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綠色銀行 北川中藥材產業的生態富民密碼
四川林草 2025年06月25日 15:45 四川
六月,走進北川羌族自治縣小壩鎮上溝村中藥材種植基地,千畝連片的木香種植園里,嫩綠的藥苗茁壯生長,濃濃的藥香撲面而來。近年來,北川將發展中藥材產業作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支點,通過科學規劃生態資源利用與全鏈條生態價值挖掘,努力實現生態優勢向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高效轉化。
如今,北川已構建起規?;?、標準化的中藥材產業發展格局,不僅有效保護了綠水青山,更使其成為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實現生態價值多元轉化的“綠色銀行”,成為“天府森林四庫”建設的生動實踐。
小壩鎮上溝村的木香長勢喜人。 北川縣委宣傳部供圖
因地制宜 小壩鎮的“藥材之鄉”蝶變
在小壩鎮上溝村的中藥材地里,村民們正搶抓晴好天氣移栽木香?!拔以谶@兒務工,每月能拿4000元工資,還能學技術?!彼庌r王正鵬擦了擦汗說,這些年靠著種藥、務工,不僅攢了錢,更掌握了中藥材種植的技術,再干兩年,打算回鄉種植中藥材。
小壩鎮是遠近聞名的藥材之鄉,被稱為“百草河流域中羌藥材集散地”。在這里,基本家家戶戶種藥材,中藥材是小壩群眾收入主要來源之一。目前,鎮域內種植木香、厚樸、黃連等中羌藥材多達50余種,種植面積超12萬畝,年產量達4.9萬噸,總產值2.5億元。
“我們采取企業委托代種模式,合作社提供種苗、技術,藥農負責管理,藥材成熟后按40%比例分紅?!毙捂傛傞L陳林介紹,為提升附加值,鎮里在壩地村盤活閑置土地,建成百草明珠中羌藥材加工廠。
走進小壩鎮百草明珠中羌藥材加工廠,廠里一片繁忙景象,不少村民陸續來加工廠賣厚樸皮?!耙郧安墒胀曛兴幉?,還得自己晾曬,費時費力不說,遇到雨天還容易發霉?,F在好了,直接送到加工廠,不愁賣,價格還公道?!眲傎u完厚樸皮的種植散戶葛太云說。
“工人都是附近村民,訂單多的時候需要70-80個人才忙得過來,我們還有很多國外訂單?!奔庸S負責人石坤良介紹,工廠自建成以來,通過“項目 合作社 企業 農戶 集體經濟”的模式,帶動白草河流域4個鄉(鎮)中羌藥材產業蓬勃發展,2024年,中羌藥材及附屬木本初加工產值突破4億元,其中小壩鎮中藥材產值突破2億元。一條從種植到粗加工、銷售的完整產業鏈已然成型。
粗加工后的厚樸皮。 北川縣委宣傳部供圖
生態循環 白什鄉的“以林養藥”之道
在北川,中藥材產業的發展并非粗放擴張,而是與生態保護深度融合,白什鄉便是典型。白什鄉充分利用高大喬木的自然遮陰,減少人工遮陽棚搭建,同時將腐熟的林木落葉和養殖干糞作為有機肥,既提升土壤肥力,又杜絕化肥使用,確保了藥材的品質。這種種植方式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形成了“以林養藥、以藥護林”的良性循環機制,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為進一步提高中藥材種植效益,白什鄉還采取了一系列科學管理措施。一方面,結合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選擇適宜的高品質藥材品種,如黃連、木香等。另一方面,制定統一的種植技術規范,包括合理密植、科學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提高藥材的產量和品質。通過精細化管理,白什鄉的中藥材不僅產量穩定,而且藥效成分含量高,市場價值高。
白什鄉黨委副書記胡才溢介紹,全鄉草本中藥材種植面積6000余畝,年產值1800余萬元;木本中藥材3.5萬余畝,年產值2000余萬元,中藥材種植已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
科技賦能 桃龍鄉的“林藥復合”探索
作為四川省首批“天府森林糧庫”現代產業基地,桃龍藏族鄉九成村的千畝林地在芒種時節迎來黃連移栽高峰。50余名村民穿梭林間,將黃連幼苗植入濕潤的腐殖土中。北川芽地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苗禾斌蹲在地里指導:“根要埋深、壓實,成活率才高?!?/p>
有著30多年種植經驗的苗禾斌流轉近千畝林地,探索出“黃連 黃柏”“黃連 榿木”“黃連 柳沙”等復合種植模式?!斑@批400畝黃連5年后采收,預計畝產干品270余公斤,產值可達3500萬元?!泵绾瘫笳f,他每年都會到全國各地去學習中藥材種植技術。今年3月,苗禾斌跟著鄉上組織的學習隊伍到重慶交流?!叭サ臅r候帶了不少我們當地種植的黃連,沒想到還有意外收獲?!泵绾瘫蠡貞?,除了中藥材種植技術交流外,通過與幾家中藥材企業溝通,還達成了幾筆合作。
“我們堅持生態優先,黃連種植全程不用化學農藥,落實網格化管護?!碧引埐刈遴l副鄉長吳軒介紹,全鄉以“村集體 合作社 農戶”模式帶動中藥材發展,目前,藥材種植面積突破6萬畝,2024年產值達1.32億元,黃連遠銷成都、重慶、湖北等地,供不應求。村民既是藥農又是股東,土地流轉費、務工收入、合作社分紅三重收益,讓錢包越來越鼓。
如今的北川,青山既是“生態屏障”,也是“綠色銀行”。藥農們在林間忙碌的身影,勾勒出生態與經濟共生共榮的圖景:厚樸皮剝下后,樹木繼續生長;黃連采收后,林下植被依舊繁茂。這種綠色立體循環發展模式,讓“天府森林四庫”建設在北川落地生根,更讓綠水青山成為鄉村振興的永續動力。
來源:中新網四川
作者:楊國華、唐舒琪
拓展閱讀
點分享
點收藏
點在看
點點贊https://mp.weixin.qq.com/s/aJmOlG-qgJbelbMtCuQyxg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