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漠化山區的褶皺間,富寧縣谷拉鄉用一片桑葉、一盒蠶繭,在嶙峋石縫間“織”出了致富路。曾經背著行囊遠赴廣東的農民工農星敏,如今聽著蠶寶寶啃食桑葉的沙沙聲,在家門口捧起了“金飯碗”:去年養蠶收入18萬元,今年預計突破20萬元。這串數字如蠶繭抽絲般,緩緩拉開了石漠化山區蛻變的序幕。
谷拉鄉谷桃行政村龍金小組曾是典型的“石頭村”,20個村小組散落于巖石裸露的山坳里。農星敏記得,他在廣東肇慶的工廠務工時,一年到頭賺的錢剛夠糊口。轉機來自廣西工友的一句話:“老家石縫里種桑養蠶,日子比打工滋潤?!?/p>
2019年,他帶著妻子揣著孤注一擲的勇氣回鄉,在石縫里刨出50畝桑園,又跑到廣西靖蹲在蠶房里學技術。如今他家蠶房里,雪白的蠶繭堆成小山,“一個月養兩批,今年前三批就賣了5萬多元?!鞭r星敏黝黑的臉上笑出褶子,“比在工廠熬日子強多了,娃還能在身邊讀書?!?/p>
農星敏家墻上貼著的養蠶日志,成了村民眼里最鮮活的“致富指南”。谷桃小組村民閉秀愛今年跟風試養第一批蠶,就賣了8000元:“桑樹才種3畝,明年擴到20畝,賺頭肯定更足?!?/p>
谷桃村養蠶戶從1戶擴展到22戶,今年新增17戶種桑人,明年預計達39戶,年收入將突破150萬元。這股“桑蠶熱”還燒到了平蒙、多貢等3個行政村,50余戶村民跟著織起蠶繭網,2025年預計產值超200萬元。
“光賣蠶繭不夠,得讓產業‘長翅膀'?!毕乱徊?,谷拉鄉將積極爭取項目支持,開展招商引資,擴大產業規模、提升養殖技術,并延伸產業鏈。同時,結合當地紅色文化資源,打造桑蠶種養殖、文化體驗等鄉村旅游項目,讓桑蠶產業成為谷拉鄉一張亮眼的特色產業名片。
夕陽掠過山梁,農星敏正給新一批蠶寶寶撒桑葉,蠶箔上的小家伙們搖頭晃腦,仿佛在石縫間編織著細密的希望。這片曾被認為“長不出未來”的土地,如今正用桑蠶產業做筆,在綠水青山間寫下最生動的鄉村振興注腳:當桑葉遇上蠶繭,石縫里也能開出“致富花”。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