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武威市,地處黃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交匯處,位于北方防沙帶的中心地帶,是全國荒漠化、沙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生態環境脆弱。6月6日至8日,“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2025年全國重點網絡媒體甘肅生態環保行”媒體采訪團深入武威,走進天??h、涼州區、民勤縣,實地探訪當地在生態修復、水源涵養、治沙固沙等領域的生動實踐與亮眼成果。
“十四五”以來,武威市統籌產業調整、污染治理與生態保護,累計完成治沙造林129.5萬畝、封沙育林草29.5萬畝、修復退化林52.5萬畝,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實現“雙縮減”。武威市深入推進巴丹吉林沙漠南緣、騰格里沙漠西緣沙化土地綜合治理,探索形成可復制的防沙治沙“武威樣板”,被列為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在荒漠中持續擴展綠色版圖。
天??h:水綠交融筑牢水源涵養生態屏障
在祁連山東端海拔3000米的雪域高原,地處“三區三州”核心交匯帶的天??h,如“天然水塔”般矗立,肩負祁連山生態系統水源涵養使命,以潺潺清流潤澤四方大地。
采訪團來到位于天??h西北部的石門水庫,碧波如鏡的湖面倒映著巍峨山峰,湖畔紫色的山花與綠草相間……石門水庫在巍峨的祁連山群峰環抱中,宛如一顆璀璨的高原明珠,不僅承擔著防洪、灌溉、供水的重任,更在天??h綠色發展的征程中,探索出一條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的創新之路。
近年來,天??h精打細算管好水資源,多措并舉護好水生態,聚焦“護”“治”“效”,大力推動祁連山生態實現有效保護。據天??h水務局黨組成員、河湖中心主任拉寶庫介紹,天祝以河湖長制為有力抓手,創新推行河湖長履職“五步工作法”(一看水、二查牌、三巡河、四訪民、五落實),讓河湖治理有章可循、責任到人。8條河流通過健康評價,金強河成功創建為省級美麗幸福河湖,大通河天祝段、冰溝河美麗幸福河湖建設通過市級評價,天??h在2022年獲國務院督查激勵,連續6年考核為優秀等次。
在隨后的冰溝河采訪中,一行人紛紛為這片土地翻天覆地的改變發出贊嘆。昔日的冰溝河受氣候變化、過度放牧、零星礦產開發等多重因素沖擊,出現草場退化萎縮、水土流失加劇、部分區域水源涵養能力下降,生物多樣性減少等一系列嚴峻的問題。如今的冰溝河已全然是另外一番景象。祁連冰川的壯麗、阿尼崗嘎爾雪山的巍峨、柴爾龍海天池的秀美、尼美拉大峽谷的險峻,以及馬蘭花大草原的遼闊共同構成了一幅絕美的自然畫卷,讓人流連忘返。
這種向好的變化,源于天??h“擴綠”“興綠”的扎實步履。天??h1513名生態護林員和175名草管員,如同“移動的哨兵”,穿梭在林間草場。他們依托嚴密的“雙向四級”林長制網格體系,確?!吧接腥斯?、林有人造、樹有人護、責有人擔”。今年前5個月,各級林長巡林已超千次,同時縣里逐步開始推廣數字化巡護和遙感監測,構建起聯防聯控機制,將火險隱患牢牢擋在山門之外,保持了建縣以來無重大森林火災的紀錄?!笆奈濉币詠?,全縣人工造林2.6萬畝,草原治理15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9.95%,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高達88.61%。
這些生態修復行動,不僅筑牢生態本底、守護生物多樣性,更因冰溝河絕美自然畫卷持續“圈粉”,帶動生態旅游、特色研學、農牧體驗等產業升溫,讓“生態顏值”加速轉化為“發展價值” ,實現生態保護與富民增收同頻共振。
涼州區:花果飄香繪就綠富同生新圖景
夏日時節,武威涼州區南部山區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一條蜿蜒的盤山公路,如絲帶般環繞在山間。從高處極目遠眺,曾經荒蕪裸露的山坡,如今已披上“綠裝”。
“通過實施涼州區南部山區生態林建設項目,我們將原來的荒草山、亂石灘,變成了如今的花果山、金銀灘?!备拭C省武威市涼州區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局長陸科說。近年來,當地搶抓“雙碳”目標機遇,在祁連山淺山區科學推進生態造林,全力“向南部山區要綠”。按照規劃,2022年至2029年,將在謝河、古城、康寧、豐樂等鄉鎮建設生態林7.27萬畝。自2022年3月啟動建設以來,連續2年(2022年至2023年)在謝河、康寧、豐樂等鎮及國道312、省道308沿線等區域,營造以山杏、樟子松、云杉、沙棘、沙棗等為主的生態林2.12萬畝。2024年至2025年,通過“我在南山有棵樹”志愿植樹活動、義務植樹活動,綠之源公司貸款等多渠道融資,在古城鎮、謝河鎮區域建成了1萬畝林地的道路、供水等基礎設施,完成栽植1萬畝。
陸科介紹:“項目建成后,涼州區森林覆蓋率可提升近1個百分點,區域生態環境將得到進一步改善?!?/p>
此外,涼州區還在南部山區試驗種植油桃、油用牡丹等經濟林,同時發展林下養雞、中藥材種植等經濟產業,探索打造“林-禽(畜)-花-游”觀光產業園模式,讓每一寸綠地都變成“聚寶盆”。
民勤縣:節水固沙筑牢生態防線
一路向北,采訪團抵達民勤,一個被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環抱的綠洲。
距其30公里的紅崖山水庫,始建于1958年,被譽為“亞洲最大沙漠人工水庫”,其宛如鑲嵌在巴丹吉林與騰格里兩大沙漠交匯處的“藍色明珠”,以1.48億立方米的蓄水量,托起30萬畝綠洲的生機,成為維系民勤綠洲生存、筑牢區域生態屏障的源頭活水。
據了解,經過2020年竣工驗收的加高擴建工程,紅崖山水庫庫容已從9930萬立方米增至1.48億立方米,最大蓄水面積達25平方公里水庫通過科學調度,統籌生產與生態用水,有效緩解了上下游用水時空矛盾,實現了水資源高效利用。
面對水資源持續承壓現狀,民勤縣以水庫生態治理為抓手,打出了系列組合拳。民勤縣統籌推進水庫生態治理,既通過擴容提升調蓄能力、爭取景電工程等外流域穩定調水“開源增水”,又依法整治庫區周邊“散亂污”企業、推廣農業綠色技術、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控污提質”,同步實施植樹造林、封沙育草、鋪設草方格沙障“筑屏護綠”,并推廣滴灌噴灌、嚴控用水總量、強化節水宣傳“節水增效”,多維度破解水資源壓力、筑牢生態防線。
在前往青土湖的途中,采訪團透過車窗就可以看見,原來成片裸露的沙漠已經被矮松樹、沙荊棘、梭梭樹等覆蓋,綠意洋溢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上。
據民勤縣水務局副局長王興斌介紹,青土湖作為石羊河尾閭湖,歷史上曾是水草豐茂的“潴野澤”——西漢時期水域面積達4000平方公里,明清時期定名“青土湖”時仍有400平方公里,解放初期水域面積維持在70平方公里。然而,自1924年起,因長期無較大洪水匯入,青土湖水域面積逐年萎縮,1959年徹底干涸。此后,湖區“水干風起、流沙肆虐”,形成13公里長的風沙線,成為民勤綠洲北部最大風沙口,巴丹吉林與騰格里兩大沙漠在此“合圍”,對民勤綠洲及周邊生態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對此,民勤縣積極與科研單位、高等院校進行技術交流與合作,推廣“大穴整地積沙 人工造林”“工程固沙 低密度造林 種草”等治沙模式,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08萬畝,建成梭梭接種肉蓯蓉基地3萬畝;堅持因害設防、因地制宜,采取工程、生物措施相結合,固定流沙18.3萬畝,完成人工造林25.6萬畝,區域流沙得到初步遏制;累計向青土湖輸水4.56億方,其中,2024年輸水3480萬方;通過移民搬遷,生態保護區管護,退耕還林等促進植被自然修復。
經過一系列的防治措施,青土湖區域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地下水水位回升至2.87米,累計回升1.15米,水域面積增加到27.65平方公里,形成127平方公里的旱區濕地。消失半個多世紀后重現碧波的青土湖,就是民勤生態治理恢復的縮影。
從治沙護水的久久為功,到生態修復的多維破局——武威以“釘釘子精神”深耕綠色實踐,從沙漠腹地治沙固沙、水源涵養區護水增綠,到借生態修復探索“綠富同生”,在荒漠與綠洲拉鋸中筑牢西部生態屏障,以可持續實踐為干旱區生態治理寫下可復制的“綠色答卷” 。
來源: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