧省沙地治理與利用研究所(遼寧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幾代林業科研人扎根一線、矢志治沙的堅守。

8月3日,科爾沁、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推進會在遼寧彰武召開。這是與會代表考察遼寧沙地所樟子松固沙林生態系統綜合觀測試驗基地。曹云攝

面對惡劣生態矢志治沙

走進位于彰武縣章古臺鎮的遼寧省沙地治理與利用研究所(以下簡稱“沙地所”),一塊“大漠風流”石碑引人無限遐想。石碑是1988年彰武縣38萬人民為沙地所而立,表達對沙地所幾代科研工作者接續奮斗防沙治沙、創造幸福家園的無比崇敬之情。

1952年,遼西省人民政府在沙荒集中的彰武縣章古臺成立了遼西省林業試驗站(此為沙地所前身),開展固沙造林試驗研究。這是我國最早的防沙治沙科研機構。

當時,彰武地區自然條件非常惡劣。每到風天,章古臺沙塵滾滾,流沙吞噬著農田、牧場,埋沒房屋,阻塞交通。每年約有40%—70%的農田遭受風剝沙壓,糧食畝產不足百斤。

首任所長劉斌第一天到章古臺,農民指著被風沙敲打得簌簌發抖的窗欞對他說:“這里是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黃塵遮日月,草木不得生?!钡诙煸绯?,劉斌住的房門已被流沙堵死,推不開。同事從窗戶爬出去,用鐵鍬把門口的沙堆撮走。

肆虐的風沙不僅給當地的生態環境帶來災難,同時在季風的作用下還以驚人的速度向東南擴展,直接威脅著遼西北乃至遼寧中部城市群的生態環境及國土安全。

固沙,擋住茫茫的科爾沁沙地南侵,最終還是要靠造林。

1953年春,科研人員引種天然分布于大興安嶺北部和呼倫貝爾沙地的樟子松,進行育苗試驗;1954年,又栽種2000棵油松,結果只活了兩棵;1955年,他們遠赴呼倫貝爾沙地中的原始森林,找到了我國僅存的原始沙地樟子松林,引種5000棵樟子松樹苗并成活,營建了國內最早的樟子松人工固沙林,開創了樟子松引種治沙的先例。

1978年,樟子松沙荒造林技術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幾十年間,幾代科研人員接續奮斗,攻克了樟子松人工林退化原因與防控科技難題,找到了科學營造、合理經營的生態調控措施,為經營樟子松人工林、增強林分的生態功能提供了技術保證。

目前,沙地所已建成科研基地2620公頃,成為國家唯一的樟子松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創了引種樟子松人工治沙的先例,創建了章古臺萬畝人工林場,探索出以灌木固沙為主、機械沙障為輔和前擋后拉、順風推進、分批治理的綜合治沙方法,被列為我國三大治沙法之一,填補了中國灌木治沙的空白。

林業科研碩果累累

到20世紀80年代,沙地所在省內外推廣人工固沙25萬畝,營造人工樟子松林30萬畝。

技術攻克了,但科研人員防沙治沙的腳步并沒有停止,把技術傳播、輻射到全國是沙地所科研人員共同的期盼。

樟子松具備抗旱、耐寒、耐瘠薄等優點?;诖?,科技人員走出彰武,深入內蒙古敖漢旗、黑龍江龍江縣、青海西寧、陜西榆林等地建立基地,推廣固沙造林良種技術。

當前,樟子松已成為我國三北地區主要造林樹種。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樟子松人工造林面積達1200萬畝,無疑已成為我國“三北”工程建設的主要針葉喬木樹種之一。

沙地所先后選育出國家級和省級林木良種彰武松、沙地赤松、長白松等,以及抗寒耐旱的彰武小鉆楊、材積生長量比一般樟子松高出1倍以上的沙地樟子松優系GS1等。其中,彰武松速生性、抗旱性、耐寒性更為優越,特別是無明顯病蟲害,綜合指標高出樟子松20%以上,成為北京冬奧會的綠化樹種。

這些成果廣泛運用在防沙治沙一線。彰武小鉆楊已成為遼西北地區的主要造林樹種,僅阜新市推廣造林面積就達75萬畝;彰武松已推廣至黑龍江、陜西、山西等省。

通過沙地赤松、沙地榛樹、沙地果樹、沙地異砧紅松等優良樹種引種栽培,沙地所探索出實現生態修復與滿足沙區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步發展之路。

科研成果綜合效益愈加顯著

幾代彰武人圍封種草、固沙造林,以氣吞山河的壯舉,在遼西北筑起一道堅實的綠色長城,堅決阻止流沙大舉南侵的腳步。如今,黃沙漫天的日子成為過去,綠色給彰武縣人民帶來新生活。

這一點章古臺鎮人民最有體會。

在章古臺鎮,森林覆蓋率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6%提高到44%,固沙林使大面積農田、水田和果園得到了保護,最大限度地減少了風沙危害,糧食總產量比治理前增加了10倍。

沙地所將樟子松育苗技術無償傳授給當地群眾,使彰武章古臺地區成為全國特色種苗基地、全國最大的樟子松種苗集散地,苗木培育成了當地致富產業。同時,應用推廣榛樹等經濟林栽培、沙地人工林多功能經營技術與模式等,走出了生態環境改善、地方經濟發展、百姓收入增加的綠富同興之路。

彰武由林業貧縣變成林業富縣,不僅實現了林業滋養農業,而且實現了林業反哺工業,阜新市林產品產業基地也落地彰武。

章古臺的農業、畜牧業、硅砂產業、木材加工及苗木產業、生態旅游等均得到迅速發展。研究表明,以樟子松為主的固沙林具有顯著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綜合效益為總投資的7.47倍。

2020年,固沙造林科研團隊“初心變恒心 大漠變綠洲”的事跡被評為國家林草局首批“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先進事跡”。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沙地所將繼續以興林富民為己任,發揚大漠風流精神,全力引領沙區林業現代化建設健康快速發展。(果叮咚)

 

閱讀 326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