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聽聞燈籠魚老師在三明記錄到了一種瘤犀金龜——狀瘤。除了新奇之外,對燈籠魚老師更是多了幾分敬佩,因為在福建這樣一塊采集圣地,每年都有無數的采集愛好者在探索,能記錄到新的大型甲蟲品種,都絕非常人。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2013年
狀瘤原產地在越南。這是幾年前國內大多數甲蟲愛好者對狀瘤的印象,因為當時網絡不發達,文獻也少有記載,在連圖片都沒有的情況下,大家甚至無法想象它長什么樣子。
2013年,燈籠魚老師在采集時,意外發現一只甲蟲,起初燈籠魚老師以為是蒙瘤一類的,隨后甲蟲身上的色澤卻讓燈籠魚老師警惕了起來,甲蟲呈現出一種紅色,這在福建的犀金龜中是很罕見的。
燈籠魚老師在采集結束后,立即詢問了其他甲蟲愛好者,很快便得到了答復,這是一只狀瘤犀金龜。但是燈籠魚老師還沒來得及高興,質疑聲接踵而至。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這只不過是一只普通的越南狀瘤,拿到福建三明來炒作罷了。這在蟲商手里是再正常不過的炒作方法,很多昆蟲換個產地就能賣出好價錢。
這一情況是燈籠魚老師始料未及的,本以為記錄到新物種是件好事,沒想到卻成了別人笑柄。由于這只甲蟲是在林地地面上撿到的,而這片林地他已經走過無數遍,能發現這只甲蟲完全是巧合,要再找到一只,難如登天。
不服輸的燈籠魚老師,冒著眾人的嘲諷聲,虛心請教關于狀瘤的資料,可是大家只知道狀瘤產于越南,對于它們的生活習性一概不知。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家漸漸忘記了這件事,不過如何再次采集到狀瘤,卻成了燈籠魚老師的心病。
2015年
2015年,燈籠魚老師的朋友春曉,在樹洞中采集到一只甲蟲,身體通紅。春曉將此事告訴了燈籠魚老師,燈籠魚老師第一反應就是狀瘤,于是立即和領導請假,前往林地與春曉匯合。由于甲蟲是在樹洞中發現的,燈籠魚老師推測之所以這么多年遇不到,一定和樹洞有關,它們生活在樹洞內幾乎不出來。為了驗證這一結論,燈籠魚老師一頭扎進樹洞內開始挖掘,不多時,一具具狀瘤尸體被挖了出來,和尸體一起挖出的還有狀瘤的幼蟲。
在詳細的采集過程面前,蟲圈終于承認了福建有狀瘤。但是還有一個問題擺在燈籠魚老師面前,為什么采集到的狀瘤都是尸體,并且都是殘骸,四分五裂不完整。
是什么樣的習性,才會導致這種情況出現呢?燈籠魚對于這個問題一思考便是一年,這一年來,他每天都前來樹洞前,觀察狀瘤的習性,但是除了幼蟲外,沒有其他活的東西在里面。
上天總是不會辜負每一個有心之人,有天夜里燈籠魚下班后還是像往常一樣前來查看樹洞,樹洞口的一個移動物體引起了燈籠魚老師的注意,他大步走去,發現這個物體不停往土里鉆,燈籠魚老師也立即向土中挖去,終于趕在它完全逃走前抓住了它,是一只狀瘤活體。在秋季這個昆蟲們都開始死亡的季節,一只活蹦亂跳的狀瘤活體顯得與秋天格格不入。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狀瘤犀金龜
至此,關于狀瘤的采集方法基本已經被探索完畢,狀瘤是一種秋季活動的甲蟲,壽命很短,公蟲壽命只有半個月,雌蟲能活一個多月,成蟲進食樹洞內傷口的汁液,幼蟲生活在樹洞中。
狀瘤有人工飼養的可能嗎,這一想法在燈籠魚老師腦袋中回響,于是燈籠魚老師帶回了幾批狀瘤幼蟲,但是均以失敗告終,幼蟲在飼養中會慢慢死去,找不到原因,漸漸的,燈籠魚老師便放棄了這個想法。
2018年春,三明。我與隨心前往三明探點,在一棵大樹樹洞內發現了許多龍牙圓翅幼蟲,除此之外,我們還發現了犀金龜的幼蟲。
在三明能發現的這么大的犀金龜幼蟲,除了獨角仙戴叉姬兜,就是蒙瘤和狀瘤了。因為此前就聽燈籠魚老師說過三明有狀瘤,所以并沒有掉以輕心。幼蟲頭部較小,身體發黃,不像叉犀金龜類的,那么就是蒙瘤和狀瘤兩種中的一種了。在隨后的挖掘中,發現了狀瘤公蟲的尸體,驗證了我的猜想。
與燈籠魚老師不同,我喜歡的是飼養的過程,比起標本盒中的軀殼,活著的甲蟲才算有靈魂。因為有過幾年的飼養經驗,采集到狀瘤幼蟲后,注意力全放在了幼蟲生活的環境上。
幼蟲生活的樹洞內,沒有積水,濕度并不高,但是溫度較為恒定,這時候是初春,樹洞外溫度只有12度,但是樹洞內有18度。幼蟲多在樹根正下方,樹根有被啃咬的痕跡。幼蟲周圍全是糞便,幾乎沒有泥土。直覺告訴我,幼蟲食物應該是樹根,因為在土多的樹心處沒有發現幼蟲,而在土少的樹根下方發現不少幼蟲。從樹洞內外溫差來看,幼蟲應該怕冷,需要一定的溫控。再結合原產地越南云南,都是熱帶地區,應該是承受不了低溫的。掌握了食材和溫控,飼養就沒什么問題了??紤]到幼蟲更換食材大多會出現拒食,便攜帶了一些樹心土回來。
根據幼蟲習性,底層使用帶回來的樹心土,表層使用自己配制的木屑。在室溫下幼蟲順利養到化蛹。
成蟲和大多數兜蟲一樣,以甜味食物為食。
公蟲在交配后不久便死亡,母蟲可以活1-2個月,產卵環境需要用到樹心土,母蟲對產房氣味很敏感,氣味不合適就不會下產
母蟲可以產下30個卵之多,但是有比較高的爛蛋率,達到50%。
腐爛的蛋大多是發霉,也會出現蛋發黃硬化的情況。
剛孵化的幼蟲與花金龜幼蟲比較類似。
有個有趣的情況是幼蟲的糞便是光亮的,如同打蠟一樣。
卵期大約30天,一齡幼蟲期30天,二齡幼蟲期60-120天,三齡幼蟲期半年到一年半不等。前蛹期15天,蛹期30天,蟄伏期15天。
福建狀瘤的發現和飼育,都離不開燈籠魚老師,正是他迎著冷眼與嘲笑,不曾放棄過追尋,連續一年每天不間斷的前往林區觀察。燈籠魚老師曾提起,早些年流傳福建有記錄到橘背叉角和長頸鹿鋸鍬,可能也不是笑話,說不定真的有。只不過當時的發現者沒能頂著這份冷眼與嘲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去尋找呢。而現在呢,那已經是十幾年前的記錄了,這兩種甲蟲有較強的趨光性,真的有可能也因為城市化建設光源污染而消失了。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