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錫林郭勒盟曲家灣村退耕還林項目區。
1966年,赤峰縣村民在補植農田防護林。
1973年,呼和浩特市直屬機關干部在大青山植樹造林。
1975年4月,磴口縣村民用駝隊拉樹苗治理烏蘭布和沙漠。
1982年7月,扎魯特旗農民正在給樹林打防蟲藥。
2003年5月,渾善達克沙地綜合治理——埋設沙障。
1999年8月,巴彥淖爾市飛播造林。
1997年11月,修通的庫布其沙漠穿沙公路。
2017年7月,生態好了遺鷗又回來了。
2015年7月,生機盎然的烏珠穆沁草原。
作為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內蒙古的生態治理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三北”防護林建設、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國家重點工程先后在內蒙古落地生根。風沙,干旱,生態環境脆弱,全區生態建設卻以每年超過千萬畝的速度向前推進。輝煌成就背后,凝結著內蒙古各族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展示著內蒙古人的責任和擔當。
內蒙古的沙地就這樣一點一點被染綠,占全國總人口不足1.8%的內蒙古人,完成人工造林面積超過全國人工造林總面積的10%,治理風沙危害土地面積超過全國風沙危害土地總面積的10%,有效地保護了自治區的生態資源。
數據是最直觀的反映。據第五次全區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情況顯示,我區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自2004年開始減少以來,已經連續10年保持了雙縮減,凈減少3432平方公里,全區近8000萬畝農田、1.5億畝基本草牧場受到林網的保護,2.6億畝風沙危害面積和1.5億畝水土流失面積得到了初步治理。
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的完美逆襲,靠的是內蒙古人誓用綠帶鎖沙龍的堅定信念,靠的是全區上下橫下一條心捍衛綠色、保護生態的堅定執著和汗水揮灑。在內蒙古這片熱土上,到處激蕩著綠色的情愫,綠色必然會成為內蒙古最耀眼最珍貴的底色和價值。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