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地方林草動態 > 遼寧 > 正文 站內導航
[]

遼寧阜新:“三溝經驗”誕生地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治理|直擊“三北”攻堅戰②

媒體:封面新聞  作者:內詳
專業號:遼寧種苗 2024/5/23 14:52:21

2024年6月6日,是“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努力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的動員令發出一周年的重要節點。

  作為三大標志性戰役之一的“科爾沁、渾善達克兩大沙地殲滅戰”,進展如何?

  日前,封面新聞記者前往率先啟動科爾沁沙地殲滅戰的遼寧省進行了采訪。

遼寧率先啟動科爾沁沙地殲滅戰。攝影 封面新聞記者 盧蕩

  遼寧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地處我國最大沙地——科爾沁沙地邊緣,沙化土地面積達100.89萬畝。

  第一次到阜新縣的人,很難想象——這里曾是水草豐美的大草原。史料記載,清朝中末期以后,過度的放墾使這里水土流失嚴重,最終生態嚴重失衡,災害不斷發生?!吧缴蠜]有樹,山下田不收。歲歲受饑寒,輩輩當馬牛?!币磺f民謠,勾勒出這片土地曾經的苦瘠貧薄。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這里誕生了著名的“三溝經驗”,即毛嶺溝的封山育林控制水土流失經驗、塔子溝的河邊造林防風固沙經驗、拉各拉村的治理坡耕地防治水土流失經驗。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每一棵樹苗”

  “為了將荒山的土質改良,我們當地的林業人將一袋一袋的土抬到山上。山上沒有路,就用腳踩出路。為了節省時間,常常用干糧簡單充饑?!?024年5月14日,站在巴扎蘭生態工程區的山頂,一頭花白的阜新縣林業和草原局局長柴旭光說。

  他的身邊,是立于山頂的一座人工修建的圓形蓄水池。他的身后,是無數個由山頭、溝坡組成的青綠色環狀梯田。而曾經,這里是一片連著一片的荒山,由于多為石質山地,土層很薄,林木很難成活。每次大風起,都是黃沙飛。而現在,這片黃色被綠色鎖在了腳下。

  或許,只有像柴旭光一樣目睹了這樣翻天覆地變化的人,才會對蓄水池上的那句“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每一棵樹苗”,有著至深且別樣的感受。

山頂蓄水池上寫著“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每一棵樹苗”。攝影 封面新聞記者 盧蕩

  從典型的生態脆弱區到常有游客造訪的生態風景區,巴扎蘭工程區這片土地之變,受益于持續不斷地造林、治沙,讓這里的山、水、林、湖、草、沙形成了和諧的整體?!叭缃?,這里的植被覆蓋率已經達到80%以上?!辈裥窆馔瑫r表示,截至目前,阜新縣已完成石質山造林、退化林修復等人工造林3萬畝,栽植村屯綠化美化苗木20萬株,完成義務植樹200萬株,退化林網修復37條……

  “防沙治沙是一個滾石上山的過程”

  “北靠大沙陀,西靠牤牛河,刮風迷眼睛,井水不好喝”,是于寺鎮官營子村的老人們口口相傳的順口溜。風沙,曾是村民最憂心的事。

  同樣是山、水、林、湖、草、沙的綜合治理,記者在這里看到了另外一個樣本。

  官營子村土地面積5.28萬畝,耕地面積2.31萬畝,其中沙化土地面積1.3萬畝?!耙驗橥寥郎郴瘒乐?,曾經以種植業為主的這片土地,糧食產量低,農民收入少,生活環境差?!贝妩h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慶年說。

  通過實施科爾沁沙地治理殲滅戰,官營子村明確——必須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治理。

巴扎蘭生態工程區,荒山變梯田。攝影 封面新聞記者 盧蕩

  據介紹,官營子村已改造梯田2000畝,完成了梯田植被恢復。同時,抓住以水治沙這個關鍵點,利用當地較為豐富的水資源,建成方塘20座、蓄水池40個,水源井300眼,地下管網5萬延長米。2024年,規劃實施灌區工程,形成地下水網體系化,新增灌溉面積1.3萬畝,滿足農田灌溉需求,確保糧食產量提升。

  “官營子村現有林地18000畝,今年將實施道路沿線綠化15公里,完成跡地還林2000畝,殘次林修復2000畝,并利用現有空間完成農田防護林網,為農田提供堅實的生態防風屏障,使全村森林覆蓋率達到34%?!睆垜c年說。

  “官營子村現有耕地23100畝,其中水田2000畝?!睆垜c年表示,今年將實施1.9萬畝玉米單產提升工程,推廣“水肥一體化”模式,努力將玉米產量從過去的畝產不足1300斤提升到畝產2000斤以上,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目前,我們村已經在林下種草3000畝,形成了針闊混交和喬灌草相結合的立體化修復模式?!钡珡垜c年也直言,防沙治沙是一個滾石上山的過程,必須持之以恒。

  如何打好科爾沁沙地治理殲滅戰?他結合官營子村的“路線圖”說,要堅持以樹擋沙、以草固沙、以水含沙、以茬鎖沙、外防內治,要堅持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治理為根本?!爸挥羞@樣,才能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和諧共生?!?/p>

防沙治沙是一個滾石上山的過程,必須持之以恒。圖為一處造林點。攝影 封面新聞記者 盧蕩

  “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

  作為遼寧有名的“沙窩子”,阜新縣不僅是遼寧中部的重要風沙通道,也是京津冀地區的主要風沙源之一。

  十幾二十年前,一旦阜新起風,沈陽就難以避免“黃沙漫天”。近年來,隨著不斷綠進沙退,2020年沈陽都市圈的沙塵天數與2005年至2008年平均值相比,下降了65.4%。

采訪期間,刮起大風,官營子村的上空能見度降低,太陽變得不再刺眼。攝影 封面新聞記者 盧蕩

  阜新縣林業和草原局局長柴旭光表示,雖然經過一系列治理,當地沙化、荒漠化土地呈現“整體好轉、改善加速”的良好態勢,但沙化土地面積大、分布廣、治理難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變。林草資源退化、防護林體系功能下降、生態用水短缺等實際問題依然存在,防沙治沙任務仍然繁重艱巨。

  記者注意到,《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科爾沁沙地殲滅戰實施方案(2023—2030年)》明確:實行山、水、林、田、路統一規劃,點、線、網、面相結合,全面部署、全力推動科爾沁沙地殲滅戰打實打好、早見成效。

  談及“攻堅戰”,阜新縣委書記劉彥鴻提到了生態治沙、以農治沙、以水治沙?!耙灾紊?、肥地、沃土、增產、提效、富民的扎實成效,最終實現‘綠滿阜新’”。

  柴旭光表示,下一步,阜新縣將圍繞水網、林網、路網和鎖邊林帶,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圍繞治山、治田、治水、治林、治沙“五治工程”,為打贏、打勝科爾沁沙地殲滅戰貢獻力量。

  此次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阜新縣的一個目標——到2026年底前,全縣沙化土地完成1—2遍治理;到2028年底前,建成沙地治理成效顯著、技術模式領先、政策機制有創新、產業發展有特色的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

  背景

  “三北”工程

  作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標志性工程,“三北”工程范圍包括北方13個省區市的551個縣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總面積達406.9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42.4%。建設期限從1978-2050年,歷時73年,包括三個階段八期工程。

 

閱讀 663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