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全國林草動態 > 林草熱點聚焦 > 正文 站內導航
[]

寫在第31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到來之際

媒體: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張萌
專業號:日月峽資訊 2025/6/17 8:05:23

鑄就生態奇跡 貢獻中國方案

——寫在第31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到來之際

6月,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新疆于田縣鎖邊工程栽種的沙漠玫瑰迎來了盛花期,全長3046公里的綠色阻沙防護帶正孕育著新希望。南下來到四川攀枝花金沙江畔的西佛山,昔日亂石成堆的石漠化荒山,如今華麗轉身,成為滿山蔥郁、鳥語花香的秀美景區。

從沙海茫茫到綠洲遍地、從裸巖荒山到城市綠肺,放眼祖國大地,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創造的生態奇跡正不斷涌現。

荒漠化是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大生態問題。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荒漠化防治工作,將防治荒漠化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加以推進,成功遏制了荒漠化擴張態勢,在全球率先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雙縮減”,塑造了“三北精神”,成為全球增綠貢獻最大的國家和防沙治沙國際典范。

2025年6月17日是第31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今年,全球宣傳主題為“修復土地、釋放機遇”,中國將“科學治沙、興業利民”作為宣傳主題,進一步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堅決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穩步推進荒漠化綜合治理,認真履行國際公約,廣泛開展國際合作,不斷筑牢生態安全屏障,鑄就更多生態奇跡,為全球荒漠化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荒漠化防治成就舉世矚目

內蒙古磴口縣位于黃河之畔,是我國防沙治沙主戰場之一。為遏制境內烏蘭布和沙漠東侵,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磴口人民植綠擴綠戰風沙,建成一條聞名全國的308防沙林帶。通過此后70多年持續治理,使沙漠向西退縮約15公里,形成全球荒漠化防治的“磴口模式”。

磴口縣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是我國荒漠化防治奮進歷程的一個縮影。

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積最大、受影響人口最多、風沙危害最重的國家之一。長期以來,我國把防沙治沙作為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務,努力改善沙區生態,筑牢生態安全屏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國荒漠化防治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科學治沙能力不斷提升、普查監測水平持續提高,通過實施一批重點生態治理工程,沙區生態狀況明顯改善,沙區經濟社會穩步發展,已探索出一條生態保護修復與民生改善相結合的荒漠化防治道路。

不斷完善健全治理制度體系。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高質量推進防沙治沙的總基調,我國不斷完善治理制度體系,出臺《防沙治沙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的意見》,成立國務院“三北”工程協調機制,編制實施《全國防沙治沙規劃》《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和沙化土地封禁保護修復制度方案等,對防沙治沙作出科學安排和周密部署,形成日臻完善的工作體系,為科學謀劃新時代防沙治沙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組織實施重點生態工程。多年來,我國組織實施“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退耕還林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沙化土地封禁保護修復等一批重點生態工程,科學保護沙化土地5.38億畝,有效治理沙化土地1.18億畝。在“三北”工程區,森林覆蓋率由12.41%提高到13.84%,61%的水土流失面積得到有效控制,黃河流域植被覆蓋“綠線”向西推進300公里。近10年,北方地區春季嚴重沙塵天氣次數明顯減少,沙塵天氣總次數較上個10年減少30%。隨著“三北”工程攻堅戰扎實推進,沙區生態狀況持續改善。

探索提升科學治沙水平。實施“三北”工程攻堅戰關鍵技術研發“揭榜掛帥”項目,報請中央科技委審批“三北”工程攻堅戰科技創新專項。統籌利用再生水、微咸水、礦坑水等非常規用水,選用推廣耐干旱、耐瘠薄、抗風沙的樹種草種,推進光伏建設與防沙治沙融合發展,建立26個荒漠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站和15個沙塵暴地面監測站,防沙治沙機械化智能化技術裝備相繼投入應用,防沙治沙的科技創新基因更加強大。完善荒漠化防治領域標準體系,為服務“三北”工程攻堅戰,研究提出國家及行業標準,聯合中國氣象局印發《荒漠化綜合防治和“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氣象保障協同工作方案》,荒漠化防治措施更全面。

持續強化普查監督管理。為掌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現狀及其動態變化,2024年,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聯合開展林草濕荒資源普查,構建“10年一次普查、年度動態監測”的林草濕荒綜合調查監測體系,精準掌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巖溶地區石漠化的最新狀況及動態變化情況。推進林草生態感知系統升級建設,圍繞生態環境優化工程編制國家林草局建設荒漠化綜合防治管理部分可行性研究報告,開展專項沙化土地開發利用監督管理工作。

我國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務3.65億畝,封禁保護面積2794萬畝,呈現出“整體好轉、改善加速”的良好態勢。但是,我國沙化土地面積大、分布廣、程度重、治理難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變。

站在新起點,必須進一步提高站位,瞄準“興業、提質、利民”目標,持續推進荒漠化綜合治理,穩步推進光伏治沙工作,堅持治沙致富并重,不斷開創荒漠化防治事業新局面。

“三北”工程攻堅戰扎實有力推進

1978年,我國啟動實施“三北”工程。經過幾代人近半個世紀接續奮斗,已順利完成前五期建設任務,在祖國北疆筑起了一道抵御風沙、保持水土、護農促牧的“綠色長城”。目前,正在實施“三北”工程六期規劃(2021—2030)。

防沙治沙作為我國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務,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頂層設計更加完善、治理理念更加科學、工作機制更加健全、政策支持更加有力,不僅鑄就了艱苦奮斗、無私奉獻、鍥而不舍、久久為功的“三北精神”,還涌現了王有德、石光銀、牛玉琴、八步沙“六老漢”等一批造林治沙英雄、時代楷模,更培育了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山西右玉、陜西延安、新疆柯柯牙等一批綠色治理典型,成為新時代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動力。

2023年6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巴彥淖爾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發出了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努力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的動員令,標志著我國防沙治沙工作進入了新階段。

牢記囑托擔使命,凝心聚力開新局。新時代“三北”工程建設呈現出依靠行業部門推動向黨委政府推動轉變、分散治理向聯防聯治轉變、擴綠增量為主向增綠提質并重轉變、計劃管理為主向項目管理為主轉變、單點突破向集成創新轉變等“五大轉變”。

兩年來,“三北”工程攻堅戰如火如荼,荒漠化綜合治理有力有效。隨著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科爾沁和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邊緣阻擊戰三大標志性戰役持續深入推進,各路治沙大軍鏖戰沙海,荒漠變綠洲,沙區更美麗。內蒙古累計完成防沙治沙2904萬畝,新疆完成“三北”工程建設任務2834.08萬畝,遼寧累計完成綜合治理任務992萬畝,山西沙化土地已實現基本治理……

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必須始終堅持科學治沙。兩年來,我國不斷加強和推進科學治沙,修編《三北工程總體規劃》,印發“三北”工程六期規劃,出臺各類實施方案和工作措施。三北各地強化聯防聯治,推進綜合治理、系統治理,一批跨區域聯防聯治項目相繼落地,打造示范樣板。

項目是“三北”工程攻堅戰的主要抓手,工程質量是項目的生命線。兩年來,國務院“三北”工程協調機制各成員單位密切配合,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的意見》。國家林草局組建工作專班,成立三個攻堅戰指揮部,召開三大戰役現場推進會,開展包片蹲點,組織聯合調研,幫助基層解決困難。各?。▍^、市)出臺貫徹落實意見,每年發布總林長令,明確年度工作任務、重點和措施。各地創新政策措施,推廣以工代賑、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等新機制,引導央企、國有林場等參與工程建設。

在三大標志性戰役中,各地因地制宜探索科學實用的治理模式。兩年來,科技力量持續賦能防沙治沙工作,國家林草局發布“三北”工程適用林草機械裝備目錄,加快研發林草機械化新裝備,植樹機器人、沙障鋪設機、光伏治沙智能機器人等新裝備新技術紛紛得到推廣應用。中國林科院打造15個科技高地,成立三北工程研究院,發布“三北”工程攻堅戰關鍵技術研發“揭榜掛帥”項目首批十大成果等?!鞍迳习l電、板下種植、板間養殖”的立體化光伏治沙模式迅猛發展,實現增綠、增能、增收一舉多得。以路治沙模式對沙漠進行分割治理,穿沙公路將沙漠分而治之,成為沙區群眾致富路。

堅持治沙和致富相結合,沙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效。兩年來,各地利用沙區獨特資源,適度發展中藥材、優質牧草、經濟林果、沙漠旅游等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實現生態改善和經濟發展相得益彰。沙區生態環境不斷好轉,有效保護了耕地,提升了糧食安全保障能力。華北、東北等糧食主產區基本建成帶片網相結合的農田林網,保護了4.5億畝農田。

防沙治沙,馳而不息。在三北大地,各族人民攜手并肩,共同創造新時代沙海變林海、荒漠變綠洲的防沙治沙奇跡,不斷擦亮“綠色名片”。

深化國際合作貢獻中國智慧

2024年12月,《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召開。在中國館展覽區,我國首次在境外綜合展示、宣傳介紹荒漠化防治和“三北”攻堅戰成果,講述中國人民艱苦卓絕、久久為功的治沙故事,分享在科學規劃、系統治理、產業融合、示范帶動、綠富同興等方面的經驗和案例,向世界展示中國防沙治沙的決心和行動成果。

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蒂奧表示,“中國是世界上防治荒漠化方面最杰出的國家?!薄胺乐位哪闹袊桨?,把長遠規劃目標與有效方法措施相結合,把生態效益與經濟利益相結合,把現代技術與傳統知識相結合,通過積極行動讓土地真正恢復健康?!?/p>

中國自1994年簽署公約以來,認真履行公約責任義務,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履約辦公室,制定國家履約行動方案,積極參與全球荒漠化治理,持續向全球貢獻中國方案。

中國荒漠化綜合防治成效有目共睹?!叭薄惫こ瘫宦摵蠂h境規劃署授予“全球500佳”獎章。公約秘書處3次授予我國“防治荒漠化杰出貢獻獎”,稱贊“世界荒漠化防治看中國”。塞罕壩機械林場分別獲得《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組織的最高榮譽“土地生命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頒發的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之“激勵與行動獎”。中國林科院首席科學家、三北工程研究院院長盧琦榮獲“地球衛士獎”之“科學與創新獎”?!叭珖缶G化女狀元”王志蘭、“百萬森林計劃”婦女代表斯琴格日樂入選《女性主導的抗旱解決方案》全球案例。

荒漠化是全球挑戰,需要各國攜手應對。我國在防治荒漠化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能夠有效幫助有需要的國家在抵御干旱影響、防治荒漠化和土地退化方面取得更大進步。如今,開展荒漠化防治國際合作已成為我國外交工作中一張亮麗的“綠色名片”。

我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荒漠化防治合作,成立了中阿、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在蒙古國、中亞、非洲等地建立防沙治沙示范基地,推動中國衛星大數據服務公約全球數據平臺,為“非洲綠色長城”建設提供技術支持。通過援外培訓、學歷教育、技術交流等多種形式,為亞非拉國家培養了一批荒漠化防治領域的中高級人才和治沙骨干。同蒙古國、韓國、俄羅斯共同推動東北亞防治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網絡發展,支持二十國集團落實《減少土地退化和加強陸地棲息地保護的全球倡議》。連續舉辦了九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促進國際政策對話與交流。主辦婦女與防治荒漠化國際會議,分享中國婦女參與荒漠化防治的成功案例。

在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到來之際,回望中國荒漠化防治的偉大征程,從艱苦卓絕的探索到碩果累累的成就,再到“三北”工程攻堅戰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中國在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同時,也正在為全球荒漠化防治事業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所展現的不僅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對生態文明的堅定追求,更是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張萌)

閱讀 482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