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境七里海的候鳥種類已由10年前的182種增長至現在的258種,每年停留的候鳥數量由此前的20萬—30萬只,增長至現在的近50萬只。
天津,越冬候鳥聚集在七里海濕地自然保護區
2024年1月下旬,隨著氣溫持續走低,七里海濕地內的大部分水域已經封凍,但仍有不少候鳥“留守”,在尚未封凍的水面上及蘆葦間嬉戲覓食,成群的麋鹿在濕地自然保護區內悠閑漫步,為靜謐的寒冬增添了別樣生機。
這片位于天津市寧河區的天然濕地,是候鳥遷徙路線中的重要中轉站。在剛剛過去的秋季遷徙季,濕地內單日觀測到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東方白鸛數量達4500只,占全球種群數量的一半以上。
這幅圖景僅是天津市2746多平方公里濕地中的一隅。近年來,當地通過高標準建設濕地自然保護區、國家濕地公園、國家海洋公園等自然保護地體系,創新制度舉措,實現了高水平的生態保護,濕地生態系統明顯向好,一幅濕地圍城、候鳥翩躚的和美畫卷在渤海灣畔徐徐展開。
濕地圍城
“每天都能夠觀察到不少候鳥和其他野生動物?!碧旖蚴衅呃锖竦乇Wo中心副主任韓寶亮說,“不僅有白尾海雕、灰鶴、震旦鴉雀等珍稀鳥類,還有30余頭麋鹿。這是‘精靈們’在用腳投票?!?/p>
在緊鄰渤海灣的天津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情況同樣如此?!凹词故呛?,一些候鳥也不愿離開?!北贝蟾蹪竦刈匀槐Wo區工作人員介紹,這個冬季,為照護“留守”濕地的數萬只候鳥,他們扎進茫茫濕地自然保護區內,觀察候鳥棲息情況,人工投喂食物。
2023年2月1日,天津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一景(趙子碩/攝)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在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改善環境、維護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方面發揮著重要功能。天津濕地是瀕危珍稀候鳥的重要棲息地和停歇地,是全球八大鳥類遷徙廊道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的重要驛站。
這一獨特地位,與天津市獨有的濕地環境密切相關。天津地處海河流域下游、九河下梢區域,歷史上為退海之地,眾多水系由此入海,受海陸變遷及河流沖積影響,域內河渠縱橫、淀塘廣布,濕地資源豐富。
面積約1.2萬平方公里的超大城市天津,分布著國際重要濕地1處、國家重要濕地3處,濕地總面積達到了2746.67平方公里。其中,有“京津綠肺”之稱的七里海濕地,有良好生物多樣性特征的北大港濕地,有被譽為“京津之腎”的大黃堡濕地和有“華北明珠”之稱的團泊濕地等四大濕地,以及武清永定河故道、寶坻潮白河、薊州州河和下營環秀湖等濕地公園。
“根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及2020年度國土變更調查結果,天津陸域濕地占全市國土面積的17.1%,濱海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和人工濕地類型俱全,這在全國不多見?!碧旖蚴幸巹澓妥匀毁Y源局濕地處副處長劉喜鳳表示,豐富的濕地資源不僅詮釋著寶貴的生態價值,也意味著當地濕地保護工作責任重大。
多年來,天津市持續加大對濕地的保護修復力度,使濕地功能和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提高。目前,天津正式建成以4個濕地自然保護區為基礎、5個濕地類型自然公園為補充的濕地保護體系。
嚴格保護
近日,七里海濕地傳來好消息:“2023年遷徙季,沒有發現一只東方白鸛死亡?!?/p>
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當地為高水平保護濕地而做的種種努力。據七里海濕地保護中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為迎接遷徙季的到來,該中心提前規劃好適應鳥類的水位,協調水務部門提前排水,供候鳥們棲息;同時補充濕地內的魚苗蟹苗,供候鳥捕食。
這樣的景象,在七八年前很難想象。彼時,由于上游河流斷流、城市擴張等因素,人類活動與濕地保護之間的矛盾十分突出。
2017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印發《天津市濕地自然保護區規劃(2017-2025)》,圍繞北大港、七里海、大黃堡、團泊等共計875平方公里的濕地自然保護區,一場“濕地保衛戰”全面打響。
生態修復不僅需要痛定思痛的決心,更需要壯士斷腕的勇氣。
在七里海濕地自然保護區,230處違建拆除整改,核心區6.8萬畝土地流轉,人為活動全部退出;在大黃堡濕地自然保護區,清理生產型小企業小作坊66家,拆除住宅別墅等建筑面積30余萬平方米。生養在濕地周邊的百姓生產生活方式也做出了改變。在大黃堡濕地,有的村民舍棄了經營30多年的魚塘,徹底放下漁網;在七里海濕地核心區,排查出的856座墳塋全部外遷;在北大港濕地,所有漁業生產用房都被拆除。
對環境污染做“減法 ”的同時,生態保護的“加法”也在加快推進,濕地保護的“綠色”成效日益顯現。
目前,通過以自然恢復為主、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相結合的方式,天津累計實施生態補水約21億立方米,在實施自然恢復基礎上,結合水系連通、植被恢復、鳥類棲息地恢復等人工方式,逐步恢復濕地。通過持續開展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實施成效跟蹤評價,濕地保護區生態狀況明顯好轉,珍稀瀕危鳥類種群數量上升,保護區生態環境和濕地生態功能得到有效恢復。
監測顯示,過境七里海的候鳥種類已由10年前的182種增長至現在的258種,每年停留的候鳥數量由此前的20萬—30萬只,增長至現在的近50萬只。
七里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主任田秀靜介紹,2023年,七里海濕地生物多樣性監測系統建成并投入運行,實現了野生動植物、人類活動、生態環境要素“天空地一體化”全方位立體監測和智慧化管理,標志著保護區從搶救性修復轉向高水平保護。
制度創新
2024年1月1日,新修訂的《天津市濕地保護條例》正式施行,這是《天津市濕地保護條例》自2016年頒布實施以來的一次重要修訂。
“新版條例從維護濕地生態系統整體性和系統性出發,建立濕地保護管理機制、面積總量控制、分級與名錄管理、生態紅線管控制度,嚴格控制重要濕地占用條件,理順保護與發展的關系?!碧旖蚴幸巹澓妥匀毁Y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對于加強濕地保護,實施綠色低碳發展行動,推進天津市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該條例中有不少創新之舉。例如,建立濕地面積總量控制制度,將濕地面積管控目標納入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天津市將濕地保護納入各級人民政府綜合績效評價內容,濕地的保護、修復和管理情況,依法納入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
“落實濕地面積總量管控目標的要求,是從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出發,堅決制止亂占濕地和破壞濕地的行為,確保濕地總量穩定?!眲⑾缠P表示。
濕地保護在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的同時,也對經濟發展、周邊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一定制約。如何實現濕地保護與開發利用平衡發展,一直都是各界探討的焦點。
對此,該條例在保護優先、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做了有益的探索。
比如,鼓勵單位和個人開展符合濕地保護要求的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生態教育、自然體驗等活動,適度控制種植養殖等濕地利用規模;鼓勵有關單位優先安排當地居民參與濕地管護;鼓勵濕地生態保護地區與濕地生態受益地區人民政府通過協商或者市場機制進行地區間生態保護補償;因生態保護等公共利益需要,造成濕地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市或者區人民政府應當給予補償。
在新版條例發布前夕,《天津市濕地保護規劃(2022—2030年)》也發布實施。按照規劃,到2025年,天津濕地保護率將達到60%。同時,當地還將探索濕地持續利用方式,將濕地保護與市民游憩和城市發展結合,積極發展濕地相關產業,發展以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優良生態產品、優質生態服務的需要。
“生態興則文明興,這是歷史的回響,也是未來的召喚。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我們將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科學有效推進全市濕地保護,不斷提升濕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和持續性,讓更多的濕地得到保護修復,努力建設生態宜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天津?!碧旖蚴幸巹澓妥匀毁Y源局二級巡視員許朝說。
來源:《瞭望東方周刊》
編輯:高雪梅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