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全國林草動態 > 林草熱點聚焦 > 正文 站內導航
[]

荒漠化防治 中國名片閃耀世界

媒體: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中國綠色時報
專業號:于彥奇 2017/9/11 15:08:48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中國邁向綠色發展之路,引領中華民族在實現偉大復興征程上闊步前進。
    然而,有“地球的癌癥”之稱的荒漠化,仍是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開展荒漠化防治,建設綠色家園,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要求。
     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68年艱苦卓絕的荒漠化治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國土綠化和防沙治沙工程不斷推進,我國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沙退人進”進而“人沙和諧”的歷史性轉變。自2000年以來,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連續3個監測期保持“雙減少”,荒漠化土地面積從上世紀末年均擴展1.04萬平方公里轉變為目前的年均縮減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由上世紀末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里轉變為目前的年均縮減1980平方公里,率先實現聯合國制定的到2030年荒漠化土地零增長目標。我國荒漠化防治取得的巨大成績,已經成為世界生態建設史上的奇跡,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聯合國第十七屆可持續發展大會指出,中國荒漠化防治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中國荒漠化治理成了全球典范,為全球生態治理貢獻了“中國方案”和“中國經驗”。
     頂層設計
     科學繪制“十三五”藍圖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沙退人進”的巨變,正是源于生態文明建設大力推進,頂層設計和規劃體系不斷健全完善。
     2013年,國務院批復了國家林業局組織編制的《全國防沙治沙規劃(2011-2020年)》?!兑巹潯反_定了“十二五”到2020年防沙治沙工作的指導思想、奮斗目標、總體布局、建設重點及保障措施,將我國沙化土地劃分為5個類型區、15個類型亞區,提出在規劃期內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務2000萬公頃。
     2012年,國務院通過了《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規劃(2013-2022年)》。二期工程在一期范圍基礎上適當西擴,將沙塵傳輸路徑的北路和西北路可治理的主要沙塵源區和加強區納入治理范圍,總面積70.6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20.22萬平方公里,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陜西及內蒙古6個?。▍^、市)的138個縣(旗、市、區),共增加了63個縣(旗、市、區)。
     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林業局、農業部、水利部聯合印發了《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十三五”建設規劃》?!兑巹潯飞婕百F州、云南、廣西、湖南、湖北、重慶、四川、廣東8個?。▍^、市)的455個石漠化縣(市、區),巖溶面積45.3萬平方公里,其中石漠化面積12萬平方公里。明確到2020年,治理巖溶土地面積不少于5萬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面積不少于2萬平方公里,林草植被建設與保護面積195萬公頃,林草植被覆蓋度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
     2016年,國家林業局批復了《國家沙漠公園發展規劃(2016-2025))》?!兑巹潯方ㄔO范圍涉及干旱半干旱地區、高寒區域、黃淮海平原半濕潤和南方濕潤沙化土地分布區。重點規劃區為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山東、河南、四川、云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7個?。▍^)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440個縣(市、區)。規劃重點建設國家沙漠公園359個,包括已批復建設的沙漠公園,約占全國沙區適合開展沙漠公園建設區域的1/3。
     制度建設
     “四梁八柱”日益完善
     沒有制度保障,綠色發展理念就是空中樓閣?!渡郴恋胤饨Wo修復制度方案》等標志性重要改革舉措出臺實施,正是構建防沙治沙體制改革“四梁八柱”中的一根大梁。
     2016年12月31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林業局印發了《沙化土地封禁保護修復方案》,這是防沙治沙工作中具有標志性的重要改革措施,有力地促進了防沙治沙的生機活力進一步迸發?!吨贫确桨浮肥屈h中央、國務院在新的歷史時期為切實推進我國防沙治沙事業持續健康發展而作出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制度安排,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開展防沙治沙工作的基本遵循。
     《制度方案》共6個部分、22條?!吨贫确桨浮敷w現了以保護沙區生態為主線的總基調,通過建立健全強化保護、加快治理、規范利用的制度和政策體系,規范預防、治理和利用行為,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防沙治沙積極性,推進防沙治沙工作。
     沙化土地治理得好不好,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很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樹立新發展理念,轉變政績觀,就是要建立健全對各級官員的考核評價機制。2009年,國家林業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監察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制定了《省級政府防沙治沙目標責任考核辦法》,由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執行。這5年,更是全面加強督查,目標責任考核制度落地有聲。2016年,國家林業局會同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和農業部等開展了“十二五”省級政府防沙治沙目標責任綜合考核,考核結果經國務院審定后進行了通報,并上報中央組織部作為對黨政領導綜合考核評價、干部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通過開展考核,宣傳了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強化了地方政府防沙治沙的責任意識,保障了防沙治沙各項措施的落實。
     這5年,國家林業局陸續制定出臺了《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管理辦法》《國家沙漠公園管理辦法》《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
     執法普法
     防沙治沙堅強保障
     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沙退人進”的巨變,正是源于各級林業部門執法普法力度不斷加大,為防沙治沙提供了堅強保障。
     2001年8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我國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為防治荒漠化專門制定頒發法律的國家。此后,我國始終堅持大力普法、嚴格執法,防沙治沙法制建設持續推進。
     2015年,時值《防沙治沙法》頒布第十五年,我國開展了以“防沙治沙執法年”為主題的系列活動,開展了對9個重點沙區?。▍^)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30余個沙區縣(市)的防沙治沙執法月行動,強化了地方各級政府履行《防沙治沙法》的義務和責任,鞏固了治沙成果,保護了沙區生態。
     國家林業局不斷加強防沙治沙監督檢查,2014年,起草下發了《國家林業局關于做好沙區開發建設項目環評中防沙治沙內容工作的意見》,派出3個工作組赴6個省份開展了沙區開發建設項目環評監督檢查,查處破壞沙區生態典型案例,有效地開展了新疆天然胡楊林立法保護情況調查、寧夏馬家灘治沙林場毀林案件、騰格里沙漠排污事件調查。
     這5年來,通過不斷地執法監督檢查,沙區一些地方領導干部真正意識到沙區生態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分量,思想上的“霧霾”一掃而空。“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用破壞性方式搞發展”逐漸成為共識。
     工程治理
     北方風沙線上筑起綠色屏障
     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長期任務,要久久為功。建設美麗中國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植樹造林、恢復生態。植樹造林是增加沙區森林資源的主要途徑,是生態修復的重要措施。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我國繼續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退耕還林還草、石漠化綜合治理、沙化土地封禁保護等一系列重點生態修復工程,對重點地區和薄弱環節進行大規模治理和嚴格保護。5年間,我國防沙治沙林業方面重點生態修復工程的中央投資逐年增加,總額達389億元,累計治理沙化土地1000多萬公頃。
     這5年,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已累計安排營造林任務110.9萬公頃,工程固沙任務3.89萬公頃,張家口壩上地區退化林分改造8.1萬公頃。工程累計下達投資101億元,其中林業建設投資44.1億元。工程的實施,極大地改善了京津地區生態環境質量,建成了4條生態防護林帶和成片森林帶: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初步形成了長420公里、平均寬3公里、橫跨5個旗(縣)的渾善達克沙地南緣防護體系;烏蘭察布市陰山北麓長300公里、寬50公里的綠色生態屏障已基本形成;河北省在冀蒙邊界已建成13萬多公頃的防風固沙林帶,初步形成了抵御內蒙古風沙南侵的第一道生態屏障;山西省在毛烏素沙地東緣地帶已形成長147公里、平均寬30公里、橫跨3個縣區、喬灌草、帶網片結合的防護林體系。北京市完成了平原百萬畝造林綠化,形成了城市青山環抱、周邊森林環繞的生態格局。內蒙古多倫縣建成了百萬畝樟子松基地,實現了從“沙中找綠”到“綠中找沙”的巨變。
     “三北”防護林五期工程5年累計完成造林育林5098萬畝,初步在科爾沁、毛烏素、呼倫貝爾三大沙地和黃土高原等地建成了一批集中連片、規模宏大的防護林基地。
     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完成營造任務156.56萬公頃,累計下達資金103億元。據第二次石漠化監測結果顯示,石漠化土地面積與上次監測相比,凈減少96萬公頃,石漠化擴展勢頭得到遏制。貴州省項目區植被覆蓋度提高了5.61%,生態向良性方向發展。云南省累計新增森林面積1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增加了2.8個百分點,約新增森林蓄水量4877.36萬立方米,約減少土壤流失量780.38萬噸。
     2013年,國家啟動沙化土地封禁保護補助試點項目。截至2016年底,已在內蒙古、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7個?。▍^)的試點縣總數達71個,封禁保護總面積達133.24萬公頃。
     國家林業局先后批準建立46個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其中跨區域示范區2個、省級示范區1個、地級示范區8個、縣級示范區35個,涉及全國24個?。▍^、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59個縣(市、區、團場),涵蓋了《全國防沙治沙規劃》中確定的5種沙化土地類型區。
     這5年,國家林業局共批復國家沙漠(石漠)公園70個,涉及11個?。▍^)及新疆兵團。
     這5年,在廣袤的北方沙區,一群群牛羊進棚圈,一個個草方格壓下去,一片片綠色的草木在持續擴展,一座座黃色的沙丘被牢牢鎖住。
     治沙扶貧
     探索出生態精準脫貧新路子
     土地荒漠化,既是生態問題,也是民生問題。“沙進人退”的巨變,正是源于防沙治沙的積極作為,主動承擔起生態惠民、綠色富民、促進精準扶貧的歷史使命。
     我國現有830個貧困縣,其中290個深處沙區,約占35%,沙區的扶貧工作艱難而艱巨。這5年來,我國更是堅持治沙與治窮相結合,以防沙治沙助推沙區脫貧致富。一方面堅持治沙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治沙成果由人民共享,推動減免治沙企業稅收,扶持綠色金融,保26609障治沙者的合法權益,形成國家收效益、社會共參與、人民獲利益的良好局面,實現全國共享的良好循環。另一方面在有效治理和嚴格保護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發展沙區特色種養業、精深加工業和沙漠旅游業,合理開發利用沙區資源,增加群眾收入。積極創造條件,啟動實施了沙區灌木林平茬及加工項目,為沙區貧困人口提供相對穩定的就業崗位,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直接參與防沙治沙工程建設,或者就地轉成沙區護林員等生態保護人員,通過參與生態建設和管護,增加收入,實現穩定脫貧。探索了一條生態精準脫貧的新路子,更好地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據統計,我國北方沙區12省貧困人口從2010年的4771萬人減少到2016年的1342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1.8%降到6.1%。
     科技創新
     讓荒漠化防治取得累累碩果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沙退人進”的巨變,正是源于治沙科技的不斷創新,支撐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實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廣大科技人員和林業工作者在防治荒漠化的實踐和科學研究中,實現了一系列技術創新,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這5年,在治沙技術方面,中國的草方格沙障是一項公認的世界奇跡,被稱為“中國魔方”。草方格技術創新層出不窮,除了麥草、稻草、蘆葦等各種材料的草方格,制作沙障的材料還有黏土、樹枝、板條、卵石、塑料、尼龍網等。這些各種形狀、各種材質的沙障在中國沙漠治理、交通線建設和荒漠化防治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在工程治沙、化學固沙、生物治沙、綜合治沙、機械化治沙等方面,中國也有許多科學發明和創造。由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研發的多功能立體固沙車,是世界首臺機械化治沙車,已投入使用。噴灌、滴灌、微噴灌和滲灌等高新節水灌溉技術,也得到廣泛應用。低覆蓋度治沙理論的推廣,是中國治沙領域的又一項技術創舉,目前已在干旱、半干旱區推廣6000萬畝。
     這5年里,我國完成了第五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工作,成功對外公布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數據。第五次監測工作歷時兩年多,共有5000多名技術人員參與,綜合運用了遙感、地理信息、全球定位和地面調查技術,獲得了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現狀及動態變化的最新數據。這次監測不僅查清了我國的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分布現狀和多年來的發展趨勢,而且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監測體系,其成果為全國生態建設與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防治等重要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目前中國防治荒漠化的監測技術已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在開展連續監測的基礎上,國家林業局進一步強化應急處置工作。建立了重大沙塵暴災害應急體系,形成了以遙感監測和地面監測為主、信息員測報為輔的沙塵暴災害監測體系。
     這5年,國家林業局組織編制了《國家沙漠公園建設導則》《國家沙漠公園總體規劃設計規范》,成立了由58位院士、專家組成的國家沙漠公園專家委員會,為國家沙漠公園的建立提供決策咨詢。
     國際履約和合作
     塑造大國形象,提升國家影響力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時間里,我國相繼參與一系列荒漠化公約行動,以負責任的態度和堅定行動,率先實現荒漠化土地零增長目標,為全球荒漠化治理作出了世所矚目的中國貢獻。
     5年來,我國成功舉辦第22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紀念活動暨“一帶一路”共同行動高級別對話,成功申辦《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由我國創辦的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作為實現全球防治荒漠化公約戰略目標的重要手段和平臺被寫入了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組織第十一次締約方大會報告,中國政府批準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為國家機制性大型涉外論壇。
     20多年來,中國開展的與荒漠化防治相關的各類雙邊多邊合作項目達90多個。中國不僅與其他受荒漠化影響的國家分享我國的生態理念、防治信心和技術模式,更積極向國際社會輸出治沙技術和經驗,為各國學員提供研修和培訓,在埃及籌建的中非防治荒漠化技術示范和培訓中心建設已進入籌備立項,舉辦了多期對非、對中亞、對蒙古等受荒漠化影響國家和地區的防治荒漠化國際高級研修和培訓,在蘇丹舉辦了中阿防治荒漠化論壇。最近5年,我國僅林業系統就先后為80多個國家的300多人次提供了培訓,提供的49個成功案例,受到各國的普遍歡迎,有力推動了全世界荒漠化防治事業的共同發展。這是中國對世界防沙治沙事業的支持,也是一種大國責任的體現。
     宣傳表彰
     用榜樣的力量引領全民治沙
     好的生態環境,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都應是踐行者。“沙退人進”的巨變,離不開一種精神,一種頑強堅韌、欲與沙漠共舞的精神。沙區廣大干部群眾與沙害進行長期不懈的頑強抗爭,涌現出了如“治沙英雄”石光銀、王有德、牛玉琴、石述柱、殷玉珍和“時代楷模”蘇和等一批治沙先進人物,以及內蒙古赤峰、陜西榆林、山西右玉等一批治沙經典。
     5年來,國家林業局、全國綠化委員會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開展了兩次防沙治沙表彰獎勵活動。2013年表彰了全國防沙治沙英雄2名、標兵10名、先進集體100個、先進個人100名。2017年表彰全國防沙治沙英雄1名、先進集體97個、標兵10名、先進個人101名。防沙治沙的英雄人物和團體模范,是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杰出代表。他們身上的崇高品德和偉大精神,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與時代精神的凝聚與升華,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寶貴財富。正是這樣的榜樣,激勵今人,鞭策后人,帶動了全民力量,在中國廣袤的沙區上演出一個又一個治沙神話,創造出中國治沙史上的種種奇跡。正是這些“人”,凝聚出沙漠中的“中國力量”。
     歷史的浪潮滾滾向前,生態文明新局面已經開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的荒漠綠洲越來越多,越來越美,中國綠色發展之路會越走越堅定,越走越寬廣,偉大的中華民族一定能給子孫后代留下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家園,贏得永續發展的美好未來!

閱讀 454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