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植樹工人在演示甘草平移機械化種植技術,甘草從豎著長改為橫著長,綠化覆蓋面積從0.1平方米擴大到1平方米。
圖為庫布其生態光伏示范基地,采用生態光伏治沙技術,板上發電,板下種草,板間養羊?!?/p>
烈日炎炎。距離北京800公里的內蒙古庫布其沙漠,沙柳、楊樹、樟子松、胡楊等沙漠耐旱植物郁郁蔥蔥,在一個個低緩的沙丘周圍形成一道道綠障;七星湖在耀眼的陽光下閃著粼粼波光,偶爾有天鵝在湖面低飛。沙漠、綠洲與湖泊,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經過近30年的治理,庫布其沙漠已經由飛鳥難越的死亡之海變為鳥語花香的綠洲。
世界治沙看中國,中國治沙看庫布其。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認為,庫布其治沙取得成功的關鍵,就是堅持不斷地創新,與時俱進地創新,分秒必爭地創新,技術、機制和理念方面的創新成為庫布其治沙模式的核心價值。
科技創新:為沙漠治理提供技術支撐
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大大提高了治沙效率,庫布其1.8萬平方公里沙漠,已經綠化6000多平方公里
在一個驕陽似火的下午,在庫布其沙漠腹地一塊平緩的沙地上,68歲的植樹工人板定開著一輛拖拉機,向來訪者演示甘草平移機械化種植技術,甘草苗隨著栽植機移動被橫著深埋在沙地中。這些橫著生長的甘草苗慢慢滋生根孽,綠化沙漠面積能達到1平方米內,比豎著長的甘草苗綠化面積擴大10倍。甘草是一種生長在沙漠中的中藥材,具有根瘤固氮的作用,億利資源利用這種新技術,不僅綠化了沙漠,還建立起甘草藥業產業鏈,修復了土地,帶動了農牧民脫貧致富。
億利資源集團庫布其生態事業部首席科學家韓美飛幾十年來一直矢志不渝地研發沙漠綠化種植技術,從第一代酒瓶插柳技術,到水氣種植法、螺旋鉆種植法、節水容器種植法、甘草平移種植技術、網格治沙技術等100多項技術。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大大提高了治沙效率,庫布其1.8萬平方公里沙漠,已經綠化6000多平方公里;沙塵天氣逐年減少,年降雨量逐步增加;生物多樣性復蘇,100多種已經消失的野生動物重現沙區。
在王文彪看來,庫布其沙漠就是一個創新的大平臺,依靠科技創新“向沙要綠、向綠要地、向天要水、向光要電”。億利資源已經累計投資超過10億元支持治沙技術和生態產業技術的研發,建立了全球第一所企業創辦沙漠研究院,建成中國西北最大的種質資源庫,培育了1000多個耐寒、耐旱、耐鹽堿的生態種子,成為全球擁有治沙專利技術最多最先進的企業。今年6月份,聯合國環境署和億利公益基金聯合在庫布其成立了“一帶一路”沙漠綠色發展創新中心,它的成立,必將推動庫布其科技創新走上更高一個層次,推動庫布其治沙模式走向世界。
機制創新:政府、企業與農牧民緊密合作
億利資源集團通過巧妙的制度設計,形成政府、企業和農牧民三方共贏的利益共同體
哪里有沙漠,哪里就有貧困。沙漠治理必須與扶貧統籌推進。王文彪認為,庫布其治沙取得成功,還得益于建立了“政府政策性支持、企業產業化投資、農牧民市場化參與、生態持續化改善”的四輪驅動機制。
在庫布其沙漠治理過程中,政府起到政策性引導作用。公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項目的實施,都離不開各級政策的支持。億利資源在流轉沙漠的過程中,因為沙漠承包期限較短影響沙漠治理的長遠統籌規劃,當地政府正在全力出臺規劃和政策,努力把沙漠承包期限延長至50年至70年。
企業始終是庫布其沙漠治理過程中商業化投資的主力。上世紀80年代,王文彪作為庫布其沙漠腹地一家鹽廠的負責人,為了防止沙漠侵蝕鹽廠,決定從每噸鹽的收益中拿出5元錢來種樹,從而開啟了綠化沙漠的征程?,F在,億利資源集團成立億利公益基金,每年拿出公司的一部分收益從事沙漠治理,并且吸引泰達、正泰、泛海等大企業到庫布其沙漠投資,利用沙漠中廣袤的土地資源、光熱資源和生物資源,發展沙漠生態產業,形成沙漠治理和生態產業開發的聚集效應。
農牧民市場化參與為庫布其沙漠治理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動力。在庫布其生活的很多農牧民都與億利資源集團公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依靠沙漠治理實現了脫貧致富。杭錦旗獨貴塔拉鎮道圖嘎查牧民板定從小深受沙漠之害和貧困之苦,他把家里1000多畝沙漠轉租給億利資源公司,一次性獲得了二三十萬元租金,他在億利資源公司種樹種甘草,每年有十幾萬元的收入。
在治沙過程中,億利資源通過巧妙的制度設計,把政府、企業和農牧民有機融合在一起,形成三方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在庫布其億利生態光伏園區,板上發電,板下牧草、甘草生長茂盛。億利太陽能辦公室主任田俊庭說,公司在生態光伏項目建設過程中,采取“公司+農戶”“農戶總承包”等扶貧機制,與杭錦旗57個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了扶貧協議,把光伏板組件清洗工作和板下種植養護工作承包給當地貧困戶。參與這一扶貧工程的貧困戶今年可全部實現脫貧甚至致富。
理念創新:把沙漠負資產變為創業資本
治理沙漠不僅是公益事業,還要考慮經濟性,要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產業規律
沙漠是一個特殊的自然景觀。當很多時候沙漠被看作挑戰和難題的時候,億利資源卻把它看作自然資本,持續不斷地進行開發利用,把沙漠負資產變成能產生GDP的綠色資產,實現了生態治理與經濟同步發展。
王文彪認為,治理沙漠不僅是一項公益事業,還要考慮經濟性,要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產業規律,把“綠起來”與“富起來”相結合、生態與產業相結合、企業發展與生態治理相結合,推動綠色經濟發展,解決當地的環境治理、經濟發展與就業創業等問題,實現“治沙、生態、產業、扶貧”均衡發展。該集團創造出“生態修復、生態牧業、生態健康、生態旅游、生態光伏、生態工業”六位一體的產業體系,發展起一二三產業融合互補的沙漠生態循環經濟。同時,大力發展教育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播。
王文彪的探索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庫布其沙漠通過生態產業帶動,實現了“輸血型”救濟向“造血型”扶貧的轉變,近30年累計帶動庫布其沙漠所在的杭錦旗、達拉特旗、準格爾旗以及新疆阿拉爾、甘肅武威等沙區10.5萬名群眾徹底擺脫了貧困,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直接脫貧3.6萬人。庫布其所在的杭錦旗去年摘掉戴了多年的“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
現在,億利資源又在探索把“綠洲”變為“良田”的可能性,提升沙漠改良土地的附加值。在庫布其6000多萬畝綠地上,已經形成了300余萬畝無公害、無污染、無農藥、無化肥的優質有機土地。目前億利資源已經在沙漠綠地上開發出5萬多畝沙漠有機良田進行實驗示范,種植西瓜、甜瓜、茄子、青椒等有機農作物。此舉將進一步帶動庫布其沙漠生態產業發展和沙區群眾脫貧。
庫布其治沙模式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肯定。2014年庫布其沙漠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為“全球沙漠生態經濟示范區”。今年6月份,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索爾海姆在考察了庫布其治沙成果之后認為,應該重視和重新認識沙漠,興沙之利,避沙之害。他希望把庫布其治沙模式介紹給“一帶一路”沿線飽受沙漠之苦的非洲、中東、中亞等地區各國,讓世界分享庫布其治沙經驗。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