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務院對省級政府“十二五”防沙治沙目標責任落實情況的考核中,我省的綜合得分達到工作突出標準,考核等級為工作突出。一直以來,我省非常重視荒漠化土地治理工作,提出塑造表里山河、生態美好的壯麗山西形象。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昔日風沙肆虐、滿目荒涼的土地正轉變為三松匝地、綠波涌起的綠洲,一場防沙治沙的生動實踐正在三晉大地上演。
荒漠離我們有多遠
我們在古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詩句中,體會到沙漠的壯美,我們又在今天土地被侵蝕、沙塵天氣肆虐的現實中認識到土地荒漠化的危害。
沙質荒漠化土地的發生與擴展是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氣候干旱多風、地表沙物質豐富和植被稀疏等自然因素的存在,本身就孕育著沙質荒漠化發生與發展的自然過程,即沙質荒漠化的自然過程。而人類不合理的活動在沙質荒漠化自然過程的基礎上起加速、加劇作用,即沙質荒漠化的人為加速過程。
那么,土地荒漠化離我們有多遠呢?土地荒漠化是我省面臨的最為嚴重的生態問題之一。山西省處在我國荒漠化發生范圍的中南邊緣,呈半島狀和島狀分布,包括太原、大同、朔州、晉中、忻州和呂梁6個市的40個縣區。大致分晉西黃土丘陵區,包括河曲、保德、偏關、興縣和臨縣的部分區域,區域面積405.58萬畝;晉北風沙區,包括大同市、朔州市的16個縣(區),區域面積1854.23萬畝;忻定盆地,包括原平、定襄和忻府區的部分區域,區域面積247.93萬畝;太原盆地,包括尖草坪區、杏花嶺區、晉源區和小店區等太原市周邊的16個縣(區)的全部或部分區域,區域面積772.65萬畝。我省的晉西北和晉北地區是全國荒漠化監測與防治的重點地區之一,也是環京津唐地區防風固沙、綠色生態屏障建設的重點地區之一,該區由風力侵蝕形成的沙質荒漠化土地分布集中,且危害較為嚴重。
我省荒漠化潛在發生氣候區范圍總面積3280.39萬畝,其中已發生荒漠化的土地面積為2274.81萬畝,占69.3%。全國第五次荒漠化和土地沙化面積監測結果表明,監測間隔期內全省荒漠化土地的面積有所減少。全省荒漠化土地面積由2009年的2361.83萬畝減少到2014年的2274.81萬畝,本期較上期減少87.02萬畝,減幅為3.7%,年均減少17.41萬余畝。這一變化趨勢正是我省近年來生態建設取得成效的體現。
科學施治阻擊荒漠
土地荒漠化,直接的危害是侵蝕土地,使土地不同程度的沙化,造成生物的減少,耕地的減少等,間接的危害是影響周邊生態環境甚至影響整個地區的氣候,這些危害加劇了自然災害發生,制約經濟發展,加深了貧困程度。
我省一直以來非常重視荒漠化土地治理工作,按照《防沙治沙法》的要求,省政府與市政府、市政府與縣政府層層簽訂防沙治沙責任狀,落實政府領導的責任,強化領導對工程的管理和實施力度。依托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等國家重點生態建設工程,按照“三定原則”,科學布局,合理實施,建設了古長城沿線防沙治沙工程、桑干河流域防沙治沙工程、洪濤山沿線防沙治沙工程、黃河沿線防沙治沙工程等百萬畝重點工程,萬畝以上重點工程100多處,荒漠化防治體系初步形成。
大同縣火山群位于大同盆地東部,是我國華北地區唯一保存完好的第四紀火山群,有火山錐30余座?;鹕饺菏堑湫偷纳鷳B脆弱區,山體土層薄,水肥滲漏快,造林難度大。近年來,大同縣立足近郊優勢,突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規劃,堅持喬灌草結合、帶網片配套、點線面銜接的原則,結合區域扶貧規劃,因地制宜劃分16類地型,科學選用20多個樹種,通過“客土”、容器苗、ABT生根粉、根寶、抗旱保水劑等技術,采取多樹種搭配、喬灌草配置,小面積試驗、大面積推廣,造管并重,科學實施了南起桑干河北至大張路30萬畝火山群連片綠化示范工程,把昔日的荒山禿嶺打造成了綠色火山、生態火山、景觀火山,逐步建立了科學的治沙生態體系,為全國防沙治沙工程樹立了一個鮮活的樣板。
朔州市朔城區西山地處洪濤山腳沖積扇區,地類為河卵石沙土區,立地條件極差。朔城區政府立足防沙治沙重點功能區,以改善惡劣的生態環境,優化生態區位為重點,區委政府、干部群眾齊心協力、攻堅克難,圍繞“一山兩河一湖”,開展生態綜合治理,集國家、省、市(縣)與駐朔企業資金達41.2億元,分9期工程,于2016年建成了南北長50km,東西寬10km,總面積50余萬畝的防沙治沙體系,建成了市區城郊森林公園,為當地市民提供了休閑康養、旅游觀光的好場所。據不完全統計,年旅游人次達3萬余人。
讓沙區群眾在治理中獲益
怎樣讓沙區群眾從荒漠治理中獲益?在荒漠化防治中,我省各地始終把國家生態利益和群眾經濟利益有機結合起來,大力推廣“林圍農、林圍草、林圍林”三圍治理模式,檸條和紫花苜蓿、仁用杏和紫花苜蓿條帶間作模式,喬灌帶狀、塊狀混交模式,生態移民與草地治理、舍飼養殖緊密結合的模式,水利配套工程與林草工程建設相配套并兼顧農業節水的模式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工程質量與成效。
陽高縣立足防沙治沙功能區生態環境惡劣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經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的實際,一方面大力發展生態林,另一方面強力發展沙產業杏樹經濟林。全縣現有經濟林總面積18.2萬畝,掛果經濟林面積12.2萬畝。全縣有加工企業50多家,QS認證的企業有6家,加工產品有杏飲品、杏脯、杏核、杏仁等。全縣每年可加工杏脯100萬斤,產值達1300萬元,杏仁加工銷售收入達1500萬元,帶動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
根據沙區惡劣的自然條件,我省在多年的實踐中挖掘出適宜生長的沙棘、仁用杏、大果榛子、歐李等品種,引導盡可能多的農民參與進來,形成產業,提高農民的收入,實現脫貧致富?;哪卫砉こ痰膶嵤?,還帶動了一大批育苗戶、運輸戶、舍飼養殖和林果加工戶,建成了一批仁用杏基地,形成了一系列加工企業,優化了農村產業結構,促進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重組。涌現出的陽高仁用杏產業基地和杏核、杏脯加工企業,廣靈縣白老大開口杏核加工企業,渾源縣吳城鄉仁用杏基地及仁用杏杏油加工企業等,大大帶動了當地產業的發展與農民的增收。
今年,我省編制了“兩山”生態修復工程規劃,并已得到國家的批復,此舉將進一步加快我省的荒漠化土地治理步伐。經過十多年來持續大規模治理,我省條件相對較好的地段大多已得到有效治理,剩余的多是些極度沙化地、干旱石質陽坡、煤炭采空區和鹽堿地等困難地,治理成本大幅提高,工程區又多為貧困縣,工程建設資金嚴重不足。另外,各地林牧矛盾問題日益突出,為了脫貧致富加大了大型牲畜的養殖,大部分是散養,對生態建設成果的保護構成嚴重危害。這是我省目前在防沙治沙工作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哪卫砉ぷ魃婕胺秶鷱V、部門多、溝通復雜、責任重大,需要全社會全面參與,而我省也將克服一切困難繼續推動全面荒漠化治理,并實現生態治理的可持續性和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