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是大家庭,種類繁多,分布廣泛,數量可觀。人類的日常碗里杯中,少不得豆科植物影影綽綽。那么,此豆彼豆,性情和趣聞,必定不少。
本文涉及的兩種豆科植物,是在秦嶺中低海拔隨處可見的“雜草”豆,希望以此拋磚引玉,感悟植物的智慧和策略,以及由此延伸的植物故事?
兩型豆 (Amphicarpaea edgeworthii Benth)和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均是豆科蝶形花亞科一年生纏繞草本,常見攀爬至高墻、大樹、石坎,視其為綠籬便是綠籬,視其為雜草便是雜草,視其為藥材便是藥材,均可當優質牧草。這兩種有故事的豆兒,形態特征非常近似,綽約裊裊相近,立足之資各異,生存之道殊路,啟智之本同歸。
兩型豆是兩型豆屬常見植物,分布在300-1800米海拔區間內的坡坎地帶,平原地帶未見生長。兩型豆的最顯著特征是在地上和地下均能發育成熟出果實,是典型的地上/下兩型結實類型。
目前,常見的兩型豆的影像,是著生在葉腋處的花構件,以及由此發育成熟的豆莢,即是地上結實植物。在野外,很容易將兩棲豆從群草中“揪”出來:近掌狀的羽狀小葉三出,由完全花結出的莢果扁平且微彎,整個是株型外形極似我們日常菜園中的四季豆。
繼續仔細觀察兩型豆的花期植物特征,會發現在植株的莖長出地面處,還開著另一種類型的沒有花瓣的閉鎖花。這種閉鎖花的柱頭伸長且向花藥彎曲,通過自花授粉而結實。如果挖地十數公分,就能發現這種普通的“凡草”,原來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地下豆莢??梢?,成語“斬草除根”以示徹底根絕,當遇到兩型豆,來年就發生冤假錯案了。
兩型豆的這兩種在大小和外表有明顯差異、休眠期不同的種子均能正常發育,都能長成正常的兩型豆植株。這就是它的繁殖策略,也是它的生存智慧。
由于兩型豆的獨特發育方式,使它成為植物發育生物學研究的一種模式植物,對育種學具有獨特意文。兩型豆屬植物與大豆屬植物的形態特征非常相似,在親緣關系上也非常近,科學家希望找到控制兩型豆屬植物發育方式的性狀基因,使得大豆地上結果,地下也結果,以此來提高豆類作物的產量。
兩型豆的粗蛋白、鈣磷含量較高,具有較高的飼用價值,是優質牧草;種子含異黃酮類化合物,具抗炎、抗氧化、抗腫瘤、抗菌等作用。
大自然中,奧秘無窮。只有不斷認識和探索,不斷認知規律,才能有高效利用資源,從而不斷提升生活質量。
野大豆為豆屬植物,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物種,分布于150-2650海拔區間內的林下、溝旁、河邊等。它的最高光的特點有兩條:同時具有抗病、抗旱、抗寒、喜陽、耐蔭、耐鹽堿、耐瘠薄、種子蛋白質含量高等多種優良特性;與大豆栽培種相比,野大豆根系小,根瘤菌數量多。
上世紀七十年代,一個國外民間友好交流代表團在中國內陸活動,代表團中有一位農作物育種專家,稍稍收集到一棵野大豆的種子,這棵野大豆標本成為美洲大陸大豆的未來的“祖師爺”,編號為PI407305。據說,后來,西方植物學學以其他事由進入秦嶺,再將野大豆標本帶出中國海關。
若干年后,孟山都公司獲得來自中國的野大豆標本,運用分子生物學技術進行檢測和分析研究。1998年10月1日,該公司向美國專利局提交了一項名為“高產大豆及其栽培和檢測方法”的專利申請,數年后,國際知識產權組織(WIPO)公開孟都山公司要求101個指定保護國家共64項權利要求的專利申請,部分權利對象和要求為:與控制大豆高產性狀的基因有關的“核酸分子標記”;所有含有這些“核酸分子標記”的大豆(包括栽培和野生大豆)及其后代;生產具有高產性狀的栽培大豆的育種方法,凡被植入這些“核酸分子標記”的轉基因植物,如苜蓿、大麥、小麥、燕麥、卷心菜、棉花、大蒜、油菜、洋蔥、亞麻、花生、豌豆、胡椒、馬鈴薯、米、黑麥、大豆、高粱、草莓、甘蔗、甜菜、番茄、向日葵……
利用在他國采集到的重點保護野生物種野大豆作為育種材料,培育出大豆新品種,從面躍居世界最大的大豆輸出國,并壟斷了國際市場,竟然有如此寬泛的權利和要求?
野大豆是中國特有種,中國對由本國特有種而衍生出的新物種,理當有話語權!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