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富寧馱娘江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聚焦德保蘇鐵、叉孢蘇鐵等瀕危物種保護,通過科技攻關破解繁育難題、科學推進野外回歸、構建多元共治保護體系等舉措,讓這些"植物活化石"重現生機,為滇東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增添亮麗一筆。
(圖為培育擴繁基地的蘇鐵幼苗)
科研攻關破瓶頸,瀕危蘇鐵獲新生。針對德保蘇鐵、叉孢蘇鐵自然繁殖率低、種子萌發困難等問題,富寧馱娘江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聯合云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組建科研團隊開展技術攻關。經過三年不懈努力,科研人員通過模擬原生境溫濕度、優化種子層積處理工藝等創新手段,成功將德保蘇鐵種子萌發率從30%提升至78%,累計培育德保蘇鐵幼苗1.2萬余株、叉孢蘇鐵幼苗1500余株。如今,保護區內郁郁蔥蔥的蘇鐵幼苗茁壯成長,為后續野外回歸儲備了充足的優質種源。
(圖為用于植樹的蘇鐵幼苗)
精準回歸擴種群,原生境中煥新綠。以“適地適樹”為原則,富寧馱娘江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在剝隘片區建立蘇鐵野外回歸示范基地,通過“網格化定植 精細化管護”模式推進規?;N植,建立“季度巡檢 月度記錄”管護機制,動態監測記錄回歸蘇鐵幼苗生長數據。2023年以來,累計在原生境回歸定植德保蘇鐵8850株、叉孢蘇鐵1200株,成活率達95%,形成全州最大的叉孢蘇鐵、德保蘇鐵人工恢復群落。
(圖為工作人員在保護區栽種蘇鐵幼苗)
多元共治筑屏障,保護體系再強化。構建“黨建引領+科研支撐+社區聯動”的多元保護體系,組建黨員生態哨兵隊伍1支,劃定黨員蘇鐵責任林60畝,聘請14名村民擔任生態護林員,深入20個村寨開展“蘇鐵保護進萬家”活動,發放科普手冊2000余份,帶動50余名群眾參與蘇鐵幼苗澆水、病蟲害監測與防治等工作,有效增強群眾保護意識,讓蘇鐵保護深度融入生態修復實踐。
從德保蘇鐵的規?;貧w到叉孢蘇鐵的首次野外重生,富寧馱娘江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用科學與堅守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未來,管護局將繼續以科技為筆、以生態為卷,書寫更多關于生命延續的綠色篇章。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