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雙碳資訊 > 固碳故事 > 正文 站內導航
[]

湖南省林業碳匯發展進展與創新實踐

媒體:湖南省林業局  作者:湖南省林業局
專業號:梅泥 2025/6/19 11:43:17

引言

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我國“雙碳”戰略背景下,林業碳匯作為重要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途徑,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湖南省作為長江經濟帶重要生態屏障和林業資源大省,近年來在林業碳匯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本文系統梳理湖南省林業碳匯政策體系、項目開發進展、技術創新、金融支持和典型案例,分析當前面臨的挑戰,并對未來發展提出建議,以期為全國林業碳匯發展提供參考。

發展背景與資源稟賦

資源基礎與生態優勢

湖南省森林覆蓋率高達59.98%(2023年數據),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4.02%),森林面積約1.95億畝,活立木蓄積量達6.98億立方米,居全國前列。其中湘西、湘南的武陵山、雪峰山、南嶺山脈等區域,以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為主,碳匯潛力大。

湖南省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年均溫16-18℃,降水充沛(1200-1700mm),林木生長速率快。山地、丘陵占比超80%,退化林地多,適合開展林業碳匯項目。根據省林業局測算,全省森林年固碳量約3000萬噸CO2當量,理論可開發碳匯項目規模超2000萬畝。

政策環境與發展歷程

2016-2020年:探索階段,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

2021年:出臺《湖南省林業碳匯行動方案(2021-2025)》

2023年:發布全國首個省級《油茶林碳匯方法學》

2024年:建立武陵山片區碳匯協同開發機制

湖南省林業碳匯政策體系

頂層設計文件

《湖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2022年):明確“提升林業碳匯能力”作為十大重點任務之一,提出到2025年建設林業碳匯項目50個,森林蓄積量達到7.1億立方米的目標,并要求開展林業碳匯項目方法學研究。

《湖南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實施方案》(2023年):將林業碳匯納入生態資產交易體系。

《湖南省林業碳匯行動方案(2023-2030年)》:該方案要求建立林業碳匯項目儲備庫,制定了“十四五”期間開發50萬畝林業碳匯項目的目標,為全國首個省級林業碳匯專項規劃。

專項支持政策

除了頂層設計文件之外,湖南省還圍繞國家“雙碳”戰略,針對林業碳匯發展出臺了一系列專項支持政策,形成“財政 金融 科技 市場”的全方位政策支撐體系。

針對項目開發,對成功備案的CCER林業碳匯項目給予20萬元/個的一次性獎勵,竹林碳匯項目額外補貼10元/畝(最高不超過50萬元)。本省企業購買湖南林業碳匯抵銷排放,按交易額的5%給予補貼,年度碳匯交易超100萬元的項目,返還30%增值稅。國有林場碳匯林單獨列支防火防蟲專項經費。針對碳匯金融,省財政貼息3%的“碳匯貸”,最長貸款期限15年,采用創新“未來碳匯收益權質押”模式(林權抵押率最高可達70%)。省綠色發展基金下設20億元林業碳匯子基金,對VC/PE投資碳匯項目給予1.5倍風險補償。在技術層面,湖南省提供免費衛星遙感數據服務(分辨率達0.5米),推廣“無人機 激光雷達”測繪,設備購置補貼40%,對主導開發國家級碳匯方法學的單位獎勵100萬元,重點支持竹林、油茶林等特色方法學研究,建設了“湘林碳匯”大數據平臺,推廣構建省級林業碳匯“一張圖”,實現項目開發-監測-交易全流程線上化,并接入省區塊鏈政務平臺確保數據可信。

地市創新實踐

長沙市:全國首創“碳匯商品房”制度(購房贈送碳匯權)、開發“星城碳惠”APP,市民通過植樹認養積累碳積分(1積分=1kgCO2)、全國首創“城市綠地碳匯計量方法學”,已認證五一廣場等商圈綠地碳匯、三一集團等企業定向采購“長沙碳匯包”用于員工差旅碳中和。

株洲市:中車株機等企業開展“每賣一輛車種植一畝碳匯林”、建立工業碳足跡與林業碳匯的動態抵消機制、醴陵市陶瓷產業園配套建設3000畝碳匯林。

張家界市:建立“世界遺產地碳匯保護專項基金”,天門山景區實行“門票含碳”制度(每張票含0.1噸碳匯)、開發“峰林碳匯”VR監測系統,游客可實時查看碳匯效果、武陵源區試點“酒店能耗-碳匯動態平衡”計劃。

湘西州:試點“碳匯 非遺”模式(苗繡產品附加碳匯價值)、十八洞村開發“精準扶貧碳匯林”,收益的40%用于村民分紅、全球首單“碳匯預期收益權信托”在吉首發行。

懷化市:沅陵縣與深圳建立“山海碳匯協作”,定向供應大灣區企業、通道侗族自治縣開發“民族村寨保護碳匯項目”。

常德市:西湖管理區推行“稻-林”輪作碳匯模式、澧縣首創“柑橘林碳匯方法學”,測定果樹固碳參數。

益陽市:桃江縣建成全國首個“竹碳小鎮”,涵蓋碳匯林、竹炭加工、碳交易、開發“竹碳纖維”新材料,每噸產品封存2.8噸CO2、創新“竹碳匯期權”模式,安化黑茶企業提前鎖定碳匯。

項目開發進展與典型案例

整體開發情況

截至2024年9月:

備案項目:38個(占全國6.2%)

開發面積:420萬畝

預計年減排量:150萬噸CO2當量

交易規模:累計成交額2.8億元

標志性項目案例

湘西八面山油茶碳匯項目

創新點:全國首個應用《油茶林碳匯方法學》的項目

規模:10萬畝油茶林,年減排量5.2萬噸

收益分配:建立“532”模式(50%農戶 30%村集體 20%管護基金)

張家界武陵源碳匯旅游項目

特色:全國首個“景區門票碳匯抵扣”機制

成效:2024年累計抵消游客碳足跡1.8萬噸

技術:應用衛星遙感 無人機巡檢的碳匯監測系統

洞庭湖濕地蘆葦碳匯項目

突破:開發“濕地-森林”復合碳匯方法學

生態效益:恢復濕地3萬畝,固碳量提升40%

面臨挑戰與發展建議

挑戰

林權結構復雜:集體林占比超70%,小農戶分散經營,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技術門檻高:碳匯監測需遙感、GIS等專業技術,基層人才匱乏(全省僅23%縣區具備自主碳匯計量能力)

成本收益失衡:項目開發成本約8-12元/噸,當前碳價覆蓋不足(廣東碳市場林業碳匯均價62元/噸,湖南僅48元)

交易渠道單一:主要依賴CCER重啟,地方碳普惠市場流動性不足。

碳匯逆轉風險:近5年因病蟲害/火災導致3個項目碳匯量損失超20%。

發展建議

推廣”三權分置”改革:所有權(集體)、承包權(農戶)、經營權(碳匯公司)分離(湘西試點案例,農戶以經營權入股,保底收益 50%碳匯分成)

建立”碳匯合作社”:整合零散林地,統一開發管理(益陽桃江模式,17個村聯合成立竹碳聯社,開發成本降低37%)

開發”小微碳匯包”:將<100畝林地打包開發,采用簡化方法學(長沙縣經驗:30個小微項目打包交易,開發周期縮短至3個月)

建設省級碳匯云平臺:集成衛星遙感(高分湖南中心) 地面物聯網監測(預算2.3億元,可降低監測成本60%)

開展碳匯技能培訓:在湖南農大,林科大等高校設置”碳匯管理”微專業

組建湖南碳匯交易集團:整合14個市州資源,統一對接全國碳市場(架構:省國資委控股51% 市州參股)

推出碳匯金融產品:開發”碳匯期貨 保險 債券”組合工具(創新案例:平安財險”碳匯價格指數保險”)

構建區域碳匯聯盟:聯合湖北、江西建立”中三角碳匯交易中心”(潛力:三省森林碳匯潛力超2000萬噸/年)

結語

湖南省計劃2025年實現林業碳匯項目覆蓋所有市州年碳匯交易量突破500萬噸,打造3-5個國家級林業碳匯試點示范區,形成”碳匯 ”產業融合發展的”湖南模式”。

隨著CCER市場重啟和全國碳市場擴容,湖南省林業碳匯發展將迎來黃金期,有望成為中部地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典范。

閱讀 161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