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銅陵銅官區創新解決林權歷史遺留問題
安徽省銅陵市銅官區林地面積3.24萬畝,其中2.92萬畝集體林地曾因1982年“三定”時期技術局限,陷入一地多證、權屬重疊的歷史困局。
隨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以推動林權登記提質增效試點為契機,銅官區通過數據整合梳理林權歷史遺留問題,創新林權地籍調查方法,讓山林權屬從“糊涂賬”變為“明白圖”。
六尺巷工作法解決糾紛
在銅官區西湖鎮,活躍著一支“解鈴人”隊伍。這支由老干部、老林農、老專家、鄉賢組成的“三老一賢”調解團,在林權糾紛調解、林業政策宣傳等工作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為強化“三老一賢”調解機制,西湖鎮同步組建了跨部門工作小組,自然資源、農業農村、司法等多部門骨干力量參與,負責歷史檔案梳理與實地勘查取證,實現涉林矛盾糾紛調解由“單打獨斗”轉為“組團作戰”。
在調解過程中,工作小組運用新時代六尺巷調解工作法,嚴格遵循“聽、辨、勸、借、讓、和”六步流程:認真傾聽雙方對林地權屬的看法、訴求和依據,梳理爭議焦點;依據歷史資料、實地調查和政策法規,多方共同分析判斷雙方陳述;“三老”結合本地典故案例釋法明理,自然資源部門同步提供政策參考,引導當事人換位思考;協助雙方尋找利益平衡點,促成合理讓步;監督簽訂和解協議,明確權屬界線并完善林權登記,全程跟蹤協議執行情況。
數字技術打破確權壁壘
在銅官區農林村與義安區興化村交界處的山坳里,技術人員朱家樂操作著無人機,高清影像實時回傳至“三維數字森林”系統,清晰勾勒出爭議地塊的地形地貌。
這場跨行政區的聯合勘界,曾因區劃調整和檔案缺失陷入僵局?!斑^去靠羅盤和皮尺沒那么精準,容易產生糾紛,現在無人機飛一圈,界樁坐標精確到厘米?!敝旒覙方榻B。
銅官區創新采用“檔案回溯 實地勘測”雙軌工作法。一方面通過數字化掃描,將1982年林權證、分山會議記錄等紙質檔案轉化為電子數據,建立林權歷史檔案數據庫。另一方面采用衛星定位、無人機航拍等現代技術手段,實現爭議地塊的地形地貌厘米級精度測繪,確保權籍調查結果圖物一致、證地相符。
同時,銅官區還著力打造林權登記管理信息化平臺。平臺整合地理信息系統(GIS)、衛星遙感、數據庫管理等先進技術,將林權登記的各類信息,包括林地位置、面積、四至范圍、林權所有者信息、森林資源狀況等進行數字化錄入和存儲。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