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全國林草動態 > 社團公益 > 正文 站內導航
[]

北京首次發布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

媒體:原創  作者:野生植物保護協會
專業號:野生植物保護協會 2025/5/30 13:59:03

原標題:北京首次發布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

系統展示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理念、舉措和成效;《北京花園城市自然帶示意圖》發布

2025年5月22日是第25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當日,北京市首次發布《北京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系統展示北京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理念、舉措和成效,為超大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北京實踐”。

記者從《北京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新聞發布會獲悉,到今年底,全市森林覆蓋率將達到45%,同時建設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區20處,加快房山長溝泉水國家濕地公園濕地恢復,并積極推動百花山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創建。

關注1

北京建立5類79處自然保護地

白皮書全文約1.3萬字,由前言、正文和結束語三部分組成。正文分別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保護理念”“生物多樣性現狀”“保護成效”和“治理能力”四個維度,體現了北京市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探索與實踐。

據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劉賢姝介紹,北京市擁有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位于中國華北平原最北端,太行山和燕山在此交會,圍合出西、北環山,東、南向海的半封閉地形,形如海灣,人稱“北京灣”。復雜的地形地貌,豐富的河流水系,孕育了北京豐富獨特的生物多樣性。

北京市持續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進一步摸清“家底”。經過2020年-2024年實地調查,生態系統多樣性方面,北京市共記錄自然半自然生態系統類型151個,包括森林、灌叢、草地、沼澤與水生植被等類型。物種多樣性方面,共記錄各類物種7121種,包括藻類、高等植物、脊椎動物、昆蟲、大型真菌、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等(生態系統和物種相關數據來源于北京市生態環境局2020年-2024年開展的生物多樣性實地調查,不包含歷史數據)。

遺傳多樣性方面,北京收集保存了農作物種質資源5.6萬份、畜禽遺傳材料1.5萬份。重點保護的天然林木種質資源共計47種。擁有京西稻、北京鴨、北京油雞等地理標志農產品14個。擁有古樹名木4.1萬余株。

北京生態空間格局持續優化,“一屏、三環、五河、九楔”市域綠色空間布局基本形成。生態保護紅線占市域面積達27.5%,全市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敏感區和重要動植物棲息地得到有效保護。建立5類79處自然保護地,形成了類型比較齊全、分布相對廣泛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濕地面積達6.08萬公頃,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

關注2

紅外相機與傳感器構建起生態感知神經網絡

昨日(22日)發布會上,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林晉文介紹,北京的森林覆蓋率達到44.95%,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突破91%,79處總面積3680平方公里的自然保護地串聯成網,延慶野鴨湖、門頭溝褐馬雞棲息地等關鍵生態廊道實現貫通,百花山自然保護區還將積極申報世界生物圈保護區,探索生物多樣性保護新模式。

北京創新打造“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遍布全市的1500多臺紅外相機與1600多個傳感器構建起生態感知神經網絡,各類保護地累計捕獲生物多樣性圖像近百萬張,智能識別常見植物1455種、鳥類283種。衛星追蹤器的使用,科學記錄了北京雨燕的種群動態和遷徙規律。松山自然保護區積極打造智慧保護區,在監測保護智慧平臺建設上實現領先。國內首個上線的“古樹數字博物館”收錄了全市古樹名木的基礎信息、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打造沉浸式的線上古樹漫游之旅,留住千年古都的綠色記憶。

林晉文還提到,京津冀晉蒙五地山水相連,草木相依,聯防聯控機制成效顯著,森林防火、疫源疫病監測實現信息互通,野生動物收容救助率達100%。北京通過支援周邊地區建設有害生物防控體系,聯合開展檢疫專項行動,為華北地區2.8萬平方公里生態屏障筑牢安全防線。這種跨區域協同保護模式,正在為全球特大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北京方案”。

關注3

北京建成自然帶558處 相關地圖發布

“自然帶的概念是北京首創?!绷謺x文介紹,2021年以來,市園林綠化局在城市公園、林地綠地區域內保留較大面積且具有良好連通性的區域,通過保留枯木落葉、恢復鄉土植被、搭建本杰士堆和昆蟲旅館、懸掛人工鳥巢、改造小微濕地等措施,建成自然帶558處,包括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區、生態保育小區、OECM s潛力區等,形成“點線面”結合的生態網絡,為刺猬、松鼠、昆蟲、鳥類等城市中的野生動物留下棲息繁衍的空間。近年來,市園林綠化局還針對黑鸛、褐馬雞等重點物種專門設立了野生動物保育小區。

各類自然帶共建設本杰士堆2600余個、小微濕地700余處、放置人工鳥巢7800余個,昆蟲旅館3000余個,種植食源蜜源性植物(含地被)75萬株。監測數據顯示,自然帶內鄉土植物群落覆蓋度提升30%,濕地生態鏈修復率達85%。頤和園后溪河、翠湖濕地、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等示范區域,已成為蒼鷺駐足、野兔棲居的城市秘境。

“這張《北京花園城市自然帶示意圖》直觀展示了市民生活區域周邊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針對自然帶的概念和類型進行了基本的科普?!弊蛉?,林晉文帶來了標注558處自然帶坐標的地圖,據悉,地圖會在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官網和微信公眾號同步上線。

■相關新聞

北京丁香葉忍冬野生植物保護小區揭牌

5月22日,北京市丁香葉忍冬野生植物保護小區揭牌儀式在門頭溝區清水鎮梁家莊村舉行。

丁香葉忍冬是一種產于北京、河北、山西的特有灌木,因為葉片與丁香屬植物相似而得名,可以做“大黃袍”茶葉,也有一定的藥用作用,具有極高的生態價值和科研價值。因個體數量極其稀少、受威脅程度較高,丁香葉忍冬于2008年被列為北京市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021年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屬于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由于獨特苛刻的生長環境,丁香葉忍冬分布范圍極其狹小,“十三五”時期全國統計只有100株的記錄。

2024年,北京市園林綠化資源保護中心委托北京林業大學專家團隊在全市范圍對丁香葉忍冬野外種群分布情況進行調查,在門頭溝區清水鎮、延慶區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懷柔區箭扣長城等6處點位發現6個丁香葉忍冬種群,總數超過290株,這一數字刷新了全國丁香葉忍冬僅有100余株野外分布種群的數據底數。對門頭溝區清水鎮梁家莊村的丁香葉忍冬分布情況進行詳細勘察后,專家發現這里是全國最大分布區,共記錄到167株(叢)丁香葉忍冬,且其中一株高達2.1米,生長狀況良好。

此次揭牌的丁香葉忍冬保護小區是繼崖花谷野生植物保護小區之后,北京第二個正式設立的野生植物保護小區,占地約100畝,未來將通過圍欄管護、科研監測、生態修復等綜合措施,構建“原地保護 科研探索 社會參與”的全鏈條嚴格保護模式,為丁香葉忍冬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生存空間。

今年,依托持續性項目支撐,保護小區引入智能溫濕度監測設備,實時記錄丁香葉忍冬生長環境狀態,為制定精準保護策略和擴繁技術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丁香葉忍冬。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供圖

閱讀 362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