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地方林草動態 > 四川 > 正文 站內導航
[]

權威發布|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關于全面做好新形勢下森林草原火災預防工作的通知

媒體:四川林草  作者:佚名
專業號:武勝縣林業局 2025/3/27 17:27:56

 

各市(州)林草主管部門,大熊貓國家公園各管理分局:

為深入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切實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針,推動加快解決兩個普遍性突出問題,切實做好新形勢下森林草原火災預防工作,結合我省林草工作實際,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統籌人員調配,持續抓好防火巡護

( 一)護林員巡護。國有林草單位、鄉鎮(街道)人民政府加強護林員考核和監督,適時調整優化護林員〔含各類護林(草)人員)〕結構,定期開展護林員業務培訓,督促用好“四川省森林草原火情監測即報系統”(以下簡稱即報系統),按照既定區域和路線開展巡護,履行護林防火職責;推行防火期因工增酬、基礎報酬和考核獎勵掛鉤等機制,保障護林員勞動報酬。

(二)專業撲火隊伍巡護。各級專業撲火隊伍要以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林草結合地帶、林農交錯地帶和林牧區在建工程等區域為重點開展經常性巡護,高火險期要靠前駐防、帶裝巡護、加密頻次;積極配合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開展火災隱患排查整治、制止野外違規用火行為;與毗鄰縣、鄉、村加強聯防聯巡,做好信息共享、宣傳互動、聯合處置等工作,做到有火共撲、無火共巡。

(三)林草干部職工巡護。各級林草主管部門干部職工要積極下沉到林牧區,開展明察暗訪,指導督促相關地方和單位嚴格落實分區分級精準防控措施,必要時24小時蹲點值守、靠前辦公;國有林草單位要在責任區、重點部位開展巡護,主動排查解風險隱患,必要時全員到崗,加大巡護力度。

二、深化源頭治理,織密火源管控網絡

(四)嚴格用火審批。堅持“疏堵結合”,依法做好防火期防火區內防治病蟲鼠害和凍害、施工作業、計劃燒除等野外用火審批服務,會同相關部門督促用火責任主體嚴格遵守安全管理規定、認真落實防火措施要求、熟練掌握應急處置流程;合理引導民風民俗、宗教活動等用火行為,嚴防失火、跑火;科學組織計劃燒除,周密制定實施方案,精準確定燒除區域和方式,明確監督主體。

(五)加強用火監管。重點加強祭掃用火、農事用火、林牧區施工生產用火和景區野外用火管理,全覆蓋開展林牧區施工生產用火實地檢查,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加強林緣周邊散墳、墓區、陵園等祭掃用火,林農交錯地帶農事用火和景區野外用火等行為的日常監管;推動屬地鄉鎮(街道)、村(社區)拉條掛賬管理林牧區散居農戶、自發搬遷戶、采摘放牧人員、未成年人、智力障礙等重點人員和外來人員,把防范措施落實到每個村落、每個林區。

(六)嚴查違規用火。堅持依法治理、從嚴管控,對在防火期防火區內未經批準的野外用火行為,依法依規進行處理;健全執法制度機制,指導鄉鎮(街道)學好用好防火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法定職責,嚴厲制止、打擊野外違法違規用火行為;深化部門聯動,會同公安部門完善行刑銜接機制,提高火案查處的協同配合質效。

(七)嚴防火源進山。加強林區卡防點管理,規范開展進入防火區人員車輛檢查,嚴格實名登記和收繳火種;高火險期,督促指導國有林草單位、鄉鎮(街道)落實防火令、禁火令要求,對森林火災高風險區域實施封禁管理,嚴禁一切野外用火;加強林牧區居民生活用火安全提醒,嚴防“家火上山”。

三、抓實日常檢查,動態排查整治隱患

(八)抓實常態化檢查。針對林下林緣可燃物超標、林牧區野外用火、林牧區施工作業、設施設備故障、?;穬\等風險環節,開展經常性隱患排查,全面準確掌握轄區隱患;對存在的隱患拉條掛賬,明確時間、地點、問題、人員等“四個關鍵”,并及時移交責任單位予以限期整改。

(九)把握重點環節。突出高火險區、高森林火險期,緊盯林牧區輸配電設施和軍事設施等重要設施、加油站和炸藥庫等?;穾靺^、城市面山和村莊周邊等人口密集區、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等重要生態功能區、林牧區建設施工現場和旅游景區等人為活動頻繁區,以及歷年森林火災頻發區等區域及其周邊,深入開展排查整治,把難以發現的隱患查到位、難以預見的風險防到位,堅決防止重點目標、設施和區域失管失控。

(十)堅持動態清零。 壓緊壓實地方政府、行業主管部門、林牧區生產經營單位風險隱患排查整治責任,加強一線檢查督導,確保責任落實到位、風險排查到位、隱患整治到位;對排查出的各類隱患,實行“責任制 清單制 銷號制”管理,即查即改、限時整改;對已完成整治的隱患要開展檢查驗收和“回頭看”,確保問題見底清零。

四、做好宣傳教育,切實筑牢人民防線

(十一)抓實常態化宣傳。推進防火宣傳教育常態化、全覆蓋,開展森林草原防滅火宣傳月、宣傳周、“開學第一課”等活動,推動防火法律法規和防火知識常識“五進”(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單位、進家庭),全面培塑群眾防火責任意識,樹牢森林草原火災可防可控的科學理念。

(十二)聚焦重點宣傳。傳統祭祀節日、高火險期、農事用火高峰期以及“3 ·30”等重要敏感時段,加強文明祭掃、文明旅游、依法用火宣傳教育;針對重點林牧區、各類自然保護地、旅游景區等重點區域,制作宣傳標語、標牌,組織防火講解提示;針對自發搬遷、散居的林牧區群眾和未成年人等重點人群,倡導移風易俗,調整用火習慣,強化監護人的宣傳教育。

(十三)豐富宣傳形式。用好電視、短信、“村村響”廣播、流動宣傳車、標語標牌等傳統手段,用活微博、微信(小程序)、短視頻等融媒體平臺,推出系列防火宣傳產品,推廣將防火工作作為平安家庭、最美家庭等評選內容,持續提高群眾的關注度和參與度;加強正反面典型宣傳,深入挖掘基層實踐經驗、亮點成效和感人事跡,及時曝光違法違規野外用火案件,加大以案示警、以案說法頻次,引導廣大群眾自覺文明用火、規范用火、安全用火。

五、加強設施建設,不斷夯實硬件基礎

(十四)探索實施生態防火工程。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林施策,區分防護林、特種用途林、用材林、經濟林和能源林等不同林種,以及喬木林、竹林、灌木林和草本等不同植被類型,科學實施森林經營;積極開展耐火樹種選育推廣,探索通過造林更新、森林撫育、林分改造、林木采伐、草種改良等措施,大力營造混交林、耐火阻燃林、防火林帶,不斷優化林種、樹種、草種和林草生態系統群落結構,多措并舉提升林草生態系統耐火阻 燃能力。

(十五)加強林火阻隔系統建設。結合河流、溝壑、濕地、沙地等自然阻隔帶,在林草資源保護價值高、重要保護目標等部位以及城鎮周邊、山腳田邊地帶統籌規劃和構建各類道路、水渠、生土帶、防火溝(線)等工程阻隔帶,利用難燃植物構建生物阻隔帶等林火阻隔系統,有效降低森林火災發生概率、阻隔火災蔓延、減少火災損失。

(十六)推進林區防火道路建設。區分各地地形條件、交通狀況、森林資源種類和分布、防火等級、火災發生規律等實際情況,適時將林區防火道路建設納入本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與鄉村振興、農村公路建設、林業產業基地建設、營林生產、生態旅游發展等緊密結合、統籌規劃;定期開展防火道路巡檢巡查,針對季節氣候、地理環境等做好養護工作,確保遇有情況能夠通行使用。

(十七)做好“兩點一哨”建設。森林草原火險較高的地區,按照應建盡建的原則,在人為活動頻繁的林區要道口建設相對固定工作用房的卡防點,配備滿足全天候值守的必備生活和工作設施;在高火險區、森林草原資源豐富區,建設滿足不少于15名撲火隊員駐守的前置駐防點,配齊食宿、駐訓、備戰等基本生活、撲火物資;選擇視野開闊、便于觀察的制高點,建設全天候值守的火情瞭望哨,配備望遠鏡、煙霧信號彈、對講機等裝備。

(十八)加強以水滅火設施建設。充分依托河流、小溪和現有水庫、堰塘等資源布局規劃,增建蓄水設施,實現就近就便取水;結合林區道路、農業灌溉、生活供水建設,在有條件的國有林場、森林類自然保護地以及火災易發多發區新建消防水池、消防水罐、消防水井等設施,配備供水輸水車輛、高壓泵等設備,穩步實現重點林區以水滅火網絡全覆蓋。

六、完善力量建設,提升早期處理能力

(十九)早期處置力量標準化。按照“以村建隊、以山布防、有火滅火、無火防火”的原則,高、中火險縣(市、區)分別組建不低于100人、50人的縣級綜合應急救援隊伍,森林防火重點鄉鎮(街道)組建不少于30人鄉(鎮)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其他鄉鎮(街道)組建不少于10人的鄉(鎮)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各有林村(社區)組建不少于5人的村(社區)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建強做實火情早期處理力量;國有林草經營單位按照管護面積組建相應的火情早期處理隊伍。按照人均面積不低于10平方米的標準加強防撲火隊伍營房、訓練場地及附屬設施建設,滿足隊伍工作、生活需要。

(二十)執勤訓練管理規范化。明確工作任務,各類早期處置力量主動承擔火情早期處理、防火巡查、防火宣傳等工作,平時,原則上70%的精力用于日常防火,30%的精力用于技能訓練,高火險期,開展帶裝巡護、靠前駐防;每年集中整訓時間不少于5天,聯演聯練不少于3次,尤其要注重以水滅火演練,力爭實現從責任區發現火情30分鐘內組織水泵抵達火場供水滅火;強化績效考評,各類森林草原防撲火力量的履職能力、履職成效與個人收入、辭聘掛鉤,并按規定給予一定榮譽和就業保障。

(二十一)物資器材配備機械化。縣(市、區)、鄉鎮(街 道)、村(社區)和國有林場、各類自然保護地要建立防火物資庫,根據森林面積大小、防火隊員人數,配備與之相適應的消防車、巡護摩托車、風力滅火機、防火服、2號工具等裝備;重點加強以水滅火裝備建設,高火險區的鄉鎮配備不少于5臺水泵5000米水帶,國有林場、各類自然保護地配備不少于3臺水泵3000米水帶,村(社區)配備不少于1臺水泵1000米水帶,以及其他背負式噴水滅火裝備;注重各類裝備日常保管、維護更新,確保始終處于良好狀態。

七、突出科技賦能,強化技術防范質效

(二十二)推動監測預警精準高效。在火情監測、火險預警中普及應用先進技術手段,持續整合各級林火視頻監控系統,統一接入全省即報系統聯網運行,開展視頻監控智能化改造,提高地面感知能力;拓展衛星探測手段,區分地域、晝夜、季節等環境因素,動態調整優化衛星系統運行機制;深化全省森林草原火災風險普查數據運用,不斷提高火災風險識別、預測的精細化、數字化水平。

(二十三)拓展日常防范方法手段。務實管用開展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運用,深入推進穿越林區的35千伏及以下配電線路森林火災風險精準識別研究運用,系統管控林區中低壓線路安全風險,黝力實現“林電共安”;展開林下堆積物綜合利用,逐步推動由政府管理向社會參與轉變,有效緩解森林防火壓力;持續搞好航空護林,積極探索推廣多種無人機型在復雜地形、極端氣象和夜間等條件下的實地運用。

八、緊盯責任落實,營造齊抓共管局面

(二十四)推動林長巡林。積極發揮林長制辦公室牽頭抓總作用,定期向林長匯報防火工作開展情況;常態請示各級林長開展責任區域內的巡林督查,提出巡林建議、優化巡林方案,針對重點時期、重要節點、敏感區域及問題多發頻發的地區,加密巡林頻次、適時下沉一線,確保巡林實效;對本行業系統無法化解的風險隱患、矛盾問題,及時報送各級林長統籌解決,最大限度消除火災隱患。

(二十五)加強日常監管。各級林草部門要做好“專業防”,當好本級黨委、政府的參謀助手,發揮好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成員單位作用,積極主動提出工作建議;加強行業監督管理,督促指導國有林草單位認真開展防火巡護、火源管理、日常檢查、隱患排查整治、宣傳教育和火情早期處理等工作。

(二十六)完善考評機制。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推動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納入安全生產和消防考核,將森林草原防滅火的指標(森林草原火情監測系統使用率、火情熱點核查反饋準確率、重大風險隱患排查整改率等)、措施等納入地方黨委政府目標考核、林長制考核指標體系,對落實工作不力的依規依紀依法嚴肅追責問責,進一步壓緊壓實各方責任,落實落細防控工作。

閱讀 550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