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網
當前位置:關注森林 > 全國林草動態 > 政策性項目 > 正文 站內導航
[]

科技治沙 產業造綠

媒體:新華社  作者:張文靜
專業號:關注森林資訊 2017/9/1 22:16:16

于甘肅省敦煌市的鳴沙山月牙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以沙泉共處的沙漠奇觀著稱于世。進入夏季,每天都有成千上萬名的游客前來參觀、游玩。而牛清河作為月牙泉的“醫生”,已數不清自己是多少次進入景區了。
“80后”的牛清河是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助理研究員,也是我國萬千風沙防治工作者中的普通一員。
早在2008年,他還在攻讀研究生時,就在導師指導下,將目光鎖定在敦煌的風沙防治以及鳴沙山月牙泉景區的保護工作上。
敦煌緊挨庫姆塔格沙漠,是中國的極旱之地。
“有數據表明,在這塊極旱之地上,近20余年,月牙泉周邊沙山已對月牙泉形成夾擊之勢,具體表現為北沙山南移,南沙山北移,對月牙泉有較大威脅。保護月牙泉時不我待。”牛清河說,確定研究目標后,他著手開展風場環境和沙山移動特征的研究。
牛清河和團隊成員在景區里架設了野外定位氣象站、移動氣象站和積沙儀等儀器。他們通過觀測、定位監測及數值模擬等手段,對鳴沙山月牙泉景區的風況、風沙運移、沙山動態變化等進行全面系統的監測與分析。
科學研究的道路充滿著艱辛和挑戰。6月中旬,敦煌的最高氣溫達30多攝氏度。茫茫沙山上,有游客在騎駱駝,還有游客暢快地滑著沙,嬉笑玩鬧的聲音不時傳來,而牛清河全然不顧,耐心地調試設備,記錄數據,即便大汗淋漓,也顧不上擦去;即便面部被曬得通紅,嘴唇干得起了皮,他也沒有停下手頭的工作。
餓了吃點隨身攜帶的餅子、渴了就喝幾口礦泉水,但他絲毫不覺得苦,“我從小在農村長大,習慣這種生活了”。
經過多年研究,牛清河和團隊成員發現了沙山移動規律,并提出了治理景區沙害的解決方案,比如打通通風道,逐步恢復風沙流場。這些方案被當地政府采納,成功遏制了月牙泉被沙山夾擊的趨勢。同時,他們還對月牙泉的保護進行了總體規劃,并被納入敦煌市最新版城市規劃。
在牛清河看來,作為青年科研人員,能夠為保護沙漠奇觀貢獻一份力量,覺得很自豪。“我們現在通過日常監測,可以評估月牙泉保護規劃實施后的效果,能夠更好地保護月牙泉。”
除了像牛清河一樣的科研人員,還有越來越多的“80后”民營企業家志愿加入為荒漠“織綠”的隊伍中。
“80后”的龔涌是甘肅酒泉泓力沙漠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自2014年起,該企業加大投資,對酒泉市肅州區長沙嶺灘沙化嚴重區域開展生態修復和荒漠化治理工作。
龔涌介紹,自2014年2016年,他們在這塊沙化嚴重區域共種植了8000畝梭梭,并對治理區域內的管護道路、生態圍欄等基礎設施進行投資改造。“今年,我們計劃種植1000畝梭梭,并對往年保存率不高的區域補植補造。”
龔涌說,梭梭生態價值頗高,具有防風固沙、改良土壤等重要作用。“從目前效果來看,梭梭的種植有效緩解了區域內荒漠化進程,防風固沙成效顯著。”
作為一家民營企業,追求經濟效益是目的,但龔涌認為,只為經濟效益而生存的企業沒有靈魂和生命力,所以他愿意為荒漠“織綠”。“我們的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投資回收期漫長。很多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都得靠企業自身力量。”盡管面臨很多困難,但他沒有退縮,“我們從小就在沙塵暴的危害中成長,現在有點能力能夠讓沙漠綠起來,改善生態環境,未來某一天還有一點收益,我覺得這是雙贏。”
為荒漠“織綠”、為家園“造綠”。如今,一批批“80后”治沙青年正奮戰在風沙防治一線,為我國的風沙防治事業不斷貢獻智慧。

閱讀 280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