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保護地動態 > 自然保護區 > 正文 站內導航
[]

應急科普丨山洪時0傷亡,受到通報表揚的“1262”機制是什么?

媒體:“麗江發布”微信公眾號  作者:內詳
專業號:瀘沽湖保護區管護局 2025/7/7 16:41:15

2025年5月底,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連續遭遇大范圍強降水,轄區內23條河流同時超警,多處發生泥石流、崩塌、滑坡等自然災害。截至6月13日,怒江州“5·31”自然災害造成全州約20069名群眾受災,3890人緊急避險轉移,220多間房屋損毀,殃及1500多公頃農田和林地,河堤、道路、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也遭到嚴重破壞,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1億元。

 

在這場大災之中,有一個特殊的數字——零。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公布的災情報告顯示,全州人員零傷亡。應急管理部風險監測和火災綜合防治司將這次應急響應實踐作為典型案例通報表揚。

 

6月13日,《新聞調查》欄目前往這次受災最嚴重的鄉鎮之一——獨龍江鄉——以其為樣本,探尋幾個關鍵問題的答案:受通報表揚的“1262”機制究竟是什么?它與實現全員安全避險有何關聯?這場生命保衛戰中,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鑒、又有哪些薄弱環節有待完善?

 

 

洪水已退去10天,但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城通往獨龍江鄉唯一一條公路一直在搶修中。災情統計顯示,“5·31”自然災害導致這條公路出現泥石流、塌方74處、路基垮塌1處。

 

獨龍江鄉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最北部,屬于青藏高原向東南延伸的過渡地帶,是典型的高山峽谷地貌,峰高坡陡、水系發達。獨龍江全鄉有6個行政村,常住人口4298人,棲居地集中在南北走向的河谷地帶,主要經濟來源是林下種植草果和生態旅游,2024年農民人均收入超過2萬元。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縣委常委、獨龍江鄉黨委書記 楊冬春:這片山脈從地質上形成時間很短,山體石頭多,土層薄,雨很大的時候就會連樹帶泥,帶石頭滑下來。所以本地群眾也有個說法,就說在獨龍江沒有絕對安全的地方,指的就是這種高位滑坡、塌方、泥石流。

 

楊冬春,獨龍江鄉黨委書記,他說頻繁的降雨以及由此引發的地質災害是獨龍江流域自然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據統計,獨龍江鄉全年有雨日達300天,年均降雨量在2800至3800毫米左右,有中國西南雨極之稱。而導致“5·31”自然災害的暴雨,堪稱極端中的極端。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氣象局氣象臺臺長 李希燕:這次過程主要就是西南季風爆發,再加上我們受到了青藏高原大地形強迫抬升作用,導致了我們全州強降水過程。獨龍江鄉降水是全州最大的,在5月31日這一天,它的單站降水已經達到了160多毫米,整個過程累計情況來看,獨龍江鄉是已經持續了5天暴雨。

 

李希燕,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氣象臺臺長,她說按照中國氣象局的標準,12小時降水達140毫米即特大暴雨。5月31日獨龍江鄉的降水量遠遠突破這一閾值。同期獨龍江上游西藏察隅地區也遭遇強降水。受北高南低地勢影響,大量降水匯入獨龍江。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水利局副局長張皓說5月30日9時獨龍江白來水位站的數據顯示,水位大幅上漲1.15米、尚未達到警戒水位,但31日9時水位上漲幅度達到2.55米,接近保證水位。幾個小時后白來水位站被洪水沖毀,無法再提供數據。

 

 

從地質構造上看,獨龍江流域陡峭的地形猶如天然導流槽,將分散降水快速匯入大小河道。湍急的水流具有極強的侵蝕能力,易誘發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等災害。由于山洪和泥石流的形成機理非常復雜,現有科技水平尚難以實現精準預測。當人類感知到征兆時,往往已錯過避險時機。在這樣的情況下,應急響應、防災避險是一場硬仗。

 

 

陳笑是獨龍江鄉副鄉長,他和兩位孔當村的村民也是孔當村的應急救援隊員,一起去查看在“5·31”自然災害中新出現的滑坡。氣象預報顯示,過兩天可能大雨又要來了。

 

獨龍江鄉屬于地質災害極高發區,據統計,在“5·31”自然災害發生前全鄉共有45個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在六個行政村周邊。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地質環境監測站副站長 彭云峰:通過八年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十年規劃,近幾年來獨龍江鄉、怒江州的地質災害發生數量,還有傷亡人數得到了有效控制。

 

彭云峰、州地質環境監測站副站長,他說從2013年開始中央財政連續8年、每年撥款10億元,專項支持云南省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涵蓋監測預警、搬遷避讓與治理工程等等。此外從2016年開始的“十三五”和“十四五”規劃十年間,也對當地的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和非工程性措施進行了全面的提升。

 

 

這是孔當行政村的村委會,5年前這里曾有一座辦公樓。2020年5月25日,強降水引發的泥石流沖毀了它。災后,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對村委會背后的山體進行了治理。

 

 

陳笑和兩位村應急救援隊員查看的這個位置,就在經過治理的地質災害點往北不遠的地方,是“5·31”自然災害新造成的滑坡。

 

 

孔志平是孔當村第一村民小組的副組長,他的家就在這片滑坡向下幾百米遠的山腳,那里居住著孔當村第一和第二村民小組的村民??字酒秸f5月30日上午,他發現這片原來長滿了草果的山體,出現了滑坡。

 

金榮是孔當村黨總支書記,他看到孔志平的報告后,便組織人去查看。他們走到滑坡下方的小溪溝時,也發現了異常。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獨龍江鄉孔當村黨總支書記、主任 金榮:我們是組織地質監測員,還有小組長一起去看的,那天是從溝里面下來的小型泥石流,我們就及時上報給獨龍江鄉黨委政府。他們收到我們上報的信息后,及時跟我們對接,然后過來跟我們一起挨家挨戶地把那附近的群眾轉移到安全的安置點那里。

 

金榮說5月30日晚上8點左右,他們幫助孔當村第一和第二村民小組可能涉險的17戶村民共69人轉移到了獨龍江博物館這個安置點。

 

當晚雨越下越大。距離孔當第一村民小組不到2公里的孔美村民小組,也出現了險情。

 

 

這條南北走向的沿江公路是獨龍江鄉內部唯一的公路,連接著各個村莊??酌来迕裥〗M就在公路中段的內側。

 

木忠華是孔美村民小組的組長,他說5月30日晚上,這個村民小組的應急救援隊也在雨中不斷巡查。

 

 

木忠華說由于獨龍江水位迅速上漲,鄉里要求提前把老人和孩子轉移到地勢較高的村小組活動室。31日凌晨2點左右,木忠華他們發現小組南邊的路段已被江水淹沒、無法通行,北邊也岌岌可危。

 

 

隨著江水不斷上漲,孔美村民小組即將變成一座孤島。

 

余艷梅是獨龍江鄉黨委副書記,她說5月30日當晚她和鄉鎮干部們在通宵值班。接到孔美小組的報告后,他們告訴村民夜間不要貿然行動,做好準備,天一亮就迅速轉移。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獨龍江鄉黨委副書記 余艷梅:其實晚上的時候水已經上漲得比較厲害了,但是因為晚上的時候,我們對周邊的情況也不太清楚,所以不能貿然地去轉移群眾。

 

 

5月31日上午,孔美小組的村民們被安置在獨龍江博物館,并吃上了熱騰騰的早飯。

 

 

事實上,在5月30日晚上,獨龍江鄉的其他村寨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險情。這是距離孔美村民小組約15公里的巴坡行政村,常住人口近千人。在獨龍江流域,民居大都沿河谷地帶分布,為了保障安全,靠近聚居點的江堤陸續進行了治理。

 

州水利局副局長張皓說目前全州累計建設堤防達202.65公里,其中獨龍江流域超過10公里。

 

 

木京龍是巴坡村黨總支書記。木京龍說5月30日晚,江水漫過堤壩直逼這三戶村民的住宅,正在村里巡查的他接到報告后,迅速趕來。木京龍決定馬上轉移這里的村民。

 

據統計在“5·31”自然災害發生后,巴坡村共轉移32戶113人。

 

 

孔當村轉移疏散群眾233人,獨龍江鄉全鄉的六個行政村累計轉移安置群眾215戶815人。雖然洪水對河堤、道路、供水、供電、農田、林地等基礎設施造成了嚴重的毀壞,但沒有發生一起人員傷亡。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縣委常委、獨龍江鄉黨委書記 楊冬春:這一次我們取得人員零傷亡的結果,我認為是一種機制的勝利。這是一個很科學的機制,12小時的預報、6小時的預報和2小時的預報,讓基層的同志能夠精確認識到哪些地方我該采取什么行動。

 

楊冬春所說的機制全稱叫“1262”精細化預報與響應聯動機制,是云南省近年來重點構建的防汛預警“叫應”體系。該機制自2022年實施以來,做好提前12小時、6小時、2小時發布精細到縣、鄉鎮的強降水預警,完善以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為先導、遞進式氣象災害預警服務的應急聯動機制。在連續三年的防汛實踐中成效顯著,有效減少甚至避免了人員傷亡,成為經過實踐檢驗的寶貴經驗。

 

6月14日晚上8時30分,獨龍江鄉政府召開會議。據州氣象臺發布的預報,近期可能又有強降水。

 

 

根據云南省應急管理廳的公開信息顯示,“1262”機制始于2022年。當時為了破解防災減災救災中監測困難、預警傳達受限、應急機制運行不暢等問題,云南省委主要領導提出,要學習借鑒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在臺風、強降雨天氣來臨前,漁船提前入港避險、人員提前撤離危險地區的成熟有效做法;建立健全云南全省氣象部門預報預警服務聯動機制。這一機制的第一道防線,就是氣象災害監測預警。

 

 

根據“1262”機制的設計,精細化的氣象預報是啟動機制的起點,也是后續各種應急響應措施的發令槍。由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形復雜,不同區域氣象差異大,迫切需要氣象預報的精細化。近年來,云南省在加密觀測網站、增加氣象雷達等硬件設施的同時,與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國家氣象中心、廣東省氣象局、云南大學等合力開展技術攻關,提升復雜地形強降水預報準確率。把預報產品在空間、時間、更新頻次上變得更加精細。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氣象局氣象臺臺長 李希燕:我們是在今年5月23日的時候就發布了重要氣象信息專報,從發布重要信息專報開始,就是已經啟動了“1262”機制,在整個過程當中是持續到了6月2日,制作發布服務材料130多期,全州叫應情況達到了80余次。

 

州氣象臺在2025年5月29日8時、20時以及5月30日8時,三次發布的預報預警,明確12小時內強降水落區在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5月30日州氣象臺又三次發布6小時預警,明確強降水落區就在獨龍江鄉。

 

 

氣象部門遞進式的預報預警,逐步縮小災害發生的時間和區域:例如5月29日8時的預警預報為12小時內、強降水落區在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到了5月30日8時預報預警縮短為6小時內、強降水落區也縮小至獨龍江鄉。通過廣泛分發這種遞進式的氣象預報預警,讓人們由淺及深、逐步式提高警惕和重視程度。此外,其他非強降水落區的縣市鄉鎮無需過度防范,避免了資源浪費和各部門、各層級力量疲勞空轉,更有利于救援力量集中、高效投放。

 

趙勇翔,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應急管理局辦公室主任,他說近年來,云南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1262”機制,2023年又出臺3個工作方案,對如何“叫應”和“叫醒”各部門、各層級,有了更具體明確的安排。

 

 

根據“1262”機制工作方案的規定,氣象部門在發布精細化預報信息的同時,應立即展開同級“叫應”,分別“叫應”同級應急、水利、自然資源等防指主要成員部門防汛責任人和值班室,以及基層政府需“叫應”到一線的相關責任人,并確?!敖行选?。

 

5月29日,在接到州氣象部門的12小時強降水預報預警叫應后,州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也按照“1262”機制的規定,逐級“叫應”和“叫醒”村里的地質災害監測員。

 

“1262”機制所采取的橫向和縱向同步叫應的方式,打破了部門和層級的限制,確保把氣象預報預警信息和應急響應指令及時傳達到一線。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縣委常委、獨龍江鄉黨委書記 楊冬春:5月29日在鄉里開了一個會。這會是村干部都參加,我們很少把所有村干部都約到鄉里開會,而那天所有村干部、所有的村書記都來了。我們對防汛工作做了很細密的安排。

 

 

楊冬春說根據“1262”機制的規定,對應12小時強降水預報預警的落區縣市應采取防范措施,例如組織包鄉包村干部進駐、通知危險區域群眾、加強值守和排查等等。

 

除加強值守外,鄉干部還對每個村應急物資儲備進行檢查,例如:對講機和衛星電話的電量是否充滿、可不可以正常使用、雨衣、雨靴、手電筒等是否備足。

 

 

同時,還要對鄉應急儲備庫的物資進行盤點和補充,對轉移安置點進行消殺和整理,以備需要時可以立即啟用。對于那些在公路附近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還要準備好一旦發生滑坡、塌方等情況,隨時可以展開搶修,盡力保障公路的暢通。

 

5月30日8時,州氣象臺發布了6小時預報預警,明確強降水落區就在獨龍江鄉。根據“1262”機制的規定,對應的措施由防范升級為具體行動,例如組織包鄉包村干部提前轉移危險區域的特殊群體;適時關停關閉景區景點和旅游項目、疏散游客;適時關停關閉在建項目工地,轉移施工人員等。

 

與此同時,相關部門也要由防范準備狀態,開始實際行動。

 

 

根據“1262”機制的規定,當收到2小時強降水預報預警時,須立即組織危險區域人員轉移、暫停所有生產作業、有序開展搶險救災等。而獨龍江鄉的實踐表明,通過嚴格落實12小時和6小時預警節點和防控措施,各級、各部門以及村民的風險認知水平、防范意識和參與積極性均被充分調動起來。2小時預警階段的應急處置會形成自然有機的銜接。

 

 

在“5·31”自然災害中,獨龍江公路路基塌方最嚴重的地方。經過路基回填和開鑿山體等搶修措施,暫時已能通行。5月31日那天,楊冬春在這里經歷了一場生死冒險。故事還要從5月29日說起。楊冬春說5月29日,他在鄉里布置完汛前準備工作后就前往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處理其他工作,30日準備返回獨龍江鄉時,公路已經不通了。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縣委常委、獨龍江鄉黨委書記 楊冬春:太著急了。夜里我一直在打電話。問這個各村的情況,因為雨太大了,到了后半夜通信也中斷了。沿河的、沿江的那些通信電桿倒伏把光纜扯斷了,然后高一點的地方是有那種滑坡把光纜砸斷了。我們有衛星電話,在災前我們每個村都配了衛星電話。但是在一般的災害之前還能用,災害很大的時候可能云層太厚,通信、衛星電話的聯系也不是很通暢。特別特別焦灼,簡直坐立難安呀。知道來了大災了,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發生過通信全部中斷的。

 

5月31日上午9點半,也就是孔美小組的村民們被轉移安置到獨龍江博物館的同時,州、縣的應急、水利、自然資源、衛健等部門組成的搶險救災工作組向獨龍江鄉進發。

 

 

楊冬春說,通往獨龍江的公路多處出現塌方和滑坡,以前的小溪溝也變成了水流湍急的河,把公路切斷。原本只需兩小時車程,但工作組艱難地走了8個小時,下午5點左右,才抵達距獨龍江鄉還有幾公里遠的彩虹橋。

 

楊冬春說,當時工作組的車輛無法繼續通行,他決定,自己從這里爬過去,走回獨龍江鄉。

 

 

當晚楊冬春回到鄉鎮,立即調集鄉里在汛前準備的多臺挖掘機,對彩虹橋的缺口進行搶修。他知道只有打通這條路,才能讓工作組、救援物資和大型設備等力量進入獨龍江鄉,恢復通信、電力和交通。當時,獨龍江鄉內部通往各個鄉村的道路也多處被損毀,為了保證各個村莊的物資供應,鄉里決定用人力把物資背進各個村寨。

 

 

與此同時,在巴坡村的木京龍也做出了一個勇敢的決定。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獨龍江鄉巴坡村黨總支書記、主任 木京龍:那已經是不通電、不通網絡,我們只能是人工去看。從我們村到鄉政府這段,我們剛開始不知道什么情況,我們只能走過去一邊摸踩、一邊匯報??偣驳拇蟠笮⌒〉臄盗艘幌?,總共有9處塌方。

 

木京龍用自己的雙腳勘察出了通往鄉里的道路,使得鄉政府能夠準確地了解災情,調集力量展開救災行動。

 

 

2025年6月16日,氣象部門預報顯示,6月18日至20日,州北部或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大暴雨。夏季汛期的新一輪降雨又要開始了。趁著天晴,縣里新下發給獨龍江鄉的儲備物資到了,各村的村干部也及時進行了物資補充。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縣委常委、獨龍江鄉黨委書記 楊冬春:這次的災害我們已經做了很充足的心理準備和工作準備,但是這次來的災害還遠遠超過我們的所有準備。我們之前有各種預案、各種準備。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每個村與村之間交通都會全部斷掉,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所有的通信都會中斷。所以在我們以后的應急準備上,我們標準要再高一些。以前我們在村里,我們是會儲備一些物資的,比如大米和食用油,但是我們儲備的可能只是一個村,然后由這個村去供應它上邊或下面的村,那以后我們就要分散到每一個村落,每一個村都要儲備一點物資?;A設施以后我們再建的話,我們就要用更高的標準建,江岸的這些護坡擋墻,我們以后就要建得更厚實。

 

在巴坡村的活動室內,村干部正在給村里的孩子們補過六一兒童節。

 

 

在獨龍江的支流之一、普卡旺河邊,余艷梅副書記和交警正在執行封路的規定,氣象預報顯示,晚上可能會有強降水,雖然降水量遠不及“5·31”洪災的程度,為了安全起見,鄉黨委政府決定在夜間暫時封閉這條公路。對于獨龍江鄉來說,這個夏季汛期的考驗還遠遠沒有結束。

 

來源:央視新聞

責編:李琳瑛

校對:李 橋

二審:趙坤玉

終審:郭俊燕

 

 

閱讀 81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