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6月15日在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的滇金絲猴。新華社發(彭奕凱 攝)
清晨,在位于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的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響古箐片區,數十只滇金絲猴正在樹冠間輕盈跳躍、嬉戲玩鬧。這些被譽為“雪山精靈”的滇金絲猴,是我國特有的一級珍稀瀕危保護動物,終年生活在海拔2500米至4700米的高山密林之中。
自1983年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成立,工作人員便與這些“雪山精靈”結下深厚情誼。為了讓猴群更安穩地繁衍生息,保護區工作人員帶領護猴隊,通過科學補充食物等方法耐心引導,歷經多年不懈努力,成功將猴群從3500米以上的高寒區域,逐步引導至海拔更低、環境更適宜的森林地帶。
2019年,云南省建立起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白馬雪山的守護者們肩上的擔子更重了:為摸清保護區內滇金絲猴動向,他們開展種群監測與跟蹤記錄;為守護滇金絲猴安全,他們加強日常巡護與野外救助;為應對植被恢復力減退、猴群食物短缺等挑戰,他們投身滇金絲猴食源性植物育苗……每一項工作,都浸潤著他們的汗水與期盼。
高??蒲腥藛T也是滇金絲猴們不可或缺的“朋友”。西南林業大學、西華師范大學等高校的科研團隊,年復一年派出成員扎根深山。隊員們常常一年一輪換,接力進行長期追蹤觀測。他們風餐露宿,扎實記錄著猴群生活的點滴。這些日積月累的數據,為滇金絲猴研究與保護提供了無可替代的科學支撐。
在保護區工作人員、科研團隊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呵護下,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然成為滇金絲猴安居的樂園。統計數據顯示,保護區內的滇金絲猴種群數量已從1985年的約540只增長至如今的約2800只,占全國滇金絲猴數量的65%以上。
這是6月15日在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的滇金絲猴。新華社發(彭奕凱 攝)
6月15日拍攝的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華社發(彭奕凱 攝)
6月15日,西華師范大學研究生使用望遠鏡觀測滇金絲猴。新華社發(彭奕凱 攝)
這是6月15日在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的滇金絲猴。新華社發(彭奕凱 攝)
這是6月15日在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的滇金絲猴。新華社發(彭奕凱 攝)
這是6月15日在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的滇金絲猴。新華社發(彭奕凱 攝)
這是6月15日在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的滇金絲猴。新華社發(彭奕凱 攝)
這是6月15日在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的滇金絲猴。新華社發(彭奕凱 攝)
6月15日,西華師范大學研究生在保護區內安裝用于記錄聲音的鳴聲記錄儀。新華社發(彭奕凱 攝)
6月15日,西華師范大學研究生在保護區內記錄滇金絲猴活動軌跡。新華社發(彭奕凱 攝)
6月15日,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救助站拍攝記錄被救助的滇金絲猴狀況。新華社發(彭奕凱 攝)
6月15日,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準備滇金絲猴食用的松蘿。新華社發(彭奕凱 攝)
6月15日,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救助站內查看滇金絲猴食源性植物育苗生長狀況。新華社發(彭奕凱 攝)
6月15日在白馬雪山保護區成果展廳拍攝的歷代保護區工作人員所使用的部分設備。新華社發(彭奕凱 攝)
6月15日,游客在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滇金絲猴合影。新華社發(彭奕凱 攝)
來源:http://yn.news.cn/20250617/33b5d329f8b647a9b39375ccf42b9619/c.html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