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
《人民日報》
以《“三夏”里的新質生產力》為題
聚焦全國“三夏”農忙場景
記錄了各地以科技
興農富農的生動故事
文中對羅江發展“水稻基因庫”
選育優良水稻品種、強化科技創新
加強技術推廣、優化供給體系的
有益實踐進行報道
展現出羅江區
農業新質生產力的蓬勃脈動
↓↓↓
文章摘錄如下
“三夏”時節,小麥機收,大型農機大顯身手;水稻搶種,新品種成了首選;果樹管護,智慧設備高效作業。從農機裝備到種業創新,從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到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田間地頭的忙碌場景,折射出農業新質生產力的蓬勃脈動。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薄叭摹笔怯^察農業新質生產力的一扇窗口,本報記者奔赴一線,探尋各地強化科技創新、加強技術推廣、優化供給體系的有益實踐,記錄科技興農富農的生動故事。
——編 者
……
在四川德陽市“水稻基因庫”,300多個品種同臺競技
優選“一粒種” 種出“省心田”
本報記者 常 欽
6月的川西平原,水田汪汪。四川德陽市羅江區略坪鎮長玉村的田里,伴隨著“噠噠”聲,插秧機勻速駛過,一行行嫩綠的秧苗整齊地嵌入如同鏡面般的水田。
“這40畝田是‘省心田’,也是‘豐收田’?!遍L玉村種糧大戶黃貴龍蹲在田埂上感慨。
這份“省心”,要從一粒小小的種子說起。幾年前,當“甜香優2115”傳到老黃耳朵里時,他心里犯嘀咕,但轉念一想,“國家審定的一級優質香稻品種,試試總沒錯?!秉S貴龍成了村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嘗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
“豐收田”連著試驗田?!疤鹣銉?115”來自成都豐樂種業的精心選育。2022年,豐樂種業水稻研究院西南試驗站建在了長玉村。
走進占地30畝的試驗田,就像走進一個“水稻基因庫”,300多個品種同臺競技。技術員劉玲和同事們每天像“考官”一樣,用分子標記等技術,考察每個“考生”的抗病性、株高、穗長、產量潛力。
“我們的目標不是選出‘狀元’,而是為不同環境找到合適的‘考生’?!眲⒘峤忉?,比如已推廣數十萬畝的“宜優880”,適宜在長江上游區域種植?!拔覀冇媱潝U大羅江試驗田的面積,預計在未來2—3年,選育出1到2個品質更優、產量更高且通過審定的水稻新品種?!?/p>
種好新品種,還需要搭配新農藝。6月13日,烈日當空,黃貴龍的手機響起,氣象服務群里的高溫預警彈出,“看來下午要升溫,水管再開大點,給稻田補水降溫?!?/p>
從“看天吃飯”到“知天而作”,氣象服務讓種地更智慧。在長玉村,智能自動氣象站、農田小氣候站等分布田間。區氣象局工程師鄧浩調試傳感器,“地溫、濕度、光合有效輻射等數據,以分鐘級的速度匯入‘云端’?!?/p>
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夏紅介紹,全區建有3個區域監測站和12個基層測報點,45名監測員下沉一線?!斑^去是見了蟲子再打藥,現在是提前預測蟲情,及早干預?!?/p>
種好也能賣得好?!拔覀円恍囊灰獍训咀臃N好,銷路不用操心?!秉S貴龍說。羅江區推廣“公司 農戶”訂單模式,豐樂種業等龍頭企業不僅提供優質種子和技術指導,還與農戶簽訂收購合同。
“一粒種”在不斷升級。長玉村黨委書記丁洪生介紹,從工廠化育秧、機械化插秧,到智能化管護、訂單化收購,一條涵蓋產前、產中、產后的水稻產業鏈正在形成,給種糧的鄉親們帶來更多增值收益。
……
https://mp.weixin.qq.com/s/Vb1QZwFjWlUcVm_HvSVrfA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