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兩山成果報送平臺 > 成果理論闡釋 > 正文 站內導航
[]

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和自然公園的基本概念和關系

媒體:微信公眾號  作者:廣西生態文化建設
專業號:勐臘縣林業和草原局 2025/3/27 9:09:47

 一、基本概念

 生態保護紅線是指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是保障和維護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的基礎上,將具有重要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水土保持、防風固沙、海岸防護等生態功能的重要區域,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海岸侵蝕等生態極脆弱區域,其他經評估目前雖然不能確定但具有潛在重要生態價值的區域,以及各類自然保護地規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報國務院批準后發布實施。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在符合法律法規前提下,除國家重大項目外,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

 自然保護地由各級政府依法劃定或確認,對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跡、自然景觀及其所承載的自然資源、生態功能和文化價值實施長期保護的陸域或海域。建立自然保護地目的是守護自然生態,保育自然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與地質地貌景觀多樣性,維護自然生態系統健康穩定,提高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服務社會,為人民提供優質生態產品,為全社會提供科研、教育、體驗、游憩等公共服務;維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并永續發展。要將生態功能重要、生態環境敏感脆弱以及其他有必要嚴格保護的各類自然保護地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范圍。

 自然保護區保護典型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的區域。自然保護區能為人類提供生態系統的天然“本底”,是各類自然生態系統和野生生物物種的天然貯存庫,對于保護自然環境、保護物種等自然資源和維護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在國民經濟建設和未來社會發展中具有戰略地位,加強和發展自然保護區事業也是當前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二、生態保護紅線與自然保護地間的關系

 (一)生態保護紅線是自然保護地制度的補充完善。我國已經建立了自然保護地體系,整體是以保護自然資源、自然景觀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為主;生態保護紅線的功能則不僅僅是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還有重要的功能就是優化空間格局。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堅持底線思維,以國土空間規劃為依據,把城鎮、農業、生態空間和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立足本地資源稟賦特點、體現本地優勢和特色。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完善生態安全格局,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促進高質量發展和綠色生活方式的轉變。

 (二)從兩者之間關系來講,生態保護紅線涵蓋絕大部分自然保護地體系。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過程中涵蓋所有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以及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等其他保護地里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區域,生態保護紅線的范圍更大。

 (三)在管理措施上,生態保護紅線原則上按禁止開發區域的要求進行管理,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度的人為活動,如原住民正常的生產生活、國家能源資源安全需要的自然資源調查和勘查、依法批準的文物保護和科學研究活動、符合各級空間規劃的線性基礎設施和國家確定的重要生態修復工程等。

 所以整體上來講,生態保護紅線的范圍更具有系統性和完整性,保護對象更全面,管理更嚴格,對維護國家生態安全,遏制生態系統退化,維護和提升生態功能具有更強的作用。

 三、自然保護地和自然保護區的關系

 自然保護區是我國自然保護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已建立數量眾多、類型豐富、功能多樣的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在保護生物多樣性、保存自然遺產、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重疊設置、多頭管理、邊界不清、權責不明、保護與發展矛盾突出等問題。

 為加快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提供高質量生態產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2019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該《指導意見》指出,要科學劃定自然保護地類型。按照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依據管理目標與效能并借鑒國際經驗,將自然保護地按生態價值和保護強度高低依次分為3類。

 國家公園:在自然生態系統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生態過程完整,具有全球價值和國家代表性的區域優先設立,實行完整性、原真性保護,國家公園不再細分類型。

 具有國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要目的,實現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陸域或海域,是我國自然生態系統中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部分,保護范圍大,生態過程完整,具有全球價值、國家象征,國民認同度高。

 自然保護區:在具有典型、特殊保護價值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重大科學價值的自然遺跡等區域設立,對主要保護對象實行嚴格保護,可分為生態系統、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三個類型。

 具有較大面積,確保主要保護對象安全,維持和恢復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及賴以生存的棲息環境。

 自然公園:保護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跡和自然景觀,具有生態、觀賞、文化和科學價值,可持續利用的區域。在具有重要生態、科學、文化和觀賞價值的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跡和自然景觀等區域設立,實行可持續管理,依據自然生態系統或地質遺跡以及自然與人文融合的主體不同可分為生態自然公園和風景名勝區兩個類型。

自然保護地分類表

 

類別
類型
基本特征
國家公園
國家公園
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大面積自然生態系統、獨特的自然景觀及其承載的生物多樣性和自然遺跡。
自然保護區
生態系統
保護典型、特殊價值的森林、草原、荒漠、濕地、河湖、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
野生生物
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及其生境。
自然遺跡
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地質遺跡、古生物遺跡等自然遺跡。
自然公園
生態自然公園
具有重要生態、科學、科普和觀賞價值的森林、草原、荒漠、濕地、河湖、海洋等生態系統及其承載的生物多樣性和獨特地貌、地質遺跡資源。
風景名勝區
具有重要生態、科學、文化和觀賞價值,自然與人文景觀集中且高度融合的區域。

 該《指導意見》還要求制定自然保護地分類劃定標準,對現有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海洋公園、濕地公園、冰川公園、草原公園、沙漠公園、草原風景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野生植物原生境保護區(點)、自然保護小區、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等各類自然保護地開展綜合評價,按照保護區域的自然屬性、生態價值和管理目標進行梳理調整和歸類,逐步形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分類系統。

 國家公園是我國自然保護地最重要類型之一,屬于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的禁止開發區域,納入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管控范圍,實行最嚴格的保護。


來源:生態學人

 

 

閱讀 806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