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全國林草動態 > 林草熱點聚焦 > 正文 站內導航
[]

合理利用,全面實現濕地生態價值

媒體: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袁興中
專業號:日月峽資訊 2024/11/18 9:20:46

濕地資源是自然資源、自然資產,更是生產要素,具有稀缺性、公共性和不可替代性。合理利用濕地資源,全面實現濕地生態價值,是濕地保護事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我國國家濕地公園和濕地城市圍繞“保護優先、合理利用,造福人類”的主旨,深入探索濕地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因地制宜壯大“美麗經濟”,創造了許多“濕地 ”典型案例和發展模式,推動新時期濕地保護事業高質量發展。

濕地生態價值體系的多維呈現

濕地為地球生態系統的健康維持和人類福祉作出了重要貢獻。濕地的多維生態價值呈現在生態調節價值、生態支持價值、生態供給價值和文化景觀價值四個方面。

濕地的生態調節價值無可替代。濕地在蓄水防洪、調節氣候、凈化水質、控制侵蝕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是大自然神奇的“海綿”,被譽為“地球之腎”。

濕地的生態支持價值舉足輕重。濕地為眾多生物提供了優良的生境,成為生物多樣性的搖籃。濕地是重要的“碳匯”,在碳循環方面,充分發揮其碳匯價值,對于調節全球碳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濕地的生態供給價值不可忽視。在中國,濕地蘊含著約2.7億噸淡水,占全國可利用淡水資源總量的96%。濕地豐富的生物資源也為人類帶來了諸多福祉。此外,一些藥用濕地植物和特殊的濕地生物材料也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

濕地的文化景觀價值獨具魅力。濕地承載著獨特的地域文化,許多地方的濕地與當地的傳統習俗、民間故事和歷史傳承緊密相連,成為地域文化的重要象征。濕地的美學價值為藝術家和文人墨客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靈感,由此誕生了許多優秀的濕地文學、繪畫和攝影作品。濕地是天然的自然教育基地。

創新濕地生態價值實現機制

近年來,針對不同濕地類型的資源稟賦、生態特征和利用方向,我國各地積極實踐濕地生態價值的實現機制,在濕地生態農業、濕地產品加工、濕地生態旅游、濕地民宿康養、濕地自然教育和城鄉人居環境建設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濕地生態價值實現的寶貴模式。

濕地農業是通過培育濕地動植物產品,為人類提供生產食品及生產原料的一種農業形態。如松嫩平原鹽堿濕地稻-葦-漁復合生態產業模式、三江平原“退耕還濕”蜜源植物生態經濟產業模式、長江三角洲浙南水鄉溫州三垟的“柑-稻-菱”共生濕地農業模式、長江上游山地立體濕地農業模式、濱海紅樹林原位生態養殖模式等。

遼寧省盤錦市的遼河口濕地是我國鳥類遷徙路線上的關鍵區域和西太平洋斑海豹的重要繁殖地。近年來,在加強溫帶濱海濕地生態系統和重要物種保護的同時,盤錦開展了“水鳥友好型”的稻蟹養殖實踐,進行稻蟹共養,在鹽堿地上種出了特色稻米、產出了肥美河蟹,水稻田在春季上水和秋季收割時節為遷徙的鶴鸛類和雁鴨類等提供了重要的覓食場所,昔日的“不毛之地”成為今天的“魚米之鄉”。

重慶市石柱縣所處的武陵山區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區域。石柱縣的黃水鎮和冷水鎮等鄉鎮,過去農民外出打工,該區域大片水田被荒棄。當地政府因勢利導,利用地形條件和林-草-濕一體化的生態本底資源,在荒棄的水田種植莼菜,以“黃連-厚樸”復層混交群落圍合莼菜田,形成“莼菜-黃連-厚樸”農-林-濕復合產業模式,并對莼菜進行精深加工利用。與此同時,利用莼菜田優美的景觀資源開展生態旅游,發展多樣化特色山地濕地生態產業?!拜徊?黃連-厚樸”農-林-濕模式既是獨具特色的山地立體濕地農業,也是山地生物多樣性保育單元,是山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可持續路徑。

各地在充分利用濕地原材料、進行濕地產品加工利用方面也進行了實踐探索。山東省魚臺縣在河灘濕地及采煤塌陷區新生濕地上種植杞柳,全縣的杞柳種植面積達3萬余畝。利用杞柳進行各種工藝產品加工,杞柳產品有柳簾、屏風、柳編種植器、柳籃等100多個系列、2000多個品種,形成了種植—加工—產品—銷售一條龍,年產值達到8億元?!棒~臺杞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申報成功,魚臺縣也被認定為“中國杞柳之鄉”。

我國擁有豐富的濕地資源和獨特的濕地景觀,具備極大的生態旅游開發潛力。近年來,我國以903個國家濕地公園為核心,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濕地生態旅游活動。從東南沿海各省市的濱海濕地,到西北內陸的干旱區濕地;從北方黑龍江省的寒地濕地,到海南省熱帶濕地;從長江三角洲、黃河三角洲的大河三角洲濕地及華東、華北平原濕地,到西南山地和高原濕地,內容豐富的濕地生態旅游方興未艾,形成了以杭州西溪、廣州海珠、常熟沙家浜等國家濕地公園為龍頭的濕地生態旅游網絡。

重慶市率先探索“小微濕地 ”,以小微濕地為抓手,整合生態保育、污染治理、濕地農業、有機產業、生態旅游、民宿康養、自然教育等功能,以“小微濕地 ”助推城鄉綠色發展。重慶市梁平區明月山上的獵神村利用石膏礦開采的礦山塌陷區和廢棄地,建設融水生蔬菜種植、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保護、小氣候調節改善、景觀品質提升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山地梯塘小微濕地,成就了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獵神村返鄉創業的村民打造了“夢溪湉園”“墨林竹院”等精品民宿以及“星空”露營基地等特色民宿,帶動當地村民人均增收2萬元,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之路。

我國各地依托國家濕地公園、各級各類濕地自然保護區等,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濕地自然教育。深圳華僑城國家濕地公園與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隔海相望,是我國唯一處在現代化大都市腹地的濱海紅樹林濕地。華僑城濕地利用其處于大都市腹地的區位優勢,全方位、立體化推進濕地自然教育,開創了“政府主導、企業管理、公眾參與”的自然教育模式。華僑城國家濕地公園以濕地資源為依托開發了多種自然教育課程,多元化課程讓前來參與自然教育活動的公眾,尤其是中小學生深刻體驗到了濕地的魅力。

此外,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重慶開州漢豐湖國家濕地公園、西昌邛海國家濕地公園等,多年來在自然教育設施體系建設、自然教育課程和活動開展、自然教育隊伍培養等方面,不斷開拓和創新實踐,取得了良好的綜合效益。

截至目前,全球43個國際濕地城市中,我國有13個,分別是常德、常熟、東營、哈爾濱、???、銀川、合肥、濟寧、梁平、南昌、盤錦、武漢、鹽城。這些濕地城市不僅濕地資源豐富,濕地景觀獨特,濕地生態系統及生物多樣性得到了良好保護,而且真正實現了城鄉人民共享優良濕地生態空間的美好愿景。

濕地可創造更多福祉和財富

濕地生態價值的實現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的共同努力。當前,我國在濕地生態價值實現方面已經形成了一系列典型案例和經典模式,建立了濕地生態價值實現的機制,不僅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更為子孫后代留下寶貴的濕地生態財富。

今后,我們可在系統分析濕地資源稟賦和價值潛力的基礎上進行濕地生態產品類別劃分,建立濕地生態產品價值評價指標體系和科學的評價機制,制定濕地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規范;創新濕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如濕地碳匯交易模式、濕地生態品牌創建模式等;建立濕地生態產品經營開發機制,促進濕地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態產品的合理開發,讓優良的濕地生態本底產出更多更優質的生態產品,實現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價值最大化。(袁興中)

隨著對濕地生態價值認識的不斷深入和實現機制的不斷完善,我們有理由相信,濕地將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人類創造更多的生態福祉和財富。

閱讀 1190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