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5月22日是第24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成都作為全球唯一一座海拔垂直高差超5000米的特大城市,在巨大的高差之下,原始森林、草甸、流石灘、冰川景觀在這里次第展開,構成眾多生物生存與交匯的自然空間,成為全球36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
在生物多樣性分布上,成都域內生物多樣性重點保護區域達4873.17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33.99%;同時,物種多樣性豐富,現記錄的維管束植物3139種,陸生野生動物753種,鳥類577種,生物種類位居副省級城市前茅。
生物多樣性早已從熱愛自然的成都人日常生活的各方各面中得以顯現。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早在1000多年前,詩圣杜甫就用他的筆觸生動描繪了蓉城的生物多樣性之美?!皶钥醇t濕處,花重錦官城”“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成都海棠十萬株,繁華盛麗天下無”“微雨晴時看鶴舞,小窗幽處聽蜂衙”......
當年,這些名震天下的文學大家并不知道,自己靈動而清麗的字句會穿越千年,成為成都“生物多樣性典范城市”最真實的寫照。
從世園會里的奇珍異草
到居民家里的最美陽臺
成都人家家有本“養花經”
5月,成都世園會正在成都舉辦得如火如荼。每個周末,趕赴這場關于“繁花”盛會的市民游客絡繹不絕。會場內,眾多花卉爭奇斗艷,不同的城市展園內,珙桐、帝王鳳梨、距瓣尾囊草、岷江百合等珍稀植物更是讓人大開眼界。對游客而言,五洲奇珍異草同園競放,最能集中感受到這座城市的生物多樣性。走出會場,成都大街小巷的生物多樣性之美無處不在。
成都世園會上海園里的帝王鳳梨 攝影:魏捷儀
今年4月,曾紅極一時的二環高架月季“年休”歸來,再度引起人們的關注;“天目地黃”“白及”“太平花”“琉璃草”“花葵”等原本在田間山頭的鄉土特色植物和罕見的外來園藝新品種也紛紛亮相成都街頭......“特色植物”生態花卉景觀的打造,讓鄉土植物“聯袂”新優園藝品種扮靚公園城市的街頭巷尾。
圖源:小紅書@毛毛有空嗎
據統計,截至2023年,成都市已有木本植物3179種。
走進成都市民的居住小區和家庭,你還能發現,小區的外立面、屋頂,處處都體現著生物多樣性的魅力,看得見繁花的,不止在公園、展園,還有市民家里的最美陽臺。
成華區升仙湖社區紅花堰小區在社區規劃師的指導下,小區居民在緊靠高架的七棟樓頂、立面和陽臺采用木質花箱、垂掛植物和主題氛圍裝置來展現社區的風采和美好祝愿。以前的綠地雜草叢生,現在推開門就是滿眼綠植紅花,小區的環境變得更好,居民的心情也變得更愉悅。
溫江江安社區則利用吊蘭、蟹爪蓮、彩葉草等綠植,并點綴栽種三角梅、薔薇等花卉,達到花卉常有、四季常青、人與環境和諧共生的場景體驗,對建筑體三個外立面共515個陽臺進行全覆蓋整體綠化美化,形成規模效應......居民家門口的環境有“面子”,而在打造最美陽臺、最美綠化帶過程中,對不同品種花卉植物的引進、馴化、培育、和應用,也讓成都在生物多樣性保護舉措上,有了實實在在的“里子”。
對于熱愛生活的成都人來說,家里的陽臺種什么花、養哪種植物,怎么養護,怎樣通過改變自家陽臺的生態“微環境”實現“綠滿陽臺”,大家總有一套屬于自己的主張和方法,可謂是家家都有本“養花的經”。在生活的煙火氣中保持著一份詩意和恬靜的同時,客觀上也讓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實現。
從環城生態區的農耕
到綠化帶里的蔬菜
成都處處都有“生態福利”
最近,環城生態區的春收頗為引人關注。前段時間曾刷爆成都人朋友圈的“風吹麥浪”“油菜花?!?,5月初都已進入了成熟期,金黃璀璨、飽滿豐實。伴隨著夏季的到來,環城生態區展現出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田間作業的收割機,有序運轉的儲糧車,匯聚成一幅幅豐收的畫面。
環城生態區
豐收景象的背后,蘊藏著成都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上的智慧。
作為公園城市建設與耕地保護創新結合的成都實踐,環城生態區通過農業機械化標準化種植管理方式,對水生態系統、原生植被、農田生境等生態要素進行系統修復,提升生態品質、維護生物多樣性,實現農作物優質、生態高效,吸引更多動物來此棲息繁衍。
青龍湖濕地公園
在成都環城生態區內,作物的種植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態系統,為不同物種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資源,吸引了更多的動植物種群,為不同種類的生物提供了適宜的生存條件。
在一級綠道上,通過開展農田緩沖帶的實施,綠道兩側范圍植被覆蓋率顯著提升,有效避免水土流失污染綠道,同時也為農作物提供了多樣的生物屏障,不僅促進了生物多樣性的提升也為農作物豐產打下基礎。于是,你可以在環城生態區內既可以看到風吹麥浪、繁花似錦等如畫般景象,還能,也為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提供了借鑒。
花田濕地公園
除了環城生態區,城區里的綠化帶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秀色可餐的蔬菜。這其中,一部分是附近居民自發種植的,但更多的則是城市綠化和園藝景觀的一部分。此外,花煙草、香水百合、大花蕙蘭、蝴蝶蘭、高原報春花等植物的頻頻出現,成都綠化帶也被網友稱為“開盲盒”,隨時隨地都能開到限定款。這些園藝景觀和輕量化的都市休閑農業相結合,既給繁忙的城市增添一絲亮色,帶來“田園牧歌”的審美意趣,也讓成都的生態環境更具多樣性,讓生物多樣性的鏈條不斷得以延伸。
香水百合
截至目前,成都已記錄的高等野生植物(維管束植物)有3139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91種:一級3種、二級88種。
從屋頂花園、公園濕地
到山野森林
成都不斷探索實踐
屋頂花園的建設,具有生態效益,還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美學價值。而最主要的,是建筑中的屋頂花園也同樣可以打造為城市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環:利用屋頂空間為城市生物(如候鳥等)提供“墊腳石”。
為了更好地進行生物多樣性保護,今年4月,成都市地方標準《公園城市濱水綠地鳥類棲息地植物景觀營建指南》(征求意見稿)完成并公開征求意見。
《指南》提出,要保留原有植被和植株鄉士植物應用占比宜不低于70%、對濱水綠地鳥類棲息地進行又域劃分差異化進行植物景觀營建。眾多保護舉措的探索,也使得這一物種越來越多地“拖家帶口”地“落戶”成都。
如今,人們總能在成都市內的各大公園、濱水綠道,看到群鳥齊飛的壯觀場面。2016年成都鳥類為466種;2021年為516種;2024年,成都境內已累計觀測記錄到577種鳥類,約占全國總數的38.34%,約占四川省總數的76.22%。
除了城市營建,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成都的野生動植物保護手段亦與時俱進。近年來,成都通過對野生動物進行“人臉識別”、在安裝野外紅外相機進行智能監測、對放歸的猛禽進行衛星追蹤等,不斷以數字化賦能生物多樣性。
羚牛 張冀川 攝
今年以來,大熊貓國家公園頻頻拍到大熊貓母子外出覓食的珍貴畫面,視頻中清晰可見大熊貓母子覓食、雪地玩鬧、嬉戲的活潑身影。生動的畫面不僅展現了大熊貓生活的自然狀態,也反映了大熊貓國家公園成立以來,生態修復工作的顯著成效。
珍稀野生動物頻頻來“敲門”的背后,是動物對于人類的善意“示好”,更是大自然對于成都近年公園城市建設的“回應”。
截至目前,成都已記錄陸生野生動物達到753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176種:一級30種,二級146種。
羅國楊 攝
生物多樣性就在我們身邊,它如一個超級市場,為我們每天的生產生活提供著來自大自然的饋贈。生物多樣性也不止在動物園和植物園里。綠地、林地、城市公園、濕地、河流、湖泊、水庫,甚至在我們居住小區里的綠化帶、學校操場旁的花叢里,隨處都可以發現它們的身影。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永無止境,公園城市中的生命也因此而美麗多姿。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