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退耕還林第一縣”吳起縣云霧繚繞,美如畫卷(資料照片) 攝影部提供
● 用心血和汗水在黃土高原上澆灌“林?!钡膹埳徤彛ㄙY料照片) 攝影部提供
● 生態環境持續好轉,延安境內頻繁出現各類候鳥繁衍棲息(資料照片) 攝影部提供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正是植樹添綠的好時節。連日來,延安大地處處可見市民踴躍植樹造林的場景,一株株在“新家”落戶的樹苗迎風挺立,煥發出勃勃生機。
“背靠黃河面對著天,陜北的山來套著山,翻了架圪梁拐了道彎,滿眼眼還是那黃土山……”20世紀80年代,人們用信天游唱出了黃土高原的真實情景。
為了改變脆弱的生態環境和貧窮的生存困境,多年來,延安人民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魄、“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一代接著一代干,在黃土高原上掀起了一場波瀾壯闊的“綠色革命”,讓昔日貧瘠的荒山禿嶺成了綠意縈繞的秀美山川。
“對照過去我認不出了你,母親延安換新衣?!毙凶咴诟锩蠀^,青山依依,綠水環繞,詩人賀敬之《回延安》的美好詩句早已變成了現實。
山川披綠織錦秀
初春的吳起,山峁溝壑間,小草怯生生地探出嫩綠的腦袋,預示著新生命的開始。
“以前光溜溜的山頭,現在綠樹成蔭,野雞、野兔又回來了?!眳瞧鹂h五谷城鎮桐寨村村民奚增順滿是感慨。
地處白于山區腹地,曾經的吳起縣生態環境脆弱,而如今,眼前的景象充滿了無限的希望。
作為全國退耕還林第一縣,2024年,吳起縣堅定不移地逐綠前行,將綠色轉化為發展的寶貴財富,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指引,全面統籌生態修復、資源管護、產業升級以及惠民服務各項工作。
這一年,吳起縣造林綠化成果斐然,完成造林綠化21.9萬畝;螞蟻森林項目順利推進,完成面積達1.2萬畝;退耕還林低產低效林改造穩步開展,完成0.2萬畝;“三北”六期工程有序實施,人工造林、中幼林撫育和退化林修復共計11.5萬畝;人工種草和草原改良成效顯著,完成1.5萬畝;退耕地及荒山不合格面積補植補造全面落實,完成24.6萬畝;義務植樹超百萬株,為大地增添新綠。
在造林種草的進程中,吳起縣還巧妙植入經濟林、林下經濟產業項目,成功打通生態治理與經濟增收的良性循環通道。山杏高接換優試驗成果顯著,山桃、山杏、沙棘等林產品產量突破3萬噸。生態底色愈發濃郁,綠色發展的動能強勁有力,為縣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綠動力”。
造林過上好光景
“雷坪塔,溝垴洼,水土流失年成瞎;地老天荒梁峁禿,糜谷旱得擰麻花?!边@是流傳的一段關于安塞區雷坪塔村的民謠,也是上世紀80年代當地風貌的真實寫照。那時村上不見綠樹,農民們靠天吃飯,生存環境惡劣,村民們日思夜想,期盼過上好光景。
早在延安大規模啟動退耕還林之前,雷坪塔村就有人開始植樹造林。張蓮蓮的父親是林業工作者,他告訴女兒種樹能過上好光景,張蓮蓮把這句話聽到了心里,并用行動去實踐。
1981年村上分田到戶,張蓮蓮和做木匠的丈夫商量:“家門口大片荒山空著,不如種些樹?!边@一種就是40多年。她把自家30畝良田置換成數百畝荒坡地,還承包了村里400多畝荒山,扛起镢頭上了山,種起了樹。
多年來,張蓮蓮用壞了100多把镢頭,穿壞了300多雙鞋,和父母兒孫四代人植樹20余萬棵,造林面積1750畝,讓家鄉的荒山變青山,青山變金山。在她的帶領下,全村95%的荒地都種上了樹,村里發展起6000多畝經濟林,年人均收入超過1萬多元。
2015年,張蓮蓮的兒子王軍創辦了生態農場,在千畝林場發展林下養雞。樹林以及樹林里的蟲子、草籽、苜蓿成了散養雞的最佳活動場所和食物。以張蓮蓮名字命名的“蓮花雞”和土雞蛋迅速受到市場歡迎,讓張蓮蓮一家依靠青山實現了致富奔小康。生態農場自創辦以來,90%以上的用工都是本村和周邊村民,為鄉親們提供了就業崗位。
如今,千畝林場成為雛雞最好的逐食場地,每年出欄散養土雞3萬余只,銷往西安等地的多家超市。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爸矘湓炝忠欢苓^上好光景”這句話,不僅是張蓮蓮家的家訓,也是村民口口相傳的致富秘訣。而隨著村上變美變富,流傳在雷坪塔新的民諺說出了新的幸福感:“雷坪塔,種樹早,滿眼青山風光好;青山產出金果果,家家過上好光景……”
植綠護綠繪新景
春風拂面,在秦晉大峽谷的黃河西岸,懸崖峭壁上的松柏傲然挺立。
延安地處黃河中游、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曾經是黃河流域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曾幾何時,這里黃沙漫天飛揚,水土流水嚴重,農民廣種薄收,放眼望去滿是荒涼。
20世紀80年代,僅宜川縣平均每年輸入黃河的泥沙約為950萬噸。為了更好地治理黃河沿岸的水土流失,當地下定決心大面積植樹造林。
多年來,宜川縣懸崖造林隊連續植樹攔泥沙、造林保水土,種下近4萬畝約280萬棵樹苗,其中1萬多畝樹苗種在水土極易流失的黃河西岸懸崖、陡坡等生態脆弱區,黃河沿岸的片片綠蔭成為一道亮麗的景觀。
可喜的是,據相關水文監測數據顯示,黃河輸沙量比多年平均值減少九成。作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正實現由濁變清的歷史轉變。
黃土地的綠色仍在不斷蔓延、擴展。
3月11日,寶塔區南市街道杜甫川社區組織干部群眾在花豹溝溝口區域開展植樹活動。植樹現場,大家分工明確、通力合作,鏟土填坑、扶苗栽植、夯實土層、提桶澆水,認真完成著每一道工序,現場一派春風吐綠、人聲鼎沸的熱鬧景象。
經過一番緊張勞動,一株株新綠昂然挺立,在和煦的春風中煥發出勃勃生機,為大自然添上一抹新綠的同時,也將綠色希望根植于大家心中?!爸矘浠顒?,不僅為大自然增添了一抹新綠,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收獲滿滿?!鄙鐓^干部李凱說。
在植樹節來臨之際,洛川縣搶抓春時早謀劃,以“植綠護綠”為主線統籌推進植樹造林與森林防火工作。在縣政府廣場上,縣林業工作站的工作人員正在生動地給群眾解讀林業政策、普及植樹造林的意義??h防火隊積極組織防火隊員開展消防專業隊伍春季集訓體能訓練和滅火機實操技能訓練。廂寺川國有生態實驗林場強化護林巡邏,與林區周邊群眾簽訂網格化責任書,筑牢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屏障。
纖纖不絕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
近年來,延安堅持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原則,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推動了延安山川大地由淺綠向深綠轉變的進程,延安成為全國增綠最快的地區,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生態可逆的奇跡,為全國乃至全世界提供了生態修復的“延安樣本”。
如今的延安,山川披綠,林海生金,綠色正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最亮麗的底色——
山川變綠了。森林覆蓋率由1978年的28.7%提高到目前的53.07%(含經濟林),植被覆蓋度躍升至81.3%,成為陜北地區林草資源最富集的區域。
河流變清了。年入黃河泥沙量由1999年的2.58億噸減少到目前的0.31億噸,降幅達88%,河流每遇暴雨泥沙俱下的現象一去不復返。
天空變藍了。揚沙天氣由1999年前的每年27.2次減少到如今1-2次,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增加到2024年的339天,圣地藍已成為一張靚麗名片。
生態變好了。以華北豹、褐馬雞為代表的陸生野生動物達264種,有種子植物1478種,比上世紀末增加了近百種,建成省級以上森林公園8個、自然保護區7個,黃陵和勞山國家森林公園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
群眾變富了。生態建設推動農業產業結構發生深刻變革,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來自林果業、設施農業、生態旅游等產業。2024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712元,比1999年凈增16331元。
延安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延安市林業局先后榮獲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先進集體、全國保護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先進集體、全國森林防火先進集體等榮譽。
林草興則生態興,生態興則文明興。一組組喜人的數據,一項項來之不易的榮譽,是延安人民矢志不渝、篤行實干交出的生態答卷。
造林綠化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更須久久為功、善作善為。延安將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扛牢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政治責任,堅持“擴綠、興綠、護綠”并舉,扎實打好“十四五”收官、謀劃好“十五五”開局,持續推進延安林草生態建設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