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其他名稱:
拉丁名:Typhonium flagelliforme (Lodd.) Blume
分類學概念出處:Typhonium flagelliforme (Lodd.) Blume in Wall. Cat. n. 8931. 1832
異名:
塊莖近圓形,橢圓形、圓錐形或倒卵形,直徑1-2厘米,上部周圍密生長2-4厘米的肉質根。葉和花序同時抽出。葉3-4,葉柄長15-30厘米,中部以下具寬鞘,基部鞘寬達1.5-2厘米;葉片戟狀長圓形,基部心形或下延,前裂片長5-14厘米,寬2-4厘米,長圓形或長圓披針形,側裂片向外水平伸展或下傾,長三角形,長4-5厘米,寬3-5毫米,側脈4-5對,其中1對基出,均上舉,表面略隆起,背面不明顯,II級側脈和網脈極纖細,集合脈2條,外圈靠近邊緣,內圈與邊緣相距3-5毫米?;ㄐ虮?,長5-10(-20)厘米。佛焰苞管部綠色,卵圓形或長圓形,長1.5-2.5厘米,直徑1.2-2厘米;檐部綠色至綠白色,披針形,常伸長卷曲為長鞭狀或較短而漸尖,長7.5-25厘米,下部展平寬5-8厘米。肉穗花序比佛焰苞短或長,有時極長,達20余厘米,雌花序卵形,長1.5-1.8厘米,下部粗8-10毫米;中性花序長1.7厘米;雄花序長5-6毫米,黃色;附屬器淡黃綠色,具長2.5毫米的柄,下部為長圓錐形,向上為細長的線形,共長16-17厘米,基部粗5毫米。雄花:雄蕊2,藥室近圓球形;雌花:子房倒卵形或近球形,花柱不存在,柱頭小。中性花:中部以下的棒狀,長達4毫米,上彎,黃色,先端紫色;上部的錐形,長2-3毫米,淡黃色,下傾并有時內彎。漿果卵圓形,綠色?;ㄆ?-5月。
國內分布:廣東(從化、連山),廣西南半部至云南東南部(金屏
國外分布:自孟加拉、印度東部、斯里蘭卡、緬甸、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南至印度尼西亞(爪哇)、帝汶島,東至菲律賓均有分布
生境:生于山溪水中、水田或田邊以及其它濕地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