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大連6月19日訊(記者曹偉)第八屆中國城市森林論壇市長、專家專題演講今日在大連舉行。西南林業大學校長劉惠民在演講中針對一些城市為了綠化進行“大樹進城”“果樹進城”等現象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他表示有些城市選擇了果樹進城參與綠化,不宜多用,主要是果樹栽培需要精心管理,而且容易發生病蟲害,在出現病蟲害時,化學防治又會造成二次污染。果樹不是說一點不能用,用在小區綠化點綴一下還是可以的。
西南林業大學校長劉惠民。中國經濟網記者姚宇攝。
以下為嘉賓發言全文:
各位代表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謝組委會給我一個學習交流的機會,我進入這項工作時間比較晚,國家林業局安排我這兩年參與城市森林的工作,我想談一點個人看法。我大概去過十多個城市,今年有八個城市獲得了森林城市的稱號,我在這兒表示祝賀,這里我去過四個。通過參加國家森林城市的建設有三點認識。第一,城市森林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受到廣泛重視。第二,各地黨委、政府對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高度重視。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積極擁護并廣泛參與。第三,許多城市在城市森林建設中創出了特色,城市森林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城市森林建設是以尊重和維護生態環境為主旨,以可持續發展為根據,以未來人類的繼續發展為著眼點。我們森林城市強調的是近自然的建設手法,強調的是人的自覺與自律,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瑞,強調尊重和保護環境,強調人類在改造自然的同時必須尊重和愛護自然。
我們所到的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高位推進,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把創建森林城市作為民生工程的頭等大事,狠抓落實。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理念被廣大市民所接受,贊譽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這已經成為我們各級黨政領導的共識,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廣大市民自覺行動。
第二點感觸,城市森林建設提高了人民生活品質,總的感覺樹多了,城市綠量增加了??諝馇逍铝?,人居環境質量改善了,人民生活品質提高了。生活品質,表示人們日常生活的品位和質量,城市森林的建設,提升了城市品位和競爭力,滿足了人民對森林生態環境的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提升環境生活品質。無論是在城市周邊還是在遠郊,森林都是價值極高的自然景觀資源,森林各項功能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
城市森林建設成果直接惠及人民生活,相當一部分城市公園設施對市民免費開放,許多城市林蔭大道遮天蔽日,我們的市民也享受到森林城市建設的成果。比如我去過的瀘州市承建一批公園,使這座具有兩千年歷史的江城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宜居城市進一步增加。另外梧州,通過創森帶來了城市整體圣經環境的大幅改善,這幾年環境空氣質量達到了百分之百,從08年到10年,全年空氣質量為優的天數分別達到322、335和336天。
21世紀是城市發展和城市競爭的時代,各個城市之間的競爭已不僅是經濟實力,區位優勢競爭,同時也是文明環境、市民素質競爭,還包括生態、人居和創業環境競爭。通過創森活動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社會秩序和環境質量良好形象,為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條件。
森林除了自身所具有的生態、經濟效益以外,由于改善人居環境,也為當地經濟發展帶來機遇,不少城市為次獲益。如石河子市長期堅持城市森林建設,良好環境成了一片投資熱土,人們看中的是這里良好的投資環境,國內外一大批知名企業紛紛落戶石河子。另外,我們林業產業自身也得到發展,這在我們梧州市做的比較好,是廣西森林覆蓋率最高的一個地區,憑借林業面積達,通過實施林板、林脂、林漿、香料藥材、森林生態文化旅游五大林業產業集群建設探索出一套產業支撐型的森林城市建設模式。
關注森林文化的建設。剛才彭先生介紹了很多,我不展開講了。我們這個森林文化是人對森林的敬畏、崇拜與認識,是建立在對森林認識及其各種恩惠表示感謝的樸素感情基礎上,反映人與森林關系文化現象。要加強對森林公園包括林業科普基地等設施建設,充分利用這些物質載體開展森林文化活動,傳播森林文化價值。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森林生態產品,在森林科普游方面、濕地休閑游等方面下大功夫。
總的來看,我們森林文化方面的建設還是比較初級的,在森林文化體系建設上基本上以休閑、健體等為主,郊區多是農家樂,基本上是休閑、餐飲為主,森林文化內涵十分匱乏,與國外發達地區的森林文化差距比較大。我所到的這些地區,至少沒有發現一處與我們森林與人類方面的自然博物館,在國外有很多地方的自然博物館,我們這類教育比較少,對青少年教育沒有什么場所。森林是重要的休閑旅游資源,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劃定的標準,清新空氣的負氧離子含量為每立方厘米空氣中不低于1000—1500個??梢宰屓藗冇H近自然,走進森林,有利于發展農村經濟,增加收入。
充分認識城市森林建設的長期性和艱巨性?,F在城市森林建設我們也在討論到底是搞快了還是搞慢了,有些城市確實長期堅持效果比較好,但是有些城市也在搞大投入、搞大運動還是比較突出的。我們城市森林建設要科學規劃,長期堅持。在創森過程中集中開展創建活動,可以在短期內改善城市森林的狀況,但城市森林建設更多的要長抓不懈,持之以恒。
城市森林要注重城鄉一體化的建設,均衡發展。目前比較多的城市注重開發區、新城區城市森林建設而對老城區樹木綠化關注不夠,城郊結合部與鄉村城市森林建設仍是薄弱環節,城鄉推進城市森林建設不均衡,反差比較大。我們現在去看的一些地方,總的來說在開發區做的比較好,在農村包括結合部差距很大。城鄉一體化是指以城市為中心,小城鎮為紐帶,鄉村為基礎,城鄉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城鄉關系。生態環境學者是從生態環境的角度,認為城鄉一體化是對城鄉生態環境的有機結合,保證自然生態過程暢通有序,促進城鄉健康協調發展。
在國外,我去過新西蘭,城市有大面積天然林,構成城市生態環境重要保障,城市內部連接大面積森林公園,包括林網、水網、路網,以及各種綠地,是喬灌草的結合,自然或近自然植物配植,城市森林近自然建設模式運用非常好,感覺城鄉差別非常好。
要立足本地建設苗圃,適地適樹。在我考察過的一些城市,截干的大苗、大樹進城的現象仍然存在,一些地方苗圃建設不足,不尊重自然規律,跨區域遠距離購樹,南樹北移等,失敗的例子不少。適地適樹,是指立地條件與樹種特性相互適應,是選擇造林樹種的一項基本原則。樹種選擇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原則的貫徹。所以我們創森首先要選用鄉土樹種。第二要尊重自然山水和地貌及地帶性植被布局。對于野生和外來樹種應近來科學研究,引種馴化逐步推廣。南樹北移更要謹慎,因極端氣侯的影響,樹體或樹冠大面積枯死的例子也有發生。
古樹名木也是城市有生命的歷史文物和文化符號,要認真保護,不可隨意為城市建設而移植甚至砍伐,大樹一栽很難成活,即使成活也很難健康生長。有些城市選擇了果樹進城參與綠化,不宜多用,主要是果樹栽培需要精心管理,而且容易發生病蟲害,在出現病蟲害時,化學防治又會造成二次污染。果樹不是說一點不能用,用在小區綠化點綴一下還是可以的。
我們是建設城市森林而不是荒山造林,所以要從豐富景觀的角度,根據葉色變化的特點,用好彩葉樹種,彩色樹種的應用可以提高景觀效果和城市的綠化美化效果。
以上僅是本人參加城市創森評建活動中的一些感受和對一些問題的看法,不妥之處請各位專家和領導批評指正。最后祝愿城市森林建設在國家林業局的指導下,在各地黨委和政府的重視下更加健康,讓我們人民生活更加健康,謝謝。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