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講機里傳來了外勤同事的聲音——“找到新點位,要求定位?!甭牭胶魡?,王琦馬上放下手頭的事情,開始查找。幾秒鐘后,他告訴對方“點位已標記,請繼續尋找新點位”。這一天,是王琦在辦公室值班的日子,也是他為數不多相對輕松的工作時刻。
隊員們在野外巡護
更多的日子里,他會帶領著彝族巡護員穿梭于陡峭的山路和高海拔的森林中進行巡護和監測。他曾在巡護和監測中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靈貓的分布特征,監測到迄今國內最多的大靈貓有效記錄,還曾拍攝記錄了金口河歷史上首張大熊貓的影像照片。
這是第一次在八月林拍到的野生大熊貓
“現在保護區里已經有50多條巡護線路,140多臺紅外觸發相機,每年的巡護里程達到8000公里左右,相當于從北京到成都走兩個來回?!蓖蹒f。
從實驗室里走出來
“我們分析的海量數據就像在撒哈拉沙漠找一粒特定的沙子”
時間回到20世紀90年代末。
彼時,生物科學領域因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推進,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基因組學成為熱門研究方向。年輕的王琦和眾多懷揣科學夢想的年輕人一樣,被這個充滿未知與可能的領域所吸引。從東南大學的強化班,到大三選擇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王琦堅定地認為,自己能在生物信息學中實現自己的追求和夢想。
赴美深造后,王琦在得克薩斯州的一所大學攻讀生物學博士,專注于靈長目動物基因組中重復序列的研究。他每天很早就去實驗室,也經常工作到很晚,滿心期待地想要在“基因組的金礦”中挖掘出重大發現,但現實卻并非他想象得那樣美好。
在讀博士的第四年,王琦的研究陷入“泥潭”。很長一段時間里,盡管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進展卻總是受阻。特別是當法國同窗連續在《科學》《自然·遺傳學綜述》發表論文時,他的重復序列研究卻如墜迷霧?!皩嶒炇业碾x心機24小時不停轉,我們分析的海量數據就像在撒哈拉沙漠找一粒特定的沙子?!绷璩康膶嶒炇依?,王琦經常被焦慮包圍著。
也是在這段時期,面對實驗室里馬達加斯加狐猴的基因樣本,王琦突然意識到自己還從未見過活體:“我們分析著它的生命,卻從未真正觸摸過它?!?/p>
2010年冬天,王琦向導師請了長假,獨自一人踏上了穿越美國48州的旅程。他開著車,帶著帳篷和睡袋,穿梭于各個國家公園。夜晚,在靜謐的帳篷里,他閱讀著約翰·繆爾、瑞秋·卡森的著作,這些文字如同點點星光,照亮了他內心的困惑。
約翰·繆爾對自然的探索與思考,瑞秋·卡森對生態系統細致入微的描寫,都讓王琦深深感受到其中的魅力與力量。他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方向,“那時候我就想,可能我真正熱愛的不僅是生物學的研究,更是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p>
海風下,暮色漸濃。海濱的剪嘴鷗與沙蚤是如何共存?海面下的老鰻與幼鯖又都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活動?潮起潮落,王琦希望自己不只是在書中找到答案,他更希望能夠親自尋找這些答案。
雨林深處的“烏托邦”
“看著雛鳥一點點破殼而出,感受著新生命誕生,所有的疲憊都煙消云散”
160天的旅行很快就結束了?;氐綄W校后,王琦做了一個讓人驚訝的決定——放棄對基因組學的研究,投身生態保護工作。導師和同窗試圖挽留他,“也許再堅持一下就能成功”。王琦謝絕了,這意味著,從研究到保護,他需要從頭再來。
一次偶然的機會,王琦得知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在危地馬拉有一個緋紅金剛鸚鵡保護項目,他毫不猶豫地申請加入。2011年,王琦踏上了前往危地馬拉的旅程,開啟了一段與鸚鵡相伴的經歷。
在危地馬拉北部的佩騰雨林,王琦和團隊肩負著雙重使命:探索金剛鸚鵡的野外巢穴,增加種群數量。當年,無人機尚未普及,王琦和同事們開著單引擎螺旋槳飛機進行低空航拍。飛機拆掉一扇門,王琦坐在上面,單反相機固定在門邊,在雨林上空尋找著鸚鵡的蹤跡。從航拍照片中標記出目標合歡樹后,他們要在地面再找到這些大樹,觀察鸚鵡的筑巢和繁殖行為。
每年2到3月份,王琦和其他隊員就會冒著危險,借助單繩上升技術,爬上20到30米高的大樹,取出特定的鳥蛋,帶回營地人工孵化?,F在回想起來,那是一段既辛苦又充滿驚喜的時光。
雛鳥破殼并非易事,這是一個漫長艱難的過程。小小的雛鳥一點點頂開蛋殼,常常需要一整天的時間,中間還會多次休息,“看著雛鳥一點點破殼而出,感受著新生命的誕生,所有的疲憊都會煙消云散?!蓖蹒f。
雛鳥破殼后,通常都是由王琦親自喂養。每天,他用精心調配的流質食物,小心翼翼地喂進它們的嗉囊。隨著雛鳥羽翼漸豐,學會飛行,王琦和團隊再將它們放回野外的樹洞中,讓它們回歸自然的懷抱。
在雨林的日子里,王琦的每一天都過得自在又滿足。他不僅與鸚鵡相伴,還邂逅了許多奇妙的自然景觀和珍稀物種。第一次爬上高大的合歡樹,鉆出雨林冠層,眼前一望無際的綠色讓他心醉神迷;在夜晚的湖面上,手電筒的光照在鱷魚的眼睛上,反射出星星點點的光芒?!罢嬗X得找到了理想中的烏托邦?!蓖蹒f。
然而,現實很快給了他沉重的打擊。盡管團隊付出了巨大努力,每年為野生種群成功增加的鸚鵡數量卻抵不過一次盜獵。一只非法走私的野生中美洲亞種的緋紅金剛鸚鵡在北美的黑市能賣到2000至3000美元,高額的利潤驅使一條盜獵和走私鏈條的產生。而這根鏈條的終端卻是當地居住在雨林村落里的普通居民。
王琦意識到,單純在雨林中救助鸚鵡,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物種保護的問題,必須直面來自社區和人類的威脅。
從理念到行動的轉變
“不能簡單地禁止,而是要找到雙方利益的平衡點”
八月林地區景色
帶著在熱帶雨林里的感悟,2014年年底王琦回到國內從事生態保護的工作。2019年,他加入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開始負責八月林自然保護區的工作。
桃花源八月林保護地,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極豐富的四川西南山地之間的一個社會公益性自然保護地。這里也是大熊貓涼山種群的重要生態廊道,保護著四川山鷓鴣、大熊貓、大靈貓、珙桐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
保護區外兩公里的林豐村,是金口河區唯一的純彝族村。村民們依靠山區的資源,在保護區內挖藥、打筍、放牧。八月林周邊的社會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社區居民對自然資源的依賴導致了一系列生態問題,挖藥、打筍、打獵、砍伐、放牧等行為屢禁不止。
初到八月林,王琦遭遇了諸多意想不到的挑戰。為了讓居民了解保護區條例,他和團隊將條例畫成四格漫畫張貼在村子里,卻引發了居民的不理解。這讓王琦認識到,作為外來者,想要在這里開展保護工作,首先要打破隔閡,讓居民接納自己。
通過走訪,王琦了解到附近的居民對山林資源依賴程度高,每年都會進山挖藥、打筍等。在打筍的季節,王琦以及其他同事們曾在八月林的打筍區域待了十天,“我們租了老鄉的摩托車,騎進深山。農歷八月雨水多,山路泥濘不堪,即使穿著雨鞋,也經常一腳踩進泥里,連腿都拔不出來?!?/p>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跟著老鄉上山打筍,觀察記錄他們的行為,以及這些行為對大熊貓遷徙及生活環境的影響?!霸谠忌种幸幠>薮蟮娜祟惢顒痈蓴_了當地的生態,影響了大熊貓的遷徙廊道,會讓它們的逐筍移動變得更加困難?!蓖蹒龅氖虑?,就是保護這里的生態少被干擾,保證大熊貓有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
一次次的走訪后,王琦發現居民的行為雖然對保護區造成了破壞,但他們的出發點都是為了維持家庭生計?!耙敫淖冞@種現狀,不能簡單地禁止,而是要找到雙方利益的平衡點?!庇谑?,王琦和團隊成員與居民進行了多次深入溝通,向他們解釋了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同時努力幫助他們找到可持續的生計方式。
在王琦的努力下,居民逐漸理解了至少保護區不會立刻禁絕他們在山上的活動。2021年,王琦提議組織居民開會討論“什么樣的情況下可以進入保護區”,最終在團隊的幫助下,初步制定了一套居民進入保護區的規則。
這些規則不僅考慮了保護區的管理需求,也保障了村民的合理利益,比如允許他們在遵守規定的前提下進行適度的有序的采挖活動。2022年,參與討論規則的居民范圍進一步擴大,規則也從最初的幾條增加到11條,包括進入保護區要登記、用手機記錄軌跡、禁止打獵和亂丟垃圾等。如今,村民們已經習慣了這些規則,保護區內的生態環境開始慢慢改善。
除了上山挖藥、打筍的居民,對于養牛戶、放蜂人等,王琦和團隊成員采取了“一戶一策”的方法,深入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難,制定相應的保護策略。
在這個過程中,王琦和團隊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他們挨家挨戶走訪,詳細記錄每一戶的情況,分析問題,尋找解決辦法。每一次走訪后,他們都會進行集體復盤,撰寫走訪日志,不斷總結經驗,調整工作方法。
用科技解決生態環境問題
“引入低壓脈沖電獸欄,既有效驅趕野生動物,又不會造成致命傷害”
在八月林的工作中,王琦還深刻感受到科技發展對生態保護的影響。近年來,無人機在農業和運輸領域的應用逐漸普及,也在八月林保護區引發了一系列變化。秋季打筍季節,當地的小老板開始使用無人機運輸竹筍,使得運輸成本大幅壓縮,速度大幅提高。但這帶來了新問題。一方面,無人機運輸減少了村民背筍出山的收入來源,讓這些本就只能依賴大山的村民的利益受損;另一方面,無人機的使用使得村民能夠進入更遠、更高、更陡的區域采筍,進一步壓縮了動物的生存空間,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新的壓力。
面對這些問題,王琦積極應對,和管理部門多方商討無人機在保護區的使用規范。
技術的大潮流是無法阻擋的,他和團隊開始思考如何利用科技改善人獸沖突的問題。在八月林,人獸沖突一直是個棘手的難題?!吧鷳B環境中食物鏈的崩塌,豺等頂層掠食者消失,野豬數量泛濫,經常到村民的田里啃食莊稼,給村民造成了損失?!蓖蹒f,盡管政府有野生動物肇事補償,但與村民的實際損失相比,并不能彌補老鄉的全部損失。
于是,村民們為了保護莊稼,就會在田邊下套、設夾子,這不僅容易傷到人和其他動物,還加劇了人獸之間的矛盾,影響了保護成效。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王琦和團隊引入了低壓脈沖電獸欄,“這一科技產物利用蓄電池和鐵絲圍成防護區,當動物觸碰時會產生瞬間低壓脈沖,既能有效驅趕野生動物,又不會對動物造成致命傷害?!苯涍^在田邊的試點和推廣,低壓脈沖電獸欄取得了顯著效果,野豬不再輕易進入農田,人獸沖突得到了緩解,村民對保護工作的態度也進一步轉變。
“居委會主任”的成就感
“這里的人們需要的不僅是物質幫助,還有教育、醫療、文化等支持”
在八月林社區,王琦收獲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如今的他,甚至被朋友稱為八月林的“居委會主任”。曾經,組織村民開會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通知9點半開會,10點半人都來不齊,村民們對保護工作也不理解,見到工作人員就躲。
現在,每次組織村民大會,能聚起60多人,大家不僅相對守時,還積極參與討論保護區的事務。村民們對王琦和他的團隊態度也發生了轉變,從最初的躲避到現在主動打招呼、遞水,這讓王琦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價值。
村里的老人廖正雄,曾經是個打獵的酒鬼,不受村民待見。王琦和團隊通過社區走訪,了解他的生活狀況,幫助他解決實際問題,逐漸贏得了他的信任。后來,廖正雄不僅不再打獵,還主動幫團隊盯著村子,一旦發現有外人來打鳥、打獵,就會及時通知他們,這種轉變讓王琦感到欣慰。
對于未來,王琦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力量關注到八月林保護地,關注到這些為了保護自然生態而做出犧牲的人們。他深知,一個保護組織的力量是有限的,解決當地的問題、推動生態保護和社區發展,需要政府、學校、社會組織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斑@里的人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幫助,還有教育、醫療、文化等多方面的支持。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p>
王琦和他的團隊2023年的巡護日志顯示,大熊貓活動軌跡僅向核心區外擴展了2公里,這是他們踐行社區共管模式交出的答卷。王琦用15年時間驗證著一個樸素的道理:最好的保護不是畫地為牢,而是讓人與自然在相互成全中,聽見彼此的心跳。
同事眼中的王琦
“他不是來‘鍍金’的而是真正來做事的”
王琦的同事劉輝第一次見到王琦,最深的印象是人特別瘦。在同事中,他的體脂率是最低的。劉輝還擔心過,王琦這體格能不能適應長時間爬山的工作,可后來發現,她大錯特錯。
這些年來,王琦的腳步丈量了八月林的每一片山林,用汗水守護著這里的一草一木。爬坡上坎、蹚水過河,餓了吃干糧,累了坐地上,在山中搭帳篷過夜是家常便飯。
隊員劉菲覺得王琦做事特別投入,是發自內心地喜歡保護區的工作,“在保護區,白天他和大家一樣上山下鄉,晚上他還要處理監測數據、撰寫報告?!眲⒎普f,他們上班是兩班倒,每名隊員都有休息的時間,只有王琦一周七天都會在保護區。
同劉菲不一樣,彝族隊員本取佩服王琦的是,“城市里來的高材生,愿意扎根在咱這條件不好的山區”。2020年,八月林地區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山洪,村里十幾戶人家的房屋被沖毀,王琦團隊在山上整整被困了兩天?!霸谔映鲭U境后,王琦顧不上休息,立刻買來了衣服和鞋子,返回道路損毀的山里去看望受災的村民?!北救≌f,他沒想到王琦不是來“鍍金”的,而是真正來做事的。
從2019年至今,王琦和隊員們每年在保護區堅持進行巡護。2023年,王琦被評為敬業奉獻的“樂山好人”和“四川好人”。
王琦如今是桃花源八月林保護中心主任。2013年,正在得克薩斯州的大學里攻讀基因組學博士學位的他,選擇休學前往危地馬拉參與野生動物保護。2014年,王琦回到國內從事生態保護工作。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